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采用1对1现场调查问卷的方法,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23~55岁在职已婚女性进行尿失禁筛查,对筛查得到的112例有压力尿失禁阳性指征的在职已婚女性和843例非尿失禁的在职已婚女性进行相关调查,并对得到的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尿失禁的阳性率为11.48%,t检验和X2检验显示,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尿失禁组的年龄、生育次数、阴道分娩方式均高于非尿失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年龄、生育次数、阴道分娩方式三方面是造成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结论压力尿失禁是女性的常见疾病,给女性的心理及生理方面都带来了危害,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通过对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尿失禁影响因素的分析,积极有效得采取护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已婚在职女性身心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次数与妇女压力尿失禁的关系。方法对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200位垦区妇女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和尿失禁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相结合调查的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采用卡方检验对妇女阴道分娩次数与压力尿失禁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论阴道分娩给妇女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一定损伤压力尿失禁的发生与其阴道分娩次数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

  • 标签: 阴道分娩次数 压力性尿失禁 垦区妇女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压力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现象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而针灸对压力尿失禁的治疗已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查阅总结了近几年针灸治疗压力尿失禁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中医对压力尿失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针灸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压力尿失禁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以女性患者居多。其病理生理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根据目前的研究,可能与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功能下降、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系。

  • 标签: 针刺 结点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高血压和皮肤瘙痒的发病原因、治疗以及护理。分析发病原因是由于血液中的中、大分子物质未能清除而造成。方法选取患有高血压和皮肤瘙痒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透析组和联合组治疗3个月,透析组采用透析治疗,联合组采用HD+H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浆内皮素、瘙痒评分、甲状旁腺激素等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上述值明显降低。结论HD+HP是治疗MHD患者高血压和皮肤瘙痒症有效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高血压 皮肤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的较严重的皮肤病,目前国内外治疗本病的方法多为系统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局部换药治疗。本实验旨在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病房住院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静点,治疗组同时给予康复新液湿敷、半导体激光照射及复方甘草酸制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沙吖啶湿敷。两组治疗对红斑水疱减退时间,皮损疼痛缓解时间,皮损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均治愈,对照组1例患者加重,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2例患者因肺炎转儿科治疗,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提前出院,两组患者在红斑水疱减退时间,皮损疼痛缓解时间,皮损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的对比上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治疗方法较传统治疗更具优势,治疗效果明显,为此类重症皮肤疾病的治疗开创了较为高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综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87例,平均分为单纯治疗组、联合治疗1组与联合治疗2组,每组29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治疗组行单纯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联合治疗1组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联合治疗2组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4周、12周后甲状旁腺素、血清磷、血清β2-微球蛋白、皮肤瘙痒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12周后联合治疗2组甲状旁腺素、血清磷、血清β2-微球蛋白、皮肤瘙痒评分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1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应用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清除甲状旁腺素、血清磷、血清β2-微球蛋白等毒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60-01

  • 标签:
  • 简介:皮肤疣是门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疗法很多,疗效也参差不齐,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制定了皮肤疣治疗指南,该文归纳总结并简要解读。

  • 标签: 皮肤疣 治疗 指南
  • 简介:上个月,很多人借着”十一”长假回家探亲。可是对于独自在外打拼的单身们来说,“回老家”是件十分头疼的事。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与家人团聚,而是亲戚们狂轰滥炸般的“结婚大拷问”实在让人招架不住。这不,刚从老家回来的珍妮花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 标签: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破裂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52例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破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疾病的临床诊断措施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52例患者通过病史研究、诊断腹腔穿刺、腹部超声检查等措施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确诊后立刻进行手术治疗,最终51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1例患者由于并发严重的肝脏破裂后出现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对于抢救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破裂患者具有关键意义,确诊后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关键词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破裂;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7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伤致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60例腹部闭合损伤导致小肠破裂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其受伤的时间长短将其分成两组,即时间<12h为观察组(30例),时间>12h为对照组(30例),对比其手术治疗的时间、出血量、第一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缩短病程。

  • 标签: 闭合性损伤 小肠破裂 诊断和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损伤死亡的发生规律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同济医学院法医学鉴定中心2002—2011年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240例颅脑损伤死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致伤方式以钝器打击、交通事故、高坠最常见;农民和工人是高发人群;秋季死亡率最高;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原发性颅脑损伤168例(70%),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23例(9.58%),并发症49例(20.42%)。结论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职业及法医病理学特点等方面存在内在规律,法医工作者应根据全面系统的病理学检验、临床资料及内在规律对死亡原因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结论。

  • 标签: 法医学 颅脑损伤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应用于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诊治的腹部闭合损伤病患7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35例。对比组进行超声、X线等基本检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CT扫描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和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发病原因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比组,两者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则明显低于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于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治有较高的可靠、准确,能够作为临床医治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CT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损伤控制型外科治疗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损伤控制手术与预后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经过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病房复苏,其中就有25例患者痊愈,35例患者需要再次实行手术治疗,总共治愈了57例患者,治愈率达到95%,再次手术中死亡3例,死亡原因与损伤控制手术无关。结论在治疗外科腹部危急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损伤控制手术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对于符合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患者,可以选用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

  • 标签: 外科腹部 急危重症 损伤控制型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闭合腹腔脏器损伤诊断中B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闭合腹腔脏器损伤患者100例,对每位患者进行B超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从而探究在腹腔脏器损伤的诊断中B超检查情况以及诊断价值。结果在100例患者中,85例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其诊断准确为85.0%,其中15例患者与手术结果不同,误诊率为15.0%。结论在闭合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在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闭合性损伤 腹腔脏器 B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肝胆胰脾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94例外伤肝胆胰脾损伤患者为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入院后根据伤情选择治疗方法,其中采用保守治疗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者纳入实验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肝胆胰脾损伤应根据伤情选择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保守治疗期间一旦发现伤情加重,应尽早转为手术治疗。

  • 标签: 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闭合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在收治的3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26~70岁,平均年龄46.1岁。十二指肠球部损伤2例,降部损伤19例,水平损伤5例,升部损伤4例。研究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分级,在本组的30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中,1级5例,2级3例,3级8例,4级6例,5级8例。本组中29例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3%。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闭合性十二指肠 临床特点 观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将我科室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症、重症病采取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手术对照组28例,采取损伤控制手术的研究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表现及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26%,对照组为7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均并发症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的体温、氧饱和度、pH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而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外科理念在胃肠科急、重病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损伤性控制理念 胃肠外科 临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