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其术后肢体活动及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1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肢体功能活动情况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胫腓骨骨折 肢体活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塌渍法治疗下肢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50 例下肢静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 10mg,每日 1次,共 28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塌渍治疗,每天 1次,每次 30 min,共 28天。观察下肢静脉治愈率、治疗前后患者腿围周径及 B超下血栓长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效 15,好转 7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88%大于对照组 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腿围周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 B超下血栓长度明显减小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塌渍法联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下肢静脉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利伐沙班治疗,中药塌渍法治疗下肢静脉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下肢静脉血栓 中药塌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 (DVT)和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在2019年 2月 -8月期间选取来院治疗髋部骨折的老年人 92例,均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后各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DVT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预见性护理 满意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宫颈癌术后下肢静脉( DVT )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 从我院 2018.03-2019.03 期间入住的宫颈癌患者中筛选出 100 例进行试验,按照挂号流水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性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DVT 临床症状变化、不良情绪的得分情况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结果 实施护理后,试验组的患者双下肢腿围变化、下肢肿胀、麻木、疼痛、不良情绪得分以及凝血指标( FIB 、 D-D )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P < 0.05 。 结论 积极性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下肢 DVT 症状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意义。

  • 标签: 积极性临床护理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颈静脉形成的产前超声表现和预后。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产前超声发现颈静脉形成的胎儿,共10例,纳入时间2021年7月-2022年1月。对10例胎儿的超声表现、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0例胎儿,有8例进行胎心监护,其中6例出现异常,异常率为75.00%,包括:3例加速反应不明显,2例胎心减速,1例胎心中度变异;8例均经产后病理检查证实,包括:3例脐带扭转,3例急性绒毛膜羊膜炎,2例慢性蜕膜炎。结论:产前超声对脐静脉形成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当胎儿出现宫内感染、脐带扭转等现象时,应对脐带游离段进行序贯扫查,以便尽早发现脐静脉,尽早处理。

  • 标签: 胎儿 颈静脉血栓 超声检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ICU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选取12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护理方案。结果:120例ICU患者中,VTE发生率是16.67%。其中发生VTE患者与未发生VTE患者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发生VTE患者的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72h、机械通气不当、合并基础病、血液高凝、下肢骨折发生率大于未发生VTE患者(P<0.05)。结论:明确ICU患者中的VTE发生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预防VTE发生。

  • 标签: ICU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ICU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选取12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护理方案。结果:120例ICU患者中,VTE发生率是16.67%。其中发生VTE患者与未发生VTE患者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发生VTE患者的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72h、机械通气不当、合并基础病、血液高凝、下肢骨折发生率大于未发生VTE患者(P<0.05)。结论:明确ICU患者中的VTE发生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预防VTE发生。

  • 标签: ICU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在心内科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静脉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卧床时间、个人情况、个人肢体自主活动能力、患者血液检测凝血情况 6项,根据总分值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 3个级别,分别在临床观察、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正确体位的选择、医用弹力袜的使用及用药观察护理等方面制订并实施标准护理计划。结果:静脉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后, 158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中仅发生静脉 7例。结论:静脉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并对其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 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诊断四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四肢静脉患者60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其中已确诊为上肢血栓患者35例,下肢血栓患者25例,对其均进行一般检查和血管超声检查,就此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采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的上肢血栓患者和下肢血栓患者分别为30例、22例,对应诊断准确率为85.71%、88.00%,而运用一般检查方式的上肢血栓患者和下肢血栓患者分别为20例、11例,对应诊断准确率为57.14%、44.00%(P

  • 标签: 四肢静脉血栓 血管超声检查 临床效果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患者静脉栓塞形成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 ~2021年10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2例,按照患者接受护理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 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栓塞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 22.58%,观察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开展早期预防护理能够减少静脉栓塞症,加快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进行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详尽了解在对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何种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静脉栓塞症的出现。方法:此次医学专项研究总历时一年,起止日期为2021年4月,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共收纳80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此次医学专项研究将完全遵从随机均分的准则,将80例患者分为Q组与F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当此次医学专项研究正式启动后,所有Q组患者在研究全过程中,均会统一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所有F组患者则会在研究全过程中,统一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最终依照不同护理措施下,静脉栓塞症的实际发生情况,来判定两种护理方式的实际价值。结果:通过分析整理研究数据可以看出,F组控制静脉栓塞症的情况要明显优于Q组。结论:经由我院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实际结果可以判定,当患者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遏制静脉栓塞症的出现,其在预防静脉栓塞症时,具备极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进行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详尽了解在对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何种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静脉栓塞症的出现。方法:此次医学专项研究总历时一年,起止日期为2021年4月,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共收纳80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此次医学专项研究将完全遵从随机均分的准则,将80例患者分为Q组与F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当此次医学专项研究正式启动后,所有Q组患者在研究全过程中,均会统一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所有F组患者则会在研究全过程中,统一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最终依照不同护理措施下,静脉栓塞症的实际发生情况,来判定两种护理方式的实际价值。结果:通过分析整理研究数据可以看出,F组控制静脉栓塞症的情况要明显优于Q组。结论:经由我院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实际结果可以判定,当患者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遏制静脉栓塞症的出现,其在预防静脉栓塞症时,具备极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进行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详尽了解在对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何种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静脉栓塞症的出现。方法:此次医学专项研究总历时一年,起止日期为2021年4月,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共收纳80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此次医学专项研究将完全遵从随机均分的准则,将80例患者分为Q组与F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当此次医学专项研究正式启动后,所有Q组患者在研究全过程中,均会统一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所有F组患者则会在研究全过程中,统一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最终依照不同护理措施下,静脉栓塞症的实际发生情况,来判定两种护理方式的实际价值。结果:通过分析整理研究数据可以看出,F组控制静脉栓塞症的情况要明显优于Q组。结论:经由我院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实际结果可以判定,当患者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遏制静脉栓塞症的出现,其在预防静脉栓塞症时,具备极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住院患者应用静脉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的作用。方法 择60例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参照组,针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静脉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和准确率以及血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并以此为判定标准,判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和准确率更高,而参照组相对较低,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护理后患者血栓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研究组掌握率对比参照组显高,具有明显化差异,检验后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应用静脉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的效果明显,有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中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并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下肢肿胀及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ICU CRRT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骨科手术室术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骨科2020.10-2021.10期间选出58例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奇偶法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实施术中预防性护理,然后分析各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凝血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手术室术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术中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脑出血患者,探讨其应用PICC置管后静脉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到我科接受PICC置管的脑出血的患者(60例)进行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3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30例),之后分析患者发生静脉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的主要因素包括血液流速减缓、血液成分改变、药物种类,封管频次以及静脉管壁结构发生变化等,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评价更高(P<0.05)。结论:针对应用PICC置管的脑出血患者来说,分析其置管后发生静脉的形成原因,并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监测,实施置管护理以及管道护理等,对于降低患者发生静脉的概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预防措施 PICC置管 脑出血 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气压治疗仪及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DVT发生率和凝血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下肢静脉栓塞预防中的作用评价.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流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栓塞预防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下肢血栓发生的概率,值得应用到临床中。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子宫肌瘤 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适合运用于护理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B组与A组各包含患者40例。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B组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式护理A组患者,将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探究综合护理方式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适用性。结果:经分组对比研究后发现,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B组患者,示之为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方式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