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护理风险点的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8-12月进修消化科11例行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及对策干预。结论ERCP途径EST治疗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术前周密的评估是前提、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与准确迅速的术中配合是核心,精心的病情观察与及时护理对策是确保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十二指肠镜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乳头切开取石术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0例肝血管患者的资料,与增强CT诊断相比较,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血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3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血管患者,经增强CT确诊29例,准确率为96.7%。结论通过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和诊断肝脏血管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创伤、无风险等优点,便于随访观察,是肝脏血管检查、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脏血管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腘动脉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7例腘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行手术治疗,后侧入路行腘动脉切除+自体静脉间置术10例,应用人工血管重建腘动脉1例;内侧入路行股腘动脉或股-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5例,行腘动脉假性动脉切除+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5±3.3)年,1例术后2个月行截趾术;另1例因自体静脉桥血栓形成导致远端缺血坏死,术后6个月行膝上截肢术。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未发生动脉相关的死亡。结论腘动脉有症状者或体直径大于2cm者应尽早手术,后侧入路行腘动脉切除及自体静脉重建临床效果满意,应作为腘动脉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腘动脉瘤 治疗 血管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CT及MR检查术前评估颞骨段面神经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段面神经鞘的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面神经鞘患者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病变单独累及迷路段2例,鼓室段1例,乳突段1例;累及迷路段+鼓室段3例,鼓室段+乳突段2例。1例肿瘤与面神经可见分界,余8例均未见明显分界,2例可见乳突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走形区边缘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不规则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面神经管增粗,部分可见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的肿块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相互结合可准确地显示颞骨段面神经鞘的位置和形态及周围情况,可作为面神经鞘术前评估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面神经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患者男,25岁因发现躯干部起囊性结节5年来我院就诊。无家族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专科情况胸腹部见大量栗粒至黄豆大小圆形或类圆形、皮色或淡黄色的囊肿,质软无压痛,无自觉症状。诊断多发性单纯性脂囊

  • 标签: 单纯性 多发性 脂囊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例上颌窦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学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6例均行鼻窦CT检查,其中1例行鼻窦MRI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均位于上颌窦,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8.5岁;均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局部扩大切除。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8~47个月。其中1例术后18个月复发,并恶变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目前带生存;余5例随期间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内镜检查,未见复发。本组病例CT及MRI检查均显示肿瘤为软组织来源,其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例伴周围肌组织受侵。术后病理显示细胞主要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上颌窦IMT较罕见,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肿瘤的范围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避免大范围损伤性手术;术后据个体情况可选择包括激素治疗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整体预后较好。

  • 标签: 上颌窦肿瘤 诊断 鉴别 鼻外科手术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在胃肠间质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经我院超声内镜诊断并经病理或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间质患者的超声内镜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肿瘤较大、边界不规整、溃疡形成、回声不均匀及高回声改变为恶性胃肠间质常见的超声内镜特点,超声内镜诊断良恶性胃肠间质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2.3%(24/26)。结论超声内镜可作为判断良恶性胃肠间质的辅助诊断指标,对辅助临床早期治疗胃肠间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内镜 胃肠间质瘤 诊断价值
  • 简介:原发性淋巴结血管是极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经常发生在淋巴结内的实体,依据临床和B超等辅诊检查,结合病例表现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避免误诊为其他恶性淋巴结肿瘤。笔者辅助临床医生及时诊断,成功治愈1例原发性淋巴结血管。1病例资料女,38岁,因右侧腋下无痛性渐增性肿物包块入院。体查:右侧腋下可扪及一大小约1.2cm×1.0cm肿物,质中度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尚可。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结血管瘤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4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作以简要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诱发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电解质紊乱17例(35.4%),中枢系统感染9例(18.8%),酸中毒5例(10.4%),热惊厥13例(27.1%),无明显诱因4例(8.3%)。治疗后所有患儿均获得痊愈,院后无一例患儿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治疗,惊厥复发0例。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诱因较多,通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能实现完全治愈。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良性惊厥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