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3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23例骨科创伤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出现下肢静脉的原则分成两组,参照组未发生89例,试验组发生34例,分析两组骨科创伤患者的基线资料总结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基础病史、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和参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的因素包括糖尿病、血栓、高血压等基础病史、手术时间、制动时间,临床手术治疗前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创伤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伤科卧床患者接受足底反射治疗对于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股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足底反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反射治疗对于骨伤科卧床患者的静脉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骨伤科 足底反射治疗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静脉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的发生情况、下肢功能的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恢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需要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时的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1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均分为甲组(n=30例)、乙组(n=30例)。甲组实行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乙组依照常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满意率和康复效果。结果:甲组满意率为96.67%,高于乙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妇产科
  • 作者: 陈世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富顺县怀德镇中心卫生院陈世群近年来,我国患有静脉曲张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病人往往认为此病无关痛痒,所以极少会寻求医生的帮助,然而此病真的“无关痛痒”吗?前日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反应:“以前有静脉曲张情况,但是并不严重,上个月出了一场车祸,肩胛部位骨折,并且腿部也被撞肿了,结果静脉曲张就成了静脉血栓,并且脚踝处常常发痒,皮肤也有溃疡症状,需要接受治疗吗?”其实,这位病人的情况就属于医学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那么到底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在发生这种情况后又该怎么办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措施对静脉的形成施以预防。参照组护理干预在其病情稳定后的1周后开始,即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开始护理,即为早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从下肢静脉的形成的发生率、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评分两项对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Autar评分高风险患者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起止时间定为2021.05-2023.05,选取此时院内接收的全麻手术Autar评分高风险患者62例进行分析。依照抛色子法分组,31例予以基础护理干预者纳入基础组,31例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者纳入干预组。评析指标:二组的血流速度、静脉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血流速度高于基础组(P<0.05);干预组的静脉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相较于基础护理干预而言,为研究患者运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血流速度加快,减少静脉形成,值得借鉴。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Autar评分高风险 血流速度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脑梗塞患者中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以偏瘫脑梗塞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采用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梗塞 偏瘫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方法影响术后静脉形成的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接受甲状腺手术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静脉形成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静脉形成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0%,对照组患者为35%,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P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围术期护理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取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集束化护理,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4.55%、护理满意度为9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8.18%、护理满意度为8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62、4.423、3.880,P

  • 标签: 脑出血手术 集束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2021.7~2022.12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病人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各含25例的参照组(2021.7~2022.3,采取常规护理)与干预组(2022.4~2022.12,采取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的24.00%,P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2021.7~2022.12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病人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各含25例的参照组(2021.7~2022.3,采取常规护理)与干预组(2022.4~2022.12,采取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的24.00%,P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患者踝关节发育不良、老年患者髋骨骨折、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这一修复性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病人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下肢静脉、局部伤口感染等危险并发症。为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与健康安全,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和护理,文中会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介绍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是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能为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气压治疗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心接受手术的100例术后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气压治疗,包括间断气压装置的使用,以帮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则按照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在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为8%;而在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为20%。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采用间断气压装置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中推广气压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压治疗 神经外科术后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构建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干预。结果研究组下肢肿胀及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构建预防下肢静脉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可加快血流速度,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常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 满意度 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50例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高危患者依照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美国SCD六腔式阶梯序贯下肢间歇气囊加压装置感应抗血栓泵。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LT降低、APTT和PT时间延长,FIB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4%(3/75),对照组15%(1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优。结论抗血栓泵可增大血流,降低了血液瘀滞,增加纤溶活性,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能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泵 妇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积极作用。 方法:在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诊治,选取我院 60 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常规组 ( n=30 )进行常规护理 ,康复 组 ( n=30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 护理,对两组护理后下肢静脉形成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 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康复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我院使用康复护理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作用效果明显,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脉的发生率。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下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后其患者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静脉的持续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部肿瘤,手术,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静脉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静脉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静脉形成(发生率为20.0%),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静脉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下肢骨折 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患者就诊期间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其下肢静脉形成影响作用。方法:脑外伤患者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54例,分组以奇偶数,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分析。结果:下肢静脉形成率,两组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形成率低(P<0.05),患者恢复情况,观察组恢复指标项用时较短(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就诊期间,给予其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对其下肢静脉形成做到的有效预防,促进其恢复,效果良好。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外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