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培养法、夹层杯法用于结核杆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攸县人民医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肺部感染、咳嗽、咯血的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后分别进行PCR、痰培养、夹层杯涂片试验技术检测,比较三种技术阳性检出率及检测时间。结果PCR技术对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40.87%,痰培养法检出率23.08%,夹层杯痰涂片法检出率19.23%;PCR技术法检出率高于夹层杯涂片法、痰培养法(P<0.05),痰培养法检出率略高于夹层杯涂片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样本进入实验室到发出报告时间,夹层杯涂片法、PCR技术明显短于痰培养法,且夹层杯涂片时间短于PCR技术(P<0.05)。结论 PCR技术、培养法、夹层杯涂片法检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价值,其中夹层杯涂片法、PCR技术检测时间短、检出率高,且夹层杯涂片法检测时间更短,但夹层杯涂片法检出率略低,故需要临床更进一步研究。

  • 标签: PCR技术 培养法 夹层杯涂片法 结核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携带结核杆菌耐药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在医院就诊的120例痰培养阳性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维生素D水平分为4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ng/mL)、维生素D缺乏组(10~19ng/mL)、维生素D不足组(20~29ng/mL)及维生素D充足组(≥30g/mL),使用比例法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VP)4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总耐药率分别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66.7%(20/30)、维生素D缺乏组56.7%(17/30)、维生素D不足组33.3%(10/30)、维生素D充足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抗结核药的耐药率均随着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而升高,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只有EMB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的结核病患者,其出现耐药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 标签: 维生素D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杆菌常用药利福平对常用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患者服药首日的生化指标、服药7日的低浓度生化指标和服药7日的高浓度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在服药7日的血药浓度和高血药浓度时的肌酸激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甘油三酯指标明显升高(p<0.05),患者在服药7日的血药浓度和高血药浓度时的肌酐、尿酸和总胆固醇指标明显降低(p<0.05),患者在服药首日和服药7日高血药浓度时的肌酐、尿酸和总胆固醇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福平对患者的生化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影响,应将利福平作为患者生化检测的主要指标,提升疾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抗结核杆菌 利福平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在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2017—2019年间1 213例用qPCR法检测过结核杆菌核酸的病例,将检测结果与石蜡切片抗酸染色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诊断价值。结果1 213例样本中,627例qPCR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86例为阴性。临床随访证实其中876例为结核病,337例为其他疾病。经计算得出qPCR法的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99.4%,准确率为79.1%。这1 213例中892例有抗酸染色结果,其中阳性280例,阴性612例。结合临床诊断,抗酸染色的灵敏度为41.5%,特异度为99.5%,准确率为55.7%。结论与抗酸染色相比,qPCR法对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萋-尼氏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与结核菌快速液体培养在结核病诊断方法的差异。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六个病区350例住院患者痰液标本进行调查,分别采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金胺“O”荧光染色法、快速液体培养法。结果35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共94例,阳性率为26.86%,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共138例,阳性率为39.43%,快速液体培养法培养阳性为183例,阳性率为52.29%。结论选择有效的实验检测方法是发现疾病的关键。

  • 标签: 结核病 结核杆菌 诊断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对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和PPD试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阳性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假阳性率为4.0%;实验组患者的PPD试验阳性率为60.0%,对照组患者的假阳性率为36.0%。结论在对菌阴肺结核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

  • 标签: 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 诊断 菌阴肺结核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正>青年时代:罗勃特·柯霍(RobertKoch)于1843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汉诺威州哈兹(Harz)山区的克劳塞尔(Clausthal)村,其父为采矿工程师、地方议员,罗勃特的家庭成员共十一人,以后大都移居美国。柯霍在地方大学予科学校学习后,进哥丁根大学攻读数学和自然科学。继又习医就读于著名组织学先驱、“瘴气和接触性传染病”(1840)一书的作者、享莱(Friedrich.G.J.Henle,1809~1885)教授的门下,这也许激发他对“传染病“研究的兴趣。1866年柯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时年仅二十三岁。以后数年积累了多种医学实践经验:先后曾在哥丁根大学短期担任过解剖学助教,随R,魏

  • 标签: 结核杆菌 传染病 细菌学 结核病 罗勃特 学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降式制片技术与改良抗酸染色法相结合用于脑脊液找结核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患者52例,分别采用沉降式制片技术结合改良抗酸染色法(观察组)和传统涂片染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特点.方法对南京市胸科医院实验室培养阳性的10389例菌株,经菌性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的223份样本,共70例患者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互为先后顺序感染,也可以同时感染,以先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为多.结论对于特殊人群和治疗效果欠佳的的患者,应定期、多次的进行相关的培养、菌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尽早发现存在混合感染及时调整治疗.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混合感染 病例分析 培养结果 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日趋升高的结核病患病率,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多和扩散,使结核病成为危害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各个器官,主要损害肺脏,引起肺结核病。在单一传染病导致人类死亡的名单中,结核病致死率排名第二。近年来,结核病在大多数国家中出现流行回升的趋势,每年约有900万例新发患者和200万例死亡患者。为了给该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概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新检测方法及其耐药机制。

  • 标签: 结核病 分枝杆菌 耐药机制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可引起多种不同系统和器官感染,主要受累器官为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及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加,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组织培养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葎草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葎草的5种不同提取部位对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葎草的正丁醇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及临床分离的敏感菌株都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结果葎草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及临床分离的敏感菌株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

  • 标签: 分枝杆菌研究 抗结核分枝杆菌 草抗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本院120例涂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抗酸杆菌标本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总计40例阳性,男性阳性率较女性高,而且老中年比青年高。痰液标本中,男性检出40例阳性,女性检出7例阳性;组织穿刺标本中,男性检出4例阳性,女性检出5例阳性。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与生活习惯、年龄、卫生情况及自身免疫力有关。结论 痰液内细菌学检查在化学方案制定中尤为重要,同时是化学治疗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菌阴肺结核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芯片来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3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肺结核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蛋白芯片技术来对结核杆菌里的CFP10、ESAT-6和LAM并38KD以及16KDa五种成分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结核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73.3%,非结核组阳性检出率是1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菌阴性非结核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芯片进行诊断较为方便有效,而且特异性较好,能够对快速诊断结核病起到辅助的作用。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检测芯片 菌阴肺结核 结核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