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造影正常现象的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后室壁瘤形成4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例患者未见明显狭窄和阻塞性病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自发再通仍有发生室壁瘤风险,宜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减少或改善室壁瘤预后。

  • 标签: 冠脉造影 心肌梗死 室壁瘤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合并肺结核咯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密观察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监测出凝血时间,止血药首选白眉蛇毒凝血酶,禁用垂体后叶素。结果全部患者未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塞及失血性休克、窒息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合并肺结核咯血患者,咯血期间暂时停用抗凝血药,合理选择止血药,不会出现并发症,有利于止血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肺结核咯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取桥血管预防下肢肿胀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0例搭桥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的护理经过。结果经过术后积极预防及观察、治疗及护理,病人顺利康复。结论通过督促并指导患者各项护理措施,有效的消除或减轻了术后下肢肿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循环中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hscTnT)含量的变化。方法i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其中NSTE—ACS患者(NSTE—ACS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42例及冠造影阴性者(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其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血清中hscTn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TE-ACS和SAP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清中hscTnT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且NSTE-ACS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cTnT浓度较冠状动脉及外周静脉的显著升高[(1.3018±1.1024)μg/L比(0.9657±0.5863)μg/L比(0.9562±0.7853)μg/L,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患者外周静脉、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浓度显著升高,以冠状静脉窦的升高最明显。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等长收缩运动训练(IE)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CTO患者分为训练组(1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0例),均应用三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三个月的IE(采用最大程度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导致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训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者血EPCs数量[(0.028±0.009)%比(0.044±0.016)%],VEGF浓度[(65.3±15.1)pg/ml比(98.5±17.4)pg/m1]显著增加(P=0.015,P〈0.01),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血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r=0.727,r=0.785,P均〈0.05)。结论: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从而可能通过远隔作用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 标签: 运动疗法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前壁导联ST段同时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造影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的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的不同,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及冠造影的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21例患者IRA为左前降支(LAD),占总数的35%,35例患者IRA为右冠状动脉(RCA)其中23例发生在RCA近段(67%);C组为RCA和LAD同时闭塞,仅1例,D组RCA慢性闭塞。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ST段抬高幅度在Ⅲ导联>II导联,在V1导联>V3导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段,ST段抬高幅度在V3导联>V1导联。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脉造影 梗死相关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经桡动脉行造影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经桡动脉行造影的患者4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3例和对照组209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弹性粘贴固定绷带止血。通过2组比较对照,寻找术后舒适、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部位的并发症,避免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及限制活动,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等优点,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 标签: 压迫止血器 冠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人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因急性综合征住院患者368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结果368例急性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41例,发生率为11.1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多支病变是急性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综合征患者有较高比例并发心房颤动。左房内径增大、多支病变是急性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减少动物病死率。方法39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小鼠,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1只小鼠。实验组采用直视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小鼠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分析各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左前降支结扎成功率为100%。28只心肌梗死组小鼠,术中死于心室颤动和心跳呼吸骤停4只,术后7d内死于心力衰竭2只,死于肺部感染2只,存活4周小鼠共20只,存活率为71.4%。11只假手术组小鼠全部存活。结论采用较常用的冠状动脉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作了相应的改进,该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结果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小鼠 心肌梗死 模型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初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112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AMI合并NOAF者15例,对非房颤组与房颤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及梗死相关血管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NOAF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更多,病变范围更广,2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值均<0.05),梗死相关血管更多见于前降支病变,统计有差异性(值<0.05)。结论AMI合并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提示病情严重,近期预后不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搭桥术后(CAB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搭桥术后应用IAB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使用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IABP是改善心功能的有效措施,应用IABP期间,严密监测各项监护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早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甘油三酯(TG)在急性综合征中的意思。方法检测比较95例ACS患者与92例体检者血中HsCRP、Hcy、NLR和TG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血中HsCRP、Hcy、NLR、TG水平均显著高于体检者血中水平(P均<0.01)。结论HsCRP、Hcy、NLR的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综合征患者hs—CRP蛋白浓度对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38例各种级别心功能ACS患者测定hs—CRP浓度,并与对照组10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级别心功能的ACS患者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III、IV级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组(P<0.05)。结论ACS与患者CRP含量有关,ACS患者病情越重,CRP浓度越高。同样CRP浓度增高,ACS病情也加重。

  • 标签: 高敏C&mdash 反应蛋白(hs&mdash CRP)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因并发症少,痛苦小而得到广泛应用。我科于2004年开始采用桡动脉途径,2011年11月发生右上臂及右胸壁血肿1例,经局部加压包扎、冰袋冷敷、停用抗凝药、患指制动抬高等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西宁地区高危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出血的护理。方法入选78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使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其出血情况。结果9例急性综合征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11.5%),其中轻度出血9例(11.5%),严重出血0例,血小板在原基础上明显减少的4例(1.3%),输血0例。结论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防老年支架术后再狭窄(ISR)疗效。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前往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的老年患者57例,入选对象按服用瑞舒伐他汀方法分为两组:连续口服瑞舒伐他汀(35例,观察组)及间断口服瑞舒伐他汀(服药总时间≤2个月或者口服其他他汀,22例,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在PCI前及PCI后6~12个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后6~12个月随访中,观察组ISR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4例和18.18%;χ2=4.552,P<0.05)。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数据比较中,观察组PCI后6~12个月的靶血管直径及靶血管再狭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5,P<0.01)。结论连续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老年PCI术后ISR。

  • 标签: 冠脉支架术 瑞舒伐他汀 术后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测cTnI、hs—CRP、BNP在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1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综合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SAP、UAP、AMI三组,并选取普通对照组,对比cTnI、hs—CRP、BNP三项指标。结果AMI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SAP组比较,BNP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的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nI测定上,AMI和UAP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和对照组相比互相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hs—CRP、BNP三项指标对于临床诊断ACS具有积极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cTnI hs&mdash CRP BNP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