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不同症状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焦虑的差别,为心理治疗对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206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TMD患者和201名无症状志愿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根据患者主诉分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MD患者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总分高于无症状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躯体化=3.79,P躯体化=0.000;t抑郁=2.14,P抑郁=0.033;t焦虑=2.91,P焦虑=0.004;t敌对=3.93,P敌对=0.000;t精神病性=2.48,P精神病性=0.013;t总分=2.80,P总分=0.005);女性TMD患者的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女性无症状志愿者(t状态焦虑=3.52,P状态焦虑=0.001;t特质焦虑=4.26,P特质焦虑=0.000),两组男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状态焦虑=0.36,P状态焦虑=0.718;t特质焦虑=0.76,P特质焦虑=0.453);(2)不同症状TMD患者在躯体化和状态焦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躯体化=2.714,P躯体化=0.046;F特质焦虑=3.007,P特质焦虑=0.031),具有单纯疼痛症状者躯体化得分高于单纯弹响患者(P=0.005),单纯弹响及疼痛伴弹响患者的特质焦虑得分高于疼痛伴开口受限者(P=0.016)。结论TMD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比无症状人群低,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方面。女性TMD患者有明显焦虑特征。单纯疼痛TMD患者躯体化比单纯弹响者更为明显。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心理社会因素 症状自评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时使用封闭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共88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强的松龙封闭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宁克通封闭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X2=12.232,P=0.000。结论在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康宁克通封闭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痛苦,使其得到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颞颌关节紊乱病 封闭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期心理干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判断其疗效。方法根据精神症状的有/无将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分为精神症状组(A组,n=68)和非精神症状组(B组,n=32)例。再将A组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A1组,n=34),非心理干预组(A2组,n=34)。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Beck抑郁问卷量表(BDI)评估其焦虑、抑郁症状,用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46%,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呈负相关,且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B组(P<0.05)。干预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1%,A1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A2组(P<0.05)。结论短期心理干预可减轻颞下颌紊乱病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精神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本文对15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了病因诊断及手法机理的临床探讨,提出了胸椎突然旋转外力是导致该症的病因。其临床症状复杂,主要是由于小关节紊乱或滑膜嵌顿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刺激植物神经的结果。手法治疗效果显著,简单实用。

  • 标签: 胸椎小关节紊乱 手法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予以推拿正骨联合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6月我院接诊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56例参与分析,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理筋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研究组推拿正骨联合针灸治疗,每组患者28例,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推拿正骨联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肢体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小关节紊乱 推拿正骨 针灸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诊断中的意义,为TMD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44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上腔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病例,分析患者年龄分布特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穿孔、关节囊扩张与撕裂等疾病分布情况及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特点。结果448例TMD关节造影患者均为关节上腔造影,其中女性384例,男性64例,中位年龄31.5岁(14~81岁)。患者年龄分布显示,≤20岁者63例,>20且≤30岁者150例,>30且≤40岁者86例,>40且≤50岁者59例,>50且≤60岁者58例,>60岁者32例。影像诊断分布显示,关节盘前移位356例,其中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28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28例;关节盘穿孔152例;附着松弛或撕裂12例。结论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对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类疾病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盘穿孔 关节造影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轴Ⅱ评价量表调查,筛查引发TMD的身体、心理及行为因素,为临床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门诊的TMD患者141例(TMD组),其中女性121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30岁;2021年1至2月于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教师、公职人员等人群中招募普通健康者9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66名,男性24名,平均年龄3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和TMD症状问卷;轴Ⅱ评价量表包括:慢性疼痛等级量表、下颌功能受限量表、口腔行为检查、患者健康问卷-9(抑郁情绪)、广泛性焦虑症量表、患者健康问卷-15(躯体化症状)等评价量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疼痛对患者影响分级、慢性疼痛整体分级、下颌功能受限量表指标得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躯体化症状得分和口腔行为得分。比较TMD组不同诊断患者之间轴Ⅱ各量表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TMD组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占60.3%(85/141);疼痛影响分级1~3级者占24.1%(34/141);慢性疼痛整体分级为Ⅰ~Ⅳ级者占61.0%(86/141)。TMD组咀嚼功能受限、运动功能受限、交流功能受限及总体下颌功能受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MD组轻度抑郁以上患者占59.6%(84/141),轻度焦虑以上患者占56.7%(80/141),46.1%(65/141)患者有躯体化症状。TMD组患者的等级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颞下颌关节关节病和关节半脱位患者中出现躯体化症状者显著多于关节盘移位患者(P<0.05)。TMD组内不同的慢性疼痛状态分级之间在下颌功能障碍各指标以及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D患者比普通健康人口腔行为异常增加,下颌功能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抑郁、焦虑情绪以及躯体化症状方面更严重。颞下颌关节关节病和关节半脱位患者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TMD患者伴有疼痛症状者下颌功能障碍受限及抑郁、焦虑和躯体化方面症状较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轴Ⅱ测评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佩戴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TMD患者84例,其中男9例、女75例,年龄16~70(29.5±12.0)岁,均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2、3个月共5个时间点,对比患者颌面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开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并由此判断治疗效果。结果84例TMD患者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显效11例、有效49例、无效18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达71.4%(60/84)。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84例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9±0.8)、(6.6±1.0)、(5.7±1.2)、(4.8±0.8)、(3.8±1.1)分,开口度分别为(27.1±2.3)、(31.3±1.7)、(39.0±2.5)、(43.5±2.1)、(49.3±1.3)mm,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6、14.56,P值均<0.001);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76.2%(64/84)、75.0%(63/84)、70.2%(59/84)、72.6%(61/84)、69.0%(58/84),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748)。结论稳定咬合板对于TMD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关节疼痛、恢复张开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于缓解关节弹响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障碍 稳定咬合板 开口度 关节弹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激光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超激光照射联合中频电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联合中频电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颞下颌功能状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能够显著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各种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超激光照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推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针灸配合 推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别进行锥形束CT和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锥形束CT组和螺旋CT组。比较两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出率。结果锥形束CT组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组(P<0.05)。结论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锥形束CT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检出率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中医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治疗的腰椎后关节紊乱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中医推拿治疗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2周,3周以及4周的疼痛评分,治疗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正骨按摩科一种常见病。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时间采用俯卧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186例,取得较好疗效。俯卧位定点旋转复位是根据胸椎后关节解剖特点,利用外力及自身弹性回缩力使乱的胸椎后关节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解除对神经及软组织的牵拉和压迫,从而症状消失。

  • 标签: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俯卧位定点旋转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牵引冲压复位法配合基本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均采用牵引冲压复位法配合基本按摩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2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 标签: 牵引冲压复位法 胸椎小关节紊乱 基本按摩手法 疗效明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我科收入的7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39例与参照组3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参照组为66.7%,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增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