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近期收治的56例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并发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急诊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结果两组梗死部位、闭塞动脉、TIMI血流分级、AMI前心绞痛、合并心衰或休克、6h内介入治疗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梗死部位、闭塞动脉、TIMI血流分级、AMI前心绞痛、合并心衰或休克、6h内介入治疗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所以临床对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时要预防以上因素,避免心律失常。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并发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血管高危人群造影和介入治疗中采用国产碘克沙醇,研究安全性。方法共计选取48例心血管高危人群入组,选取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1月。48例心血管高危人群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4例;国产碘克沙醇)和对照组(24例;进口碘克沙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造影效果对比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肾功能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高危人群造影和介入治疗中采用国产碘克沙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心血管高危人群 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国产碘克沙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急性综合征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所有患者经过细致的检查及确诊后,首先采取平喘、氧疗、祛痰、抗感染等形式来缓解患者基本症状,然后施行扩、肝素抗凝,及时纠正心源性休克与心力衰竭,避免引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存在心肌梗塞情况,则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使用尿激酶溶栓。结果在施行以上治疗措施之后,7例合并心肌梗塞患者中有5例死亡,机率为71.43%;其他53例患者中有22例死亡,机率为441.51%;本次总死亡27例,占总人数45%。结论在早期治疗肺心病的时候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感染、缺氧等情况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肝素抗凝及活血等形式是预防肺心病合并急性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治疗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而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70例伴有情绪障碍的急性综合症的病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放松暗示训练,帮助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干预组患者情绪障碍得到及时护理干预,焦虑、抑郁水平下降。讨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综合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健康。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后N末端脑钠肤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来探讨心肌缺血与(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9月于我院循环科住院的1-3d以上无心绞痛发作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适宜的接受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6-24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NT-proBNP)浓度测定,术后72-76h复查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单纯造影(CAG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CAG组术前和术后16-24h的(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PC1组术后16-24h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术前(P<0.05),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76h血浆(NT-proBNP)浓度与术前基本相当(P<0.05)。结论在心功能正常(LVEF')正常的情况下,(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NT-proBNP)浓度暂时升高,可能与术中球囊扩张导玫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对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在医院中选取50例中曾经使用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对病人进行护理,护理组则对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包括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并统计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一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共5例,其中心率失常4例,心绞痛1例,无心肌梗死的发生,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治疗的患者共4例,患者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概率为16%。护理组心率失常1例,无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治疗的患者共0例,患者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概率为0%。结论 采用延续性护理恢复的患者,术后心血管疾病复发概率明显降低。同时,对采用介入治疗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在术后可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以帮助病人快速缓解介入治疗手术后的不适,并大幅减小患者术后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冠脉介入治疗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造影及冠内支架置入术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以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的一种检查和治疗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愿意接受造影及冠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1,而护理人员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协助治疗患者病患起了重大的作用。现将我院心内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实行造影及冠内支架置入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冠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弹力带加压止血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68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选择弹力带加压型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压迫止血出现的局部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穿刺部位渗血、出血7例,穿刺局部血肿4例,前臂血肿1例,手部循环障碍3例,穿刺口疼痛5例,手部挠神经感觉异常3例。经及时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应用弹力带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的患者,针对相应并发症,应加强目的性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得到相应的处理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桡动脉压迫器能安全止血且不影响患者活动,恰当的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脉诊疗技术 桡动脉止血器 并发症 目的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高压症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高压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选择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病发证发病率情况及护理后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高压症的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程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介入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支架置入术(PC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心肌损伤的差异,为围术期心肌保护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0例,PCI组及OPCABG组各20例。PCI组于术前,第1支支架置入后1,3,6,12,24h采静脉血;OPCABG组于术前,第1支桥动脉血管开始灌注后1,3,6,12,24h采静脉血,检测cTnI浓度水平。结果PCI组术前正常水平,术后在3-6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OPCABG组术前正常水平,术后1-3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OPCABG组cTnI开始升高的时间早于PCI组,且峰值要高于PCI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围术期cTnI的变化规律相似,两种手术方式围术期心肌损伤存在差异。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冠脉支架置入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本组80例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4例。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20例,单支病变4例,二支病变24例,三支病变3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56%,平均49.5%。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骨正中切口,备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术中使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1~4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均顺利恢复,出院时心绞痛完全缓解,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安全性好,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CABG早期效果较好,再血管化充分,能解除心绞痛[1],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急性综合征患者共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综合征患者相较于普通肝素注射液临床效果更好,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应用普通肝素组,给予实验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
  • 简介:[摘要 ] 目的:总结 造影及 支架植入术后伤口的 渗血情况及相关因素, 收集 我科住院的 10 0例造影及 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及渗血危险因素、发生渗 血的原因、渗 血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病人渗血一般是在术后的前 5小时 ,由病人和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穿刺口发现渗血,一般无明显生命体征的变化,有的病人伤口渗血也可能是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渗血原因大多是患者活动过早和患者自身 疾病因素和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或术前教育不充分, 术后观察不到位所致。结论:通过对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减少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 ,认真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健康教育 ,使病人及家属能掌握出血的特点 ,严密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和变化,加强术后伤口渗血的观察, 减少术后伤口渗血。

  • 标签: [ ] 冠脉造影 冠脉支架 伤口渗血 术后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介入室急性综合征PCI围术期中应用全程参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24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其分组,对照组(n=11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112例)采用全程参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对照组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治疗依从性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介入室急性综合征PCI围术期中应用全程参与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术后治疗依从性,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围术期 全程参与护理
  • 简介:医生:我父亲确诊患冠心病后,在医院装了支架,手术是成功的,可是现在还要吃很多药。冠心病不就是由狭窄引起的吗?支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 标签: 冠脉支架 吃药 冠脉狭窄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