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9例下肢静脉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9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下肢静脉形成有很大关系。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静脉形成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患者32例,随机抽取16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预防静脉形成,另1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形成,观察术后静脉形成的发生情况,对比术后2d、术后5d时的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d、术后5d时凝血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卒中患者早期气压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450例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后予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双下肢气压治疗,观察其对下肢静脉预防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结论卒中患者24小时后开始预防性治疗有效。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方法本次纳入研究的72例疑似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和追踪的外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3%(69/7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符合率高,价值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下高度怀疑下肢静脉形成的43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同时对这43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彩色超声及DSA结果,总结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3例患者累及静脉42条,其中累及左侧肢体24例,累及右侧肢体15例,累及双下肢者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累及静脉42条,DSA诊断累及静脉46条,符合率为91.30%(42/4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临床符合率高,且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做为下肢静脉形成的初筛检查手段,但应积极提高超声医生的业务水平。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 血栓 形成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观察围产期护理预防下肢静脉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8年5-1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取50位,并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围产期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下肢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临床效果较好。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发生下肢静脉的概率,且产妇的恢复程度要大大提高。

  • 标签: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产期护理 预防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静脉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9例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静脉(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盆腔手术史、肥胖、高血脂、下肢静脉曲张、高龄及有口服避孕药史者是高危因素。9例(LEDVT)的主要临床表现低热、患肢疼痛、肿胀、增粗及活动受限,腓肠肌握痛,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而确诊。予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加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经7-10天治疗,症状完全缓解7例,症状消失患肢仍肿大,1个月后恢复正常2例。结论LEDVT是术后少见并发症,对高危患者应预防性治疗;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髋部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1月进行髋部手术的52例患者,给予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早期预防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的5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静脉患者5例,所占的比例是5.8%;平均住院时间是(9.3±4.2)天;疾病知识掌握率是90.4%(47/52),遵医用药患者50例(96.2%),坚持功能锻炼患者46例(88.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4.2%(50/52)。结论对于髋部手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避免发生静脉,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部手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采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下肢静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临床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临床选择纤溶酶对下肢静脉患者治疗;最终就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凝指标变化、彩超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凝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彩超检查结果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静脉,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凝指标以及彩超检查结果。

  • 标签: 纤溶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共82份,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为(60.46±7.64)、社会功能评分为(48.26±6.82)、认知功能评分为(70.42±6.18),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为(54.24±7.11)、社会功能评分为(41.86±6.77)、认知功能评分为(64.87±6.07),其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方面的体会。方法本组选择本科室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8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和护理干预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有13例经彩超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无一例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和治疗下肢静脉形成,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静脉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23例行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4例、髂股静脉11例、全肢型血栓8例。均采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胫前静脉21例、股静脉2例,插入血栓内用肝素、尿激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静脉通畅度均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2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3例患者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包括穿刺点血肿1例,穿刺处渗血2例,经对症处理后出血缓解。结论CDT治疗下肢静脉疗效显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导管溶栓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导管溶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在临床上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内皮损伤这三大因素直接导致血栓形成,此外诸多诱发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从下肢静脉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进展来阐述对于其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辅以相应的护理,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6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无一例发生静脉。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预防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甚至避免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的形成。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术后预防静脉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骨折术后长时间卧床患者采取抬高患肢、从饮食、体位、术前宣教、术后加压包扎、应用消肿、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等多方面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采取措施后预防静脉的影响情况。结果通过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未发生1例静脉形成。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折术后静脉形成患者有重要影响,有效降低老年骨折术后患者静脉发病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凝药物和下肢静脉预防性处理骨科患者手术后静脉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需进行创伤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共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抗凝预防,观察组运用下肢静脉预防性处理,比对两组患者静脉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病患在骨科手术后的静脉发生率似乎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临床相关凝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预防性处理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性治疗 抗凝药物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8例例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发生率为20.59%,组间对比知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与总满意率分别为67.65%、94.12%,而对照组对应数据为41.18%、79.41%。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应多加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静脉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是指在静脉栓塞的慢性期,静脉腔内再通或部分再通后,静脉瓣膜组织多已遭受损伤而失去功能,当患者活动或处于站立位时,受累静脉内血液返流,导致患肢静脉系统压力增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PTS形成后患肢除具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外,还可出现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因营养障碍而出现局部慢性湿疹、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患肢静脉性溃疡,严重时溃疡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探讨预防PTS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预防弹力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并发静脉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从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静脉的出现率为3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较大,也能较好地抑制静脉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