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手术治疗的4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宫外孕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45~125ml,平均术中出血量61.5ml;手术时间26~78min,平均手术时间42.5min,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其中壶腹部妊娠破裂11例,峡部妊娠13例,壶腹部妊娠未破裂22例。46例患者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手术治疗宫外孕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手术 疗效分析
  • 作者: 曹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62001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30-02在我国临床引入腹腔镜技术后,腹腔镜在我国临床各科室中均有应用。有研究学者指出,在妇科领域应用腹腔镜,能够进一步促进妇科发展,推动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让腹腔镜微创治疗成为妇科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出微创治疗的优势,有效治疗妇科患者疾病,加快妇科患者的恢复速度。1947年,西方医学专家Palmer在妇科临床首次应用腹腔镜,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从此,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手术在妇科临床不断普及、不断应用。到今天,妇科临床应用腹腔镜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也是最受妇科临床医生与患者推崇的技术之一。临床有研究发现,腹腔镜可以用来诊断急性妇科疾病,能够准确的诊出患者疾病,并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一边检查一边开展治疗,迅速有效,也能够及时治疗患者疾病,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简单介绍了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1]。1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急腹症属于妇科常见病,若未及时诊断、治疗,会危及妇女的生命安全。最常见的妇科急腹症有急性盆腔、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等,这些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急诊收治急腹症患者后往往需要行开腹手术进行探查。在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应用后,应用腹腔镜诊断急腹症也成为临床主要诊断、探查手段。笔者简单介绍了腹腔镜在几种急腹症中应用。1.1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早期准确诊断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异位妊娠内出血与破裂导致的严重后果。传统诊断是通过B超诊断,但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容易出现假阴性现象,患者在出现内出血症状后才能有效确诊疾病,在此时确诊并进行手术,虽然能够治疗患者的疾病,但却损害了女性再妊娠的几率。而腹腔镜能够及时诊断患者疾病,并及时给予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因为异位妊娠是妇科中最早应用腹腔镜的疾病,现今腹腔镜手术已经发展成熟,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异位妊娠的首选治疗方案。1.2盆腔脓肿、急性盆腔炎:既往研究认为,急性盆腔炎属于腹腔镜手术禁忌症。研究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容易导致炎症扩散。但在开展了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后,该观点已经被否认,急性盆腔炎也从腹腔镜禁忌症中剔除。主要是因为腹腔镜不仅可以有效诊断急性盆腔炎,并且可以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与普通开腹手术相比腹腔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临床护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认真做好腹腔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是进一步体现腹腔治疗模式优势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人类妇科的腔检查起源于100多年前(1901年),开始是用膀胱从阴道后穹隆进入检查腹腔,36年后(1937年)进行了第1例腹腔的手术——输卵管绝育。从此,开创了腹腔手术治疗妇科疾病之路,近80年的时光慢慢过去了,今天可以夸张地说,腹腔手术可以治疗任何妇科疾病,这其中又经过了多少变迁?!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妇科疾病 腔镜检查 手术治疗 阴道后穹隆 输卵管绝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对其围手术期负性心理和术后疼痛造成的影响。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抽取本院妇科68例腹腔手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每组各34例。参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检验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各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干预后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较低,两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护理
  • 简介:微型腹腔是指3mm以下的腹腔及器械,较普通腹腔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更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手术操作时要求医生与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腹腔操作技术.术前在准备微型腹腔器械的同时,还需常规备好普通腹腔器械,以备术中操作困难时使用.将选好的器械置于特制器械架上,用浸泡或熏蒸法消毒,防止器械碰撞折断,必要时套硅胶管加以保护.因微型腹腔器械精细,对组织的抓持力度不够,或钛夹长度小,仅为5mm,因此分离组织管径75mm时应换用10mm钛夹和其他相应普通器械.所以,器械护士应备好各种型号的钛夹,检查器械性能,认真观看显示屏上手术操作步骤,准确传递器械,传递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快捷,防止损坏,用完后及时收回,以防掉落.术后仔细刷洗器械,尤其是鞘管器械;由于管腔较细,难以冲刷,应将各关节打开用细毛刷反复刷洗至无血迹及残余组织为止.并用大量清水用力冲洗吸引器头,避免遗留残物.器械上油后,放于固定处通风干燥,由专职护士定期保养检查.

  • 标签: 微型腹腔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预后。因此,应激反应的大小可作为评价手术优劣的重要指标。自1987年腹腔手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彻底改变了外科的传统手术模式,其一系列优点被认为与微创有关。由于腹腔手术环境的改变和应激反应调节的复杂性,腹腔手术与应激反应的关系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腹腔手术与应激反应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妇科手术中实施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腹腔妇科手术的2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20例)和B组(120例),A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T1段与T0段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具有差异(P<0.05);B组患者在T1段与A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具有差异(P<0.05)。(2)A组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手术的时间来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案,以保证手术可以顺利的实施,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 标签: 腹腔镜妇科手术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舒芬太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科领域里使用腹腔技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使用腹腔技术治疗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选取的150例使用腹腔技术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及积极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够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有效减少,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 手术 护理
  • 简介:LS术前可应用脾动脉栓塞术,John〔5〕游离脾脏的顺序为脾下极、脾门血管、上极血管,脾切除术后ITP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术中遗留副脾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腹腔手术实施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某院接受治疗的11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普通组和对比组,每组58例患者,普通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组给予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抑郁、焦虑评分变化。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评分比较,对比组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并且还能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 优质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比分析七氟烷和异氟烷于腹腔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行LS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七氟烷组行七氟烷复合全麻,异氟烷行异氟烷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的MAP、HR、SPO2值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肌肉松弛效果。结果麻醉后5min,七氟烷组的MAP、HR、SPO2检测值高于异氟烷组患者(P<0.05),七氟烷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异氟烷组(P<0.05),七氟烷组肌松效果优秀率高于异氟烷组(P<0.05),七氟烷组VAS得分低于异氟烷组(P<0.05),两组患者的Ramsay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七氟烷应用于腹腔手术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异氟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