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小鼠脑出血后的脑水肿的相关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B、C、D、E和F(对照组)、G(空白对照组),共7组,每组8只。A、B、C、D、E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甘草酸二铵20ml/kg,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于脑出血造模后6h、1d、2d、3d、7d行相应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F组小鼠模拟脑出血模型并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并于实验组相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G组小鼠只进行相应手术操作并于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于实验组对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行脑含水量的检测,结果甘草酸二胺组在与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含水量、组间相比较P均<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对小鼠急性脑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减轻脑水肿。

  • 标签: 小鼠脑出血 脑水肿 甘草酸二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我院50例2017年2月13日至2018年5月1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单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概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CRP、C4、C3水平分别为(7.39±0.97)mg/L、(179.02±4.73)mg/L、(930.24±7.57)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大,P>0.05;重度患者皮疹概率为100.00%,C3水平为(932.40±10.28)mg/L,高于轻中度,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皮疹、免疫因子水平增高等表现,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以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9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患者行以基础治疗,研究组49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行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低切变黏度、高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4天后研究组低切变黏度、高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以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标签: 依达拉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2个组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质子泵抑制及治疗。观察患者的胰岛素水平、血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指标。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紫杉醇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将MKN45细胞移植于裸鼠右上腋,使成为荷瘤裸鼠)共48只,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治疗),紫杉醇组(紫杉醇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钠+紫杉醇)。用药21d后将裸鼠处死,取瘤体组织进行HE、TUNEL染色,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MKN45肿瘤细胞中线粒体信号通路及P1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凋亡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戊酸钠组、紫杉醇组均表现出较多死亡细胞及凋亡细胞数,联合治疗组死亡细胞及凋亡细胞数均多于单独用药组;单独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促凋亡蛋白t-Bid(丙戊酸钠组除外)、Bax、Puma、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2、Mcl-1、Bcl-xL抗凋亡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下调(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促凋亡蛋白t-Bid、Bax、Puma、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水平下调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p-p70S6K、Raptor、P13Kp110α、p-AKT-Ser473蛋白水平下调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下调幅度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紫杉醇用于荷瘤裸鼠抗肿瘤的治疗,能促进MKN45肿瘤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线粒体信号通路和P1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凋亡蛋白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丙戊酸钠 紫杉醇 荷瘤裸鼠 MKN45细胞 抗肿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次,3次/日),治疗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疗效进行评价,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OD、MDA的变化,提示丁苯酞治疗VD的作用与机制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相关。

  • 标签: 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尼莫地平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同时表达两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亚型的人成骨样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及小RNA干扰等方法观察大豆苷元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大豆苷元显著促进人成骨样MG-63细胞增殖,其促增殖作用能够被ER阻断剂ICI182,780部分阻断。小RNA干扰技术进一步证实大豆苷元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主要由ERα介导。【结论】大豆苷元能够促进人成骨样MG-63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激活ER途径有关,主要受ERα调节。

  • 标签: 大豆苷元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雌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在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以及治疗机制进行调查。方法截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68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视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数字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干预组34例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当天疼痛评分为(3.2±0.8)分,治疗后一周平分为(2.3±0.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0.6%,P<0.05。干预组有2例下颌酸痛病例,1例头晕病例,发生率为8.8%;常规组有4例下颌酸痛、2例头晕和1例恶心病例,发生率为20.6%,P<0.05,卡方值为6.54。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能够更好地改善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病情,效果理想。

  • 标签: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 根型颈椎病 中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采用吸附性机制修复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我院口腔修复患者为本次的实验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5例参照组和25例治疗组,参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修复治疗,治疗组吸附性机制修复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对比患者的口腔全口总义齿修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随访半年内显示,治疗组调改量2次,参照组调改量10次;随访一年内显示,治疗组调改量4次,参照组调改量21次,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附性机制修复在口腔全口义齿制作中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较低的调改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吸附性机制 传统修复 全口总义齿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处置案例探讨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方法我市发生关于H7N9禽流感疫情,开展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探讨应用效果。结果疫情控制效果理想,接触者无异常,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无异常。在本次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成效显著,结论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实现传染病防控合作的常态化运行,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以及风险控制等机制,落实多地联合应对机制,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 标签: H7N9禽流感疫情 传染病 联防联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老年痴呆病治疗的老年患者患例共120例,将其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并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的西医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并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20例(33.3%)、治疗显效14例(23.3%)、治疗有效10例(16.7%)、治疗无效16例(26.7%);实验组患者痊愈24例(40%)、治疗显效18例(30%)、治疗有效16例(26.7%)、治疗无效2例(3.3%)。实验组对老年痴呆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病的临床效果较好,两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和胆碱能缺失有关,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智力恢复快,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于改善患者的痴呆症状、恢复其基本的意识功能、语言功能和行为功能等均有显著作用,临床应用效用显著,具有进一步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老年痴呆 发病机制 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帕米磷酸二钠对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15只。将前列腺癌细胞RM-1注射入股骨远端的骨髓腔,制造小鼠骨骼痛模型。对照组将前列腺癌细胞RM-1灭活后注入股骨远端骨髓腔;观察组给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均使用等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观察各组小鼠热辐射刺激及机械刺激的疼痛变化,疼痛行为检测完毕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小鼠右侧股骨骨髓标本在液氨中保存备用。Westernblot、实时PCR法对TNF-α、Bax、Bcl2及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术后14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模型组各项疼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6、13d时,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各项疼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Bax、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cl2蛋白及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能有效缓解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疼痛,其作用机制与上调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TNF-α表达和改善Bax、Caspase-3、Bcl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帕米磷酸二钠 骨癌性疼痛模型 TNF-α Bax BCL2 Caspase-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为手术室护理机制的改进提供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前后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共36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建立手术风险评分模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分。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后,手术室发生风险事件的数量显著减少,发生风险事件的数量为5起,远远低于实施前的74起风险事件。对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后的手术室安全管理能力进行评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有利于提升手术室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 标签: 安全风险管理防御 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室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感染性盆腔炎患者采取盆腔炎制剂+阿奇霉素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感染性盆腔炎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信封随机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阿奇霉素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盆腔炎制剂(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盆腔炎患者在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得到良好改善,且不良反应控制较好,其概率仅有3.00%,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使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盆腔炎患者再联合实施盆腔炎制剂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阿奇霉素 盆腔炎制剂 感染性盆腔炎
  • 简介: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胰岛β细胞用于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疗效,并研究其免疫调节机制。目的:观察3D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组织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3D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2D干细胞移植组和3D干细胞移植组于造模7d后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5×106/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移植后每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连续4周;移植后30d,制备小鼠单个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移植后30d,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与结论:①3D培养体系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高表达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90和CD105;②细胞移植2-4周后,小鼠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D干细胞移植组血糖水平低于2D干细胞移植组,第4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Th1细胞百分比下降,Th2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与2D干细胞移植组相比,3D干细胞移植组Th1细胞亚群百分比降低,Th2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④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水平降低,而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与2D干细胞移植组相比,3D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P<0.05);⑤结果表明,3D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小鼠效果优于2D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调节性T细胞,维护体内Th1/T

  • 标签: 干细胞 3D培养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表面标志物 1型糖尿病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素对肝癌Bel-7402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使用浓度为0.125、0.250、0.500、1.000μg/mL华蟾素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24h、48h、72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选择华蟾素浓度及作用时间.用0μg/mL(对照组)和0.4μg/mL华蟾素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同时用剂量为0、2、4、6、8Gy的6MVX线进行照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疗敏感性.用IC50为0.4μg/mL华蟾素、6Gy的X线分别单独或联合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p50、p65、Bcl-2、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华蟾素能够显著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华蟾素能够抑制经照射后的肝癌Bel-740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组、放疗组及联合组肝癌Bel-740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p50、p65、Bcl-2和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与华蟾素组和放疗组相比,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华蟾素能够增强肝癌Bel-7402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华蟾素能够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下调Bcl-2和cyclinD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BEL-7402细胞 华蟾素 放射治疗 核因子-KB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胎牛血清及淋巴细胞分离液等,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第5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去分化1d成肝细胞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化为了典型的骨细胞形态。经PCR检测发现,两者的表达相似。样本H浓度46.80ng/μL、总量0.81μg、A260/A280为1.75、RIN为8.49%、28S/18S为2.59%。结论去分化后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保留细胞形态,维持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与未经处理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其增值能力更强。

  • 标签: 诱导分化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8例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时利用掷筛子法,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使用阿托伐他丁钙,对照组使用常规性药物,比对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达95.83%,与对照组的75%相比较优势较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反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尽快改善病症、控制血脂、延缓病情发展,而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是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的药物。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发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疾病的发病机制,且给出有效治疗方案。 方法: 此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处理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收入的 10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发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患者涉及的资料,了解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结果: 治疗 1 月 妊娠率 7.00% 、 排卵率 9.00% 、治疗 2 月 妊娠率 10.00% 、 排卵率 4.00% 、治疗 3 月 妊娠率 8.00% 、 排卵率 11.00% 。 结论: 分析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发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合理方式进行 治疗,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慢性盆腔炎不孕症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