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脏反位患者其脏器左右完全相反,与正常人呈镜面像,又称"镜面人",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可能是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异常[1],或者胚胎发育期间旋转不良导致[2]。全内脏反位患者胆囊结石临床少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增加,可能会发生血管或胆管损伤,需引起警惕。我科于2016年4月行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脏反位 胆管损伤 胆囊结石 胆囊三角 胚胎发育 基因异常
  • 简介:多多靓口服液是以西洋参茎叶皂苷为主的,佐以中药活血化淤.能促进表皮微循环、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多味药物组分,经现代科技加工精制而成.具有抗衰老、抗疲劳、能祛色斑、防止色素沉着,延缓皮肤衰老和美容的作用.因属内服剂型,应考察其对机体内部脏器的影响,故此委托陕西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进行毒理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未见不良影响.

  • 标签: 多多靓口服液 小鼠 内脏器官 西洋参茎叶皂苷 毒理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烧伤患者伤后并发脏器损害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02例老年烧伤患者的伤后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了年龄、烧伤程度、伤前健状况与伤后内脏并发症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早期手术治疗对伤后内脏并发症的影响及伤后内脏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伤后有内脏并发症的老年烧伤患者,其年龄、平均烧伤面积(BSA)、Ⅲ度平均烧伤面积(TBSA)均显著高于伤后无内脏并发症者,伤前无疾病的老年烧伤患者,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伤前有一种、二种和三种以上疾病患者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手术者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误手术者;有一种伤后内脏并发症者,其死亡率明显低于有二种及三种以上伤后内脏并发症者.结论老年烧伤患者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烧伤严重程度、伤前疾病及伤前疾病数密切相关.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伤后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烧伤 老年人 内脏 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猪肉及猪内脏卫生状况。方法在本区内设置2个农贸市场为监测点,每季度对各监测点猪肉及猪内脏抽检一次,同时对本区餐饮业和集体食堂进行一次抽检。结果共抽检猪肉及其内脏130份,合格111份,合格率为85.4%;其中猪肉90份,合格82份,合格率为91.1%;猪肝24份,合格16份,合格率为66.7%;猪肺16份,合格13份,合格率为81.2%。结论本区猪肉及猪内脏不合格的原因多为非法使用克仑特罗所致,同时存在铅和镉的污染及挥发性盐基氮超标。

  • 标签: 食品 卫生状况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盆腹壁的内脏及其筋膜关系,为普外科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0具尸体(男性9具,女性1具),按照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以及结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在外侧方向包绕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并以生殖血管和侧锥筋膜为外侧边界,继续向下从内环向外穿出。该筋膜深浅2层共同向内下延续为骶前筋膜,并沿盆侧壁包绕精囊腺和前列腺;该筋膜在脐内侧襞处其浅层向膀胱后壁延伸,其深层向膀胱前壁方向延伸。腹横筋膜在腹壁下动脉两侧是延续的,并继续向腹前壁和腹后壁延伸。通过解离肾后筋膜延续至骶骨前方的筋膜,可将直肠、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器官完整地从骶骨表面揭离。骶骨表面的筋膜与腹横筋膜延续。有骶神经从骶骨表面筋膜穿出,向盆侧壁与盆从汇合。结论(1)存在1个独立的包绕肾脏、输尿管、输精管、精索血管、腹下神经、精囊腺、前列腺以及膀胱下部的泌尿生殖筋膜系统,生殖血管和侧椎筋膜是其外侧界限,并有一部分筋膜随着生殖血管和输精管穿出内环,左右两侧筋膜至少在髂血管分叉处以下是相互融合连续。(2)Bogros间隙和Retzius间隙是同一个间隙,可统称为腹盆壁内脏间隙。(3)泌尿生殖筋膜将直肠后方与骶骨表面筋膜之间的间隙分为直肠后间隙和骶前间隙。

  • 标签: 泌尿生殖筋膜 腹横筋膜 骶前间隙 直肠后间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2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及CT征象。分别测量CT图像中胃癌病灶最大层面以下15、25 mm范围的脂肪组织参数,包括V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平均CT值及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OPM与非OPM组间的临床、病理及CT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结果OPM与非OPM组间年龄、病理类型、CA125、腹腔积液、cT分期、病灶最厚径、15 mm VAT平均CT值、25 mm VAT平均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4.940(1.287~18.967)、4.284(1.270~14.455)、1.149(1.013~1.303),建立联合模型。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15 mm VAT平均CT值及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718、0.703、0.674和0.813,联合模型与上述4个单一指标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8、2.63、2.09、2.54,P=0.003、0.009、0.037、0.011)。结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最佳。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隐匿性腹膜转移 内脏脂肪
  • 简介:摘要内脏器官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有部分内脏反位和全内脏反位两种类型。全内脏反位是一种极为少见的人体内脏解剖变异,系指心、肺、横膈、肝、脾、胃、肠等全部内脏的位置呈180度反位,似正常人的镜面像,又称镜像人。全内脏反位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更为罕见。作者于2011年6月收诊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脏反位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与T2DM患者的血清内脏脂肪素与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FPG、FIns、HOMA-IR、HbA1C、血清内脏脂肪素及TC、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内脏脂肪与WC、HC、WHR、FPG、HbA1C、HDL-C、LDL-C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在T2DM患者的发生与发展中有一定影响。

  • 标签: T2DM 内脏脂肪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内脏器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急症手术相关护理进行探讨。探讨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由于外伤导致腹内脏器伤并产生失血性休克症状的病患共140例,对其急症手术相关护理的要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全部都是使急症手术与抗休克诊治同时进行。手术全期死亡为7例,死亡率5%,余下均病愈出院。结论在术前,要积极建立合理有效的静脉通路;在术中,要仔仔细观察病患生命体征与尿量的转变,还要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进而缩短手术过程。

  • 标签: 腹内脏器伤 失血休克 急症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成像技术对不同程度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含量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130例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均进行IDEAL-IQ成像检查获得各脏器脂肪分数,统计学上主要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30例肥胖患者中超重组(A组)44例,肥胖组(B组)86例,A组和B组患者组内比较,肝左叶与肝右叶间的脂肪分数无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肝脏(t=2.93,P=0.04)和胰腺(t=3.01,P=0.03)的脂肪分数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脾脏(t=0.53,P=0.60)、网膜(t=0.71,P=0.48)、皮下的脂肪分数(t=0.50,P=0.62)及皮下脂肪层厚度(t=1.53,P=0.13)均无统计学差异。肝脏(r=0.269,P=0.002)及胰腺(r=0.238,P=0.005)的脂肪含量与BMI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肥胖程度越高,肝脏、胰腺沉积的脂肪成分越多,IDEA-IQ技术可以有效定量腹部各脏器的脂肪含量,并能鉴别不同程度肥胖患者脏器脂肪含量的差异。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质量指数 肥胖 内脏脂肪分数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日本大阪大学教授菊池章率领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发现大肠和肺表面的细胞发生癌变与一种特有的蛋白质相关。动物实验证实,如果不让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肿瘤就会变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钨酸钠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内脏脂肪的影响。方法用谷氨酸钠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肥胖小鼠分为5组,模型组、钨酸钠低剂量组(0.3mg/ml饮水)、钨酸钠中剂量组(0.7mg/ml饮水)、钨酸钠高剂量(2mg/ml饮水)和奥利司他组(120mg/kg灌胃),每组7只,连续给药6周。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的腹围和体腹腔内白色脂肪组织的湿重。结果钨酸钠能减少MSG诱导肥胖小鼠腹型肥胖的程度及腹部白色脂肪的重量(P<0.05,P<0.01)。结论钨酸钠能显著减少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内脏脂肪重量。

  • 标签: 钨酸钠 肥胖 小鼠 内脏脂肪
  • 简介:摘要内脏脂肪素,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它是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又被称为前β细胞集落增强因子(PBEF)。内脏脂肪素研究认为可能具有类似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并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胰岛素通路,起到降血糖作用,还能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合成、聚集,抑制肝糖原的释放,参与炎症反应,并有促炎症作用。对于内脏脂肪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也许会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另一个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脂肪素 糖脂代谢 2型糖尿病
  • 简介: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太鼠内脏动、静脉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染色强度变化,探讨NO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应用两种NOS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内皮型(eNOS)和诱生型(iNOS)NOS的变化特点.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肝硬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iNOS和eNOS染色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以eNOS增加更为明显。而两组门静脉(PV)NOS染色强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SMA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PV(P<0.05)。结论:NOS在内脏血管表达增多.以及在SMA的表达高于PV,提示NO可能主要通过扩张内脏动脉、增加内脏血流量而参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 标签: NOS 肝硬化 内脏 大鼠 PV 血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