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适合内科病人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根据病人不同疾病阶段、不同诊疗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路径,将人性化、循证护理的理念及护理程序运用到护理路径的实施过程中。[结果]适合内科病人的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人性化护理理念的运用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病人舒适度提高;循证护理理念的运用使工作更科学、规范,并发症减少;护理程序保证了护理路径的及时修订,使其更适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和实施必须依赖循证护理及人性化理念,护理程序可保证护理路径的有效实施。

  • 标签: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 循证护理 人性化护理 护理程序
  • 简介: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不断进行护理服务创新,把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科学的护理技术应用到护理服务之中,使患者全方位地感受人文关怀,加快康复进程.现将我院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关系新探索 和谐护 患关系
  • 简介:目的构建与实施系统性的关怀照护模式——五心护理服务。方法设计五心护理服务的内容、健全五心护理服务组织、组织专家编写五心护理服务手册、设计五心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等评价体系,选择3个试点科室并对其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理论及五心护理服务礼仪、流程等知识培训;按照五心护理服务的要求实施。结果实施五心护理服务前后试点科室的患者满意度、纠纷投诉、表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心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了系统性的关怀照护,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人性关怀 五心护理服务 系统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适用于肾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提供科学准确的评估工具,促进肾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获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意见,确定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使用统计学方法验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构建的肾内科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和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肾内科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覆盖面广、可行性高、操作简单,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该评价体系为卫生部门管理和评价肾内科护理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肾内科 临床护理 质量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并评估一种新型心衰患者康复护理模式(心衰康复模式,CRF),以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再住院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共计200名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实验组采用心衰康复模式,包括个性化运动计划、营养指导、心理支持和定期远程监测,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研究期为6个月,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生活质量(采用心脏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心衰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再住院率。结果:实验组在生活质量(平均提高20% vs. 对照组的5%)、自我管理能力(平均提高30% vs. 对照组的10%)以及再住院率降低(12% vs. 对照组的30%)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康复模式能显著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有效降低再住院率。这表明该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适合在心衰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衰患者 康复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 再住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妇幼健康意识,保障母婴安全。方法:从结婚备孕开始干预,从产检门诊和孕妇学校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上下联动的模式,加强产房专科能力建设,从专科培训到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助产技术水平,保证孕产期安全管理。结果:缩短了DDI时间,提高了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结论:多措并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就医体验感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 标签: 全流程 管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对医养结合机构照护者职业认同感与离职意愿间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021年6月-12月本医养结合机构30名照护者纳入研究A组,该阶段以常规护理管理法进行工作指导与干预。将2022年1月-6月本医养结合机构30名照护者纳入研究B组,该阶段以在护理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并将两个时间段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照护者职业认同感与离职意愿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医养结合机构照护者职业认同感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B组均较A组更高,离职意愿评分B组较A组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渗透到医养结合机构照护者的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提升照护者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减少离职意愿,对医养结合机构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意义,值得被进一步重视及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医养结合机构 照护者 职业认同感 离职意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大众健康。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护理安全作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技术分级准入管理是促进医学技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制定质量改善策略的可靠方法。我国卫生部已广泛开展医疗技术分级准入管理,而护理技术管理领域尚未制定全面、完善的管理方案。且较成人相比,儿科病房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性高、专科性强等特点,极易给患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国儿科护理技术分级尚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相关研究报道,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 标签: 儿科 护理 分级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及其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机制,实验组则采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风险事项、护理缺陷、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上的变化。结果:实际数据表明,实验组的风险事项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证。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在国内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 研究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小组,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全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培训,形成一套符合JCI评审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从2014年1月份的80例(6.02%)上升到2014年12月份的142例(10.68%)。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实施后,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知识理论知识得分及不良事件督查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和督查得分,对维护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索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方法与效果,为PICC带管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导管维护。方法借助湖北省PICC专科护士和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平台,建立PICC维护网络,并实施PICC维护网络管理。结果PICC维护网络已覆盖荆州市16所县级医院、12所乡镇卫生院和6个社区门诊,参与PICC维护的护士162名。患者带管出院期间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均下降(P〈O.01)。结论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满足了带管出院患者的维护需求,提高了患者PICC维护的依从性,促进了PICC专科的发展。

  • 标签: PICC 维护 网络化
  • 简介:摘要: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构建叙事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在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SCI)患者,随机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SCI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SCI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叙事护理干预。通过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前后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在随访一年后,试验组在心理状态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髓损伤患者 叙事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的效用价值。方法:在院内小儿外科选取192例患儿进行研究,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个组别,每组9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管理机制,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后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对风险因素的规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的保障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小儿外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构建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合临床手术的护理敏感指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结合国内外护理研究理论成果及国际数据库系统,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内部、专家询函,确定科学的测量方法及关键指标。结果:构建了一个涵盖多种内容的手术室敏感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80,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3,结果真实有效。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敏感性、专业性,对手术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 专科护理 质量 敏感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的效用价值。方法:在院内小儿外科选取384例患儿进行研究,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个组别,每组1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管理机制,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后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对风险因素的规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的保障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小儿外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构建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的效用价值。方法:在院内小儿外科选取192例患儿进行研究,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个组别,每组9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管理机制,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后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对风险因素的规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地保障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小儿外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构建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危重病常见于神经儿外科,包含且不限于癫痫,颅脑肿瘤,脑积水,卤缝早闭,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及脑外伤,在这些危重病的护理工作中,谨慎与细心必不可少,经验与技术也尤为重要。因此,在神经儿外科,人才梯队的培养十分关键。这不仅对新护士有较高要求,对带教老师更是巨大的挑战。而新护士和带教老师互评、自评带教效果,共同学习进步,可以使带教工作事半功倍。

  • 标签: 儿童医院 神经外科 新护士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符合国情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来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的方式检索多种文献,并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以及临床实践来对指标条目设定,其中的内容确定应结合半结构访谈法,最后再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结果:最终所构建的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结构指标、过程指标以及结果指标。结论:有效的构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工具,以此能够从有效的监管和指导中提升神经外科ICU护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ICU护理 评价指标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