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管理的37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基础护理管理的37例作为对照组,评定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3例,占比8.1%;对照组并发症10例,占比27.0%,两组并发症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将早期预警评分用于ICU患者护理干预中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2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常规留观流程管理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急诊留观患者分流去向,比较不同分流去向患者MEWS评分。结果研究组急诊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与对照组(8.89%比28.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或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均比留观区患者更高,而转入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又显著高于转入专科病房患者。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应用基于MEWS模式进行管理,可客观、科学评估患者病情,避免留观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留观患者分流提供依据。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留观意外事件
  • 作者: 唐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0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 第3期
  • 机构:贵州省骨科医院急诊科,贵州 贵阳550002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创伤患者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治的创伤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后转运,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及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较对照组17.5%更低,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95%较对照组77.5%更高,接收科室对转运工作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0%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创伤;转运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及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2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MEWS分诊,对照组采用早期预警评分(EWS)分诊。比较两组患儿预检分诊准确率、诊断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患儿预检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WS能够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以及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对患儿疾病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预检分诊 病情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ISBAR沟通模式对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以常规形式进行病情观察、病情报告等,观察组55例患者以MEWS系统对病情进行评估,以ISBAR模式进行病情报告,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I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ISBAR沟通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对其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接收的78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5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13%,(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安全护理与病房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质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决策树构建儿童手足口病(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危重症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2 488例重症及危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构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3岁、血糖≥8.0 mmol/L、体温≥39.0 ℃、肢体抖动和震颤、手足部疱疹5个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决策树将血糖和体温2项危险因素纳入树形图,并根据树形图设立评分标准,结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最终构建的预警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包含意识、肤色、心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频率、呼吸肌参与情况、氧疗、血糖和体温9项评估指标,每个维度0~3分,总分为0~15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约登指数最大为0.684时,敏感性为0.910,特异性为0.774,截断值为6.5分。结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识别危重症HFMD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危重症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6月我院 ICU收治患者 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 43例、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 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 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 P<0.05);观察组患者 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 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可作为 ICU患者风险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ICU收治患者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患者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可作为ICU患者风险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在入院时的并发症以及ICU住院和住院时间。结果: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在观察组明显著低于对照(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CRAMS(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用于急诊心血管疾病预检分诊中的价值。方法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急诊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9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观察组:CRAMS评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与错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预检分诊预检分诊工作效率,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P<0.05。结论  在急诊心血管疾病预检分诊中,采用CRAMS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的方式,可提高预检分诊准确性与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高,价值显著。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预检分诊 心血管疾病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这一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实施院前急救患者48例,根据患者前后院前急救时间分为对照组(2022.07~2022.12)与实验组(2023.01~2203.06),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予以实验组实施MEWS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院前急救、现场到院救治、急救等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的院内死亡率而言,实验组更低,且实验组院前急救医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可比性(P<0.05)。结论:两组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采取 MEWS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且运用 MEWS,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评估,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等时间,并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对患者疾病加以及时评估的同时,为患者疾病预后起到较好保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量表 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模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在病区急诊收治肋骨骨折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急诊2019年1~3月收治的32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在交接班时使用病区常规交接记录单;将2019年4~6月急诊收治的38例设为观察组,在交接班时则使用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结果观察组交班模块的完善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入率、交班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模式病区交班记录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患者交接班的完善率,缩短患者交接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及ICU转入率,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肋骨骨折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SBAR模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接受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对院内转运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医院10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转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转运方式,试验组患者给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下的院内转运,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转运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尽可能快速完成转运,保障转运的安全,值得运用。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神经外科 重症 院内转运时间 不良事件
  • 作者: 贾文敏吴艳秋李岚岚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0—12月我院急诊就诊患者5009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对其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就诊流程;以2014年7—9月急诊就诊患者4860例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分诊流程与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就诊情况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平均急诊就诊时间、急诊绿色通道转运、意外事件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病情具有迅速、准确的优势,能提高急救护理的准确性、预见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预检准确率,缩短患者平均急诊就诊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对规范及完善急救护理流程有积极意义。
  • 简介:【目的】评估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法(nationalearlywarningscore,NEWS)对急诊患者病情评估的适用性、灵敏度及特异度,从而探讨该评分法在急诊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357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NEWS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就诊7d内的死亡或存活作为金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并且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存活组/死亡组)和转科去向(普通住院组/ICU住院组)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预后、不同转科去向的患者评分情况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以7d内死亡与存活为金标准,最大youden指数(敏感度+特异度-1)为0.629,最佳界值为4.5分,此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4.6%;NEWS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标准误为0.009,95%的置信区间0.877-0.911;存活组NEWS评分为(4.56±3.87)分,死亡组为(12.78±5.9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住院组NEWS评分为(5.48±3.56)分,ICU住院组患者为(12.54±6.74)分,ICU住院组患者评分高于普通住院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EWS评分法能够反映不同预后、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病情差异,对临床用于急诊患者的快速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法 急诊急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早期预警评分工具是预警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对护理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提醒护理人员监测出现危险情况的患儿,以便于对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出现不良情况,将临床危险降到最低,极大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据相关资料记载,引发患儿死亡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为心肺衰竭,在儿科各个病房中,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0.5%~20%,生还率为25%~50%。而在新生儿早期阶段,呼吸窘迫发生率高达8%。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患儿心脏骤停和呼吸窘迫等指标,便能有效降低儿童的病死率。本文将对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工具展开综述,分析其进展情况。

  • 标签: 儿科 早期预警 评分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住院的 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3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警评分。比较两组 ICU在入院时的并发症以及 ICU住院和住院时间。结果: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在观察组明显著低于对照( P<0.05);观察组患者 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低( P<0.05)。结论:预警评分在 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