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胃管固定角度对鼻部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0例留置胃管患者将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三组,即角度A组,角度B组和角度C组。角度A组为平行组,角度B组为上斜30度组,角度C组为下斜30度。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置管胃管期间鼻翼部压力损伤发生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压力损伤结果显示,黏膜损伤评分上斜组的评分最高,平行组居中,下斜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天:P<0.001,第二天:P<0.01,第三天:P<0.05)。结论:将胃管外露部分下斜30°粘贴固定,对于改善和预防鼻部压力损伤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留置胃管 压力性损伤 固定方法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压力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湿愈合理念相关内容等展开综述,以期临床医护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为针对防治计划的制定作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湿性愈合理念 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抗菌敷料对压力损伤感染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压力损伤感染伤口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给予银离子抗菌敷料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临床效果和护理有效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换药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银离子抗菌敷料 压力性损伤伤口 感染性伤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神经内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压力损伤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压力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神经内科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急诊ICU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ICU接受治疗的60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的压力损伤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在急诊ICU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ICU 长期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患者相关因素。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服务系统中关于ICU MARSI患者相关因素的文献,如国外的PubMed、Web of Science、ProQuest,国内的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论文检索系统、百度学术、维普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选取合适的文献并且对文献的数据进行提取及进行质量评价,并且使用RevMan 5.3和SPSS 2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的效应统计量使用比值比(OR)的形式,连续变量选择加权均数差,用95%可信区间(95%CI)进行区间估计。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6篇,包含实验研究6篇、横断面研究1篇,共纳入患者2 9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意识状态、发热、皮肤干燥、皮肤潮湿、皮肤水肿、过敏史、血清白蛋白水平、Barden/waterlow评分(Barden、waterlow为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高于10分均是ICU发生MARSI的患者相关因素(均P<0.01)。结论ICU MARSI发生率高,由多种因素引起,患者相关因素作为发生MARSI的内在因素,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ICU 患者相关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回顾总结一例高龄、前列腺增生10余年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住院期间因护士揭除医用粘胶产品不当致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从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及预防等方面总结护理经验。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皮肤损伤在10天内愈合,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撕裂伤 前列腺增生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1例尿失禁致潮湿相关皮肤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肛周后方皮肤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长期卧床伴尿失禁,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长期漏尿,导致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给患者造成很多的痛苦,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使其尽早恢复膀胱功能,以减少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积极治疗的过程中联合进行有效的护理,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失禁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就损伤预防的效果和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雨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2例PICC置管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等分组法,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舒适。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5.00%(χ2=7.566,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PICC导管 皮肤性损伤 应用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固定法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室2018.05至2019.12时段内诊疗的PICC导管维护患者共200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100例)、改良组(100例)。参照组为传统导管固定模式,改良组为导管改良固定模式,比较患者皮肤损伤总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皮肤损伤总发生率为25.00%,改良组为1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导管改良固定法的使用能够有效预防或降低机体皮肤损伤总发生率,促进预后恢复,可推广。

  • 标签: 改良固定法 PICC导管 相关性皮肤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手术治疗婴幼儿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收治的657例手术治疗婴幼儿,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对手术治疗婴幼儿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发生压力损伤将其分为发生压力损伤组(n=15)和未发生压力损伤组(n=643)。收集婴幼儿年龄、手术时长、手术开始30 min体温、空腹时长、体重指数(BMI)、手术体位、发生压力损伤时间、压力损伤部位、压力损伤分级及手术类型,调查术后发生压力损伤的现状,分析发生压力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657例行手术治疗婴幼儿中,21例发生压力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3 h(OR=4.362,95%CI:3.322~5.728)、手术开始30 min体温<34.0℃(OR=1.066,95%CI:1.009~1.127)、BMI>17.9 kg/m2(OR=2.683,95%CI:1.133~6.356)是行手术治疗婴幼儿发生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治疗婴幼儿压力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围术期应重点评估发生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压力损伤发生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婴幼儿 手术治疗 手术时长 术中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治疗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ICU患者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压力损伤发生率,并尽可能控制其压力损伤的严重程度,提升其治疗依从及生活质量得分。

  • 标签: 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 EICU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800例病患,均为20年6月到21年6月入住我科室的老年患者,在病患接受治疗期间,基于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循证护理为实验组,入院时间定位20年12月前的患者,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入院时间为20年12月以后,每组分为400例病患进行对比分析,将两组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损伤时间以及皮肤的潮湿感评分作为此次研究价值的参考依据,并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的时间、皮肤的潮湿感评分这3项数据显现实验组护理显优势且实施性能显高,较另一组(P<0.05)具有明显可比。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患压力损伤的发生几率,并可在预防的同时减缓损伤时间、降低皮肤的潮湿感,其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患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高度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骨科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期压力损伤患者的护理难点,获得工作经验。方法:从患者7月23日接受2期压力损伤护理开始,进行为期13天治疗护理。结果:8月3日患者压力损伤完全愈合,康复出院。结果:针对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加上科学治疗可促进2期压力损伤患者愈合。

  • 标签: 2期压力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将所有骨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者循证护理。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预防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积极运用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值得持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力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科接诊的20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都有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程序。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2.0%,低于观察组的96.0%,检验两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损伤治疗了解评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检验两组各项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检验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护理操作,患者的压力损伤程度减轻明显,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压力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200例卧床老年患者纳入研究,统计压力损伤发生率,分析压力损伤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200例卧床老年患者研究过程中发生压力损伤88例,发生率44.0%;发生压力损伤患者在年龄、营养不良、床单更换频率、身体清洁频率、翻身频率、减压操作等因素方面的占比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老年 卧床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压力损伤病患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3例压力损伤病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将63例病患分为研究组(32例,伤口造口护理模式)、对照组(31例,传统护理),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病患护理效果(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效果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2例,使用随机表数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对照组,使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患者使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能够降低其压力损伤,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预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