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意外事故等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由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死亡率非常高,对于救治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患者受伤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是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近年来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将针对相关的理论性研究进行整理和整合并进行综述,希望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2年我科收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收治的31例大面积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及早气管切开,从细节处加强气道、创面以及心理护理。结果治愈30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尽早气管切开,优质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吸入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于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运用康复护理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生活质量评分为(9.2±0.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中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便秘、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6.67%。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可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采取综合性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的脑功能、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CO中毒 迟发性脑损伤 纳洛酮 亚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几种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物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9月1日到2016年09月30日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与急诊科急性发作患者70例,全部患者均通过日本东芝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与心肌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分析,脑利钠肽前体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分析检测的结果。结果脑利钠肽前体诊断灵敏度明显比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高,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患者血清中脑利钠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红蛋白等标志物,在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变化,都和疾病治疗、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心肌损伤 生化标记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百草枯又名克芜踪,是我国农业上最常用的一种除草剂,其对人体毒性较大,口服中毒后可引起肺、肝、肾、心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关于百草枯中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肺损伤方面,对肾损伤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肾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早发现、早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 标签: 百草枯 肾损伤 机制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例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并给予疼痛、饮食、管道、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创面未出现感染、有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情况良好,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通过加强疼痛、饮食、管道、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折 软组织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3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术前MRI测量肩袖撕裂大小的结果将其分为中小型组与大型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治疗后使用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UCLA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中小型患者治疗后得分均明显高于大型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确有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尤其对中小型肩袖撕裂疗效更好。

  • 标签: 肩袖损伤 关节镜 单排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腹外斜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78例腹外斜肌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临床治愈70人,占89%;有效6人,占8%;无效2人,占3%;总有效率97%。结论临床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腹外斜肌损伤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外斜肌的损伤 手法治疗 针刀治疗 经验交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环境干预、加强手卫生、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37.7%,对照组为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结合的方法对可能影响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9例(11.88%)继发脑梗死,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脑疝、低血压或休克、合并糖尿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大量应用脱水药等均是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脑疝、GCS评分低、低血压或休克和大量使用脱水药使得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增加(OR分别为2.31、1.78、3.09和2.44)。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继发脑梗死,影响因素多样,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地治疗措施,尽可能降低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给予标准化抢救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循证护理 恢复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预后生活质量、致残率、死亡率及预后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重型脑损伤患者尽早及时的实施亚低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预后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讨论实施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促进复苏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6年5月—2016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总计88例。应用抽签的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右正中神经刺激促进复苏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治疗后,GCS评分为5.71±1.42分,DRS评分为17.66±7.58分,EEG评分为2.45±1.62分。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治疗后的分析当中,GCS评分为10.74±2.24分,DRS评分为5.47±3.80分,EEG评分为9.36±3.48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实施右正中神经刺激促进复苏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取得复苏状态,减少脑损伤的现象,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提升,均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右正中神经刺激促进复苏方法推广应用,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 标签: 重型 颅脑损伤 昏迷 神经刺激 右正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方法收取我院5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11月30日,并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持续氧气喷雾装置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加热气道湿化。结果(数据要改)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12.41±1.99)KPa、血氧饱和度(95.75±4.01)%、呼吸频率(20.23±3.15)次/min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加热气道湿化护理,不仅能减少并发症,还能改善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加热气道湿化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联合芒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2例因脊髓损伤引起的小便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三组,A组芒针治疗;B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C组膀胱功能训练联合芒针治疗。结果三种疗法均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有效(P<0.05),其中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结论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芒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功能障碍能够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损伤 小便障碍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以醒脑静注射液与尼莫地平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ICU接收的颅脑损伤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30例,以尼莫地平用药;治疗组共30例,在接受和参考组相同治疗方案的同时,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后评估患者的疗效,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与MCAVp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GCS评分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明显更高,MCAVp明显更低(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以醒脑静注射液与尼莫地平用药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醒脑静注射液
  • 简介:摘要ERCC2基因主要是指DNA损伤修复途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铂类药物耐药也是致使该方法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通过对ERCC2基因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在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中的作用,对进一步认识铂类耐药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机制,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就两者的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DNA损伤修复 ERCC2/XPD 铂类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