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高通量血透治疗,做好临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9~2022本院收治的36例患者,患者均被确诊为终末期肾病,采用分组方式(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低通量、高通量血透治疗,做好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干预患者中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3例、3例、2例,整体有效率分别为88.89%,经比较,t= 9.037,p均小于0.05。干预组并发症整体发生率为11.11%,t=10.547,干预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低,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高通量血透治疗,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相对较少。

  • 标签: 高通量血透 终末期肾病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高通量血透治疗,做好临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9~2022本院收治的36例患者,患者均被确诊为终末期肾病,采用分组方式(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低通量、高通量血透治疗,做好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干预患者中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3例、3例、2例,整体有效率分别为88.89%,经比较,t= 9.037,p均小于0.05。干预组并发症整体发生率为11.11%,t=10.547,干预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低,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高通量血透治疗,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相对较少。

  • 标签: 高通量血透 终末期肾病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以及此方案对其预后价值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行循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其生活质量得分明显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低(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护理的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循证护理 临床价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出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VMTRGs),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并评估预后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该模型在免疫与药敏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患者的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参数,从GSEA官网获取VMTRGs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单因素Cox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的VMTRGs并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及列线图,将TCGA胃癌患者随机分组及使用外部独立数据库GSE84437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对风险评分预后模型进行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相关分析。结果:构建了由4个VMTRGs(F5、APOA1、CD36、SPARC)构成的风险评分预后模型,通过验证显示该预后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其构建的列线图也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风险评分高、低风险组在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分析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构建了一个由4个基因构成的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作为现有TNM分期的补充,能够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免疫治疗效果及药物敏感性,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 胃癌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0月,以发生阑尾炎并手术成人患者100例为对象,经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人文关怀、疼痛护理,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疼痛护理、人文关怀联合可有效改善阑尾炎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可提高满意度。

  • 标签: 阑尾炎 疼痛护理 人文关怀 常规护理 术后并发症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下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血气分析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H值(7.49±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H值(7.33±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76.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70.4±4.10)(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2(35.4±3.20)明显低于对照组(39.1±2.9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方案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抽取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和延期组,每组各60例患者。早期组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实施手术,延期组患者在发病72小时后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是切口感染,还是肺部感染,或者是胆道损伤,早期组和延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为了能够提升患者预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确定恰当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手术治疗 时机选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入职体检时因为心理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及其变化规律的案例,提升对入职体检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辅导入职体检人员来达到最佳的体检状态。方法:评估并选取因为心理紧张、情绪焦虑等因素,导致暂时性窦性心动过速的1501名入职体检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医生指导入职体检人员调整心理状态后心率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合适的疏导方式。结果:经心理疏导导后,97.9%的窦性心动速人员恢复至正常心率,入职体检人员的总体心率正常比例由不得95.5%上升至99.9%。结论:医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入职体检人员调节最佳心理状态来得到客观的心电图结果。

  • 标签: 窦性心动过速 入职体检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AKT1表达情况予以检测,分析、对比该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AKT1阳性率为58.5%(48/82),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AKT1阳性率均较高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Ⅰ+Ⅱ期患者高(P<0.05);AKT1阳性组18个月生存率较AKT1阴性组低(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KT1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AKT1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患有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存活与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再按照复苏液体量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存活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OR)。同时比较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及血红蛋白指标以及两组复苏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对于急性创伤后凝血病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增加其存活的可能,OR 3.64, OR的95%置信区间(1.55,8.54),且HGB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复苏后相比研究组TT、APTT及PT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苏液体使用量,机体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性创伤 凝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对其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38例为对象,以随机对照为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n=19、常规护理管理)与综合组(n=19、综合护理管理),对比两种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1.神经功能:采取不同护理管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mRS均有明显改善,但综合组效果优于常规组;2.生活能力:两组患者MBI、ADL均有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效果优于常规组,数据代入统计分析后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综合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其自主生活能力,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型并细菌感染类型,部位和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和诊断的2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单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26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型并细菌感染患者共126例,对各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发生率、细菌感染部位、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细菌感染与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关系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合并细菌感染主要集中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以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两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3.74%、13.30%;126例病毒性肝炎各型并细菌感染患者中,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数量共18例,占据比例14.29%,其中病死数量共6例,病死率为33.33%;同时出现合并肝性脑病数量共11例,占据比例8.73%,其中病死数量共3例,病死率为27.27%;同时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占据比例2.38%,其中病死数量共1例,病死率为33.33%。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细菌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旦感染愈后质量比较差,因此临床上需要做好细菌感染的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临床病理型 细菌感染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优质护理服务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开展踝关节骨折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骨科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各组治疗及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

  • 标签: 骨科 优质护理服务 踝关节骨折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三者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PCT、CRP、IL-8水平检测,根据NHIS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8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对预后康复的效果。方法:以7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样本,样本均是我院在2020年01月至2022年0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脑梗塞,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并发症,加速其病情康复进程,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临床借鉴。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塞 应用效果 预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病房重症肺炎患者凝血指标、生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1]。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数字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凝血指标、生理指标及预后。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凝血指标、生理指标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病房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2],能够有效改善凝血指标、生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呼吸科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所起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的100例急诊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参考对象,将其按照每组50人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以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模式的差异对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的三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势(P<0.05)。结论 针对急诊卒中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卒中症状。

  • 标签: 急诊卒中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