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至2021年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血糖控制方案和监测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方案分为CSII组和MDI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07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90例,女性117例;年龄(61±15)岁;体重指数(25.5±3.5)kg/m2;CSII组102例,MDII组10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II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以及2者同时达标时间均较MDII组短[(48.7±30.2)h比(78.7±44.5)h,P=0.003;(66.8±31.5)h比(93.3±47.6)h,P=0.001;(68.4±30.5)h比(96.3±48.1)h,P<0.001]。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同时达标时CSII组患者单位体重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和餐前总剂量均明显少于MDII组[(0.67±0.20)U/kg比(0.73±0.17)U/kg,P=0.030;(0.34±0.10)U/kg比(0.38±0.09)U/kg,P=0.004]。207例患者中,共17例患者发生23例次低血糖,发生率8.2%(17/207)。2组患者低血糖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102)比11.4%(12/105),P=0.319],CSII组5例低血糖患者无一例发生第2次低血糖,MDII组12例低血糖患者中4例发生2次、1例发生3次低血糖。发生的其他药物不良事件包括过敏、全身水肿、皮下脂肪结节性增生和注射部位持续出血。CSII组有8例患者发生其他不良事件,其中装置故障5例,麻醉期间佩戴胰岛素泵、佩戴胰岛素泵进入磁场环境和佩戴胰岛素泵进入潮湿环境各1例。结论CSII治疗有利于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更快达标,可提供更多的低血糖纠正方式和时机。但实际使用中胰岛素泵需要更多的专业维护,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标签: 糖尿病 骨折 低血糖 围术期 注射,皮下 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国内应用推广缓慢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医师认同S-ICD较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未植入S-ICD的原因按照重要性排序,对未来应用S-ICD的预期和推广的建议。2020年8月至10月调查问卷分发于全国多家医疗中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医师填写后收集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18个行政区93家医院的190份问卷。参与调查医师对S-ICD各优点的认可比例均>30%,其中最认可的S-ICD的优点是其无导线相关并发症(154/190,81.1%),认为S-ICD最重要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156/190,82.1%),其余缺点的赞同比例均<30%。69.4%(13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为价格过于昂贵是适应证患者未植入S-ICD的最主要的原因,且共有90.5%(17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将此原因列入前3位。86.8%(165/190)的参与调查的医师预计未来1年内S-ICD的植入数量会增加,94.7%(180/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同降低价格以促进S-ICD的推广。结论国内CIED植入医师对S-ICD的优点接受度较高,认为价格昂贵是S-ICD应用受限的最主要原因。降低价格应该有利于S-ICD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问卷 调查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5~18岁过敏性哮喘患儿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效果的因素并寻找最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06年12月至2021年11月完成3年以上螨SCIT的688例5~18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资料,根据疗效分为停药组和未停药组,定义男性、皮肤点刺结果、年龄、每日药物评分(DMS)、视觉模拟量表(VAS)得分和入组季节为自变量,使用R语言建模(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上升模型)分析自变量对结局的影响,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3种模型预测能力,应用德隆检验进行3种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假设检验。结果688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中男435例、女253例。就诊年龄5~<8岁349例,8~<11岁240例,11~18岁99例。皮肤点刺试验单一螨过敏429例(62.4%)、螨为主且合并其他过敏259例(37.7%)。3年后停药组351例(51.0%)、未停药组337例(49.0%)。DMS 初始时4(3,6)分,3个月3(2,5)分,4个月3(2,5)分,12个月2(1,3)分,3年0(0,1)分。VAS 初始时3.5(2.5,5.2)分,3个月3.2(2.2,4.8)分,4个月2.6(1.4,4.1)分,12个月1.0(0.6,1.8)分,3年0.5(0,1.2)分。3、4、12个月时DMS较初始时下降率分别为0(0,20%),16.7%(0,33.3%),50.0%(31.0%,75.0%);VAS则分别为7.1%(3.2%,13.8%),27.6%(16.7%,44.4%),70.2%(56.1%,82.3%)。688例过敏性哮喘患儿起始治疗季节中春季99例、夏季230例、秋季171例、冬季188例。R语言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DMS 3个月>3分(OR=-3.5,95%CI:-4.3~-2.7,P<0.01)、男性(OR=-1.7,95%CI:-2.3~-1.0,P<0.01)、DMS 4个月下降率>16.7%(OR=-1.6,95%CI:-2.3~-0.8,P<0.01)、DMS 3个月下降率>0(OR=-0.7,95%CI:-1.3~-0.2,P<0.05)对停药可能性大;DMS 12个月下降率>50.0%(OR=0.7,95%CI:0.1~1.3,P<0.05)、VAS 12个月>1.0分(OR=0.9,95%CI:0.3~1.6,P<0.05)、初始VAS<4.0分(OR=1.0,95%CI:0.4~1.6,P<0.01)对停药可能性小。随机森林模型和极端梯度上升模型均显示DMS 3个月>3分(平均减少准确度=30.9、重要性=0.45)对停药影响力最大。随机森林模型AUC 0.900、精确度78.2%、灵敏度84.5%,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为0.891、80.0%、80.0%;极端梯度上升模型0.886、76.9%、84.5%。德隆检验分别比较3种模型AUC均可用于该数据集的预测(均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需要使用越多的药物控制原发病、开始螨SCIT后越缓慢减少原发病的治疗药物,越有利于3年后停用所有药物。随机森林模型为过敏性哮喘螨皮下免疫治疗效果的最佳预测模型。

  • 标签: 哮喘 皮下免疫治疗 疗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皮下免疫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中度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度儿童哮喘患儿,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皮下免疫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肺功能状况。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在肺功能状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度儿童哮喘患儿采用,皮下免疫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皮下免疫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中度儿童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致全身广泛皮下气肿的干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本院于2020年4月到2021年12月接收的腔镜手术中CO2气腹致全身广泛皮下气肿病人共20例,对这20例病人实施加强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例病人接受护理干预后,有17例病人恢复稳定并能继续进行手术;有3例病人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手术完成后,所有病人均安全回到病房。结论: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致全身广泛皮下气肿病人实施加强护理干预,能让病人皮下气肿的情况改善,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 CO2气腹 皮下气肿 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等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皮下血肿、瘀斑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皮下血肿、瘀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瘀斑面积、疼痛程度、硬结面积、硬结消散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瘀斑面积及硬结消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管造影术 皮下血肿 瘀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筛查出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原因主要包括尿管的型号、材质、是否感染、堵塞等。自制患者漏尿监测表,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病房110例(男71例,女39例,年龄19~86岁)留置尿管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漏尿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10例重症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现了漏尿,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存在漏尿患者与非漏尿患者在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因素、性别因素、尿管型号、气囊注水量、腹泻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便秘、尿沉渣、发热、胃潴留、腹胀等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便秘、腹胀、尿沉渣为留置尿管漏尿的因素。结论重症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较高,应做好尿管管理,加强引起漏尿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可减少漏尿的发生。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留置尿管 漏尿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随机将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的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钢针穿刺)与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的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20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分成100例一组。对照组应用传统钢针穿刺,观察组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00%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皮肤红肿和静脉炎的发生率(2.00%、5.00%)都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令家属满意。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护理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儿科接收的静脉输液患儿58例分为两组,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患儿为对照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患儿为观察组。将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程度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预防反复静脉穿刺所致不良反应,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小儿护理 静脉留置针 不良反应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进行疾病临床治疗时,往往会利用输液方式实施给药治疗,但是静脉穿刺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相对于成人来说,静脉穿刺的疼痛是很多儿童患者都不愿承受的,因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应运而生并且快速投入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发挥较少静脉穿刺痛苦、提高输液效率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些风险问题的存在,基于此,本文借助实际观察分析,主要讨论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风险管理,以期促进小儿护理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以探析儿科护理工作阶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为目的实施本次研究。方法:在儿科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简单分析,确认可入组参与实验。为达成研究目的,将会对60例患儿随机分组,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并在其临床护理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则出现4例,相比之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对护理质量、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取得患儿留置针时发生滑脱或渗液的原因,并针对影响滑脱或渗液的因素进行医学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试治疗的患儿316例,对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采集得到的静脉留置针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可能引起静脉留置针滑脱或渗液的因素,并对找出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即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关注引起滑脱或渗液现象的显著相关因素,并采取医学护理干预。结果在进行医学护理干预之前,155位患儿的静脉留置针采集静脉留置针中发生滑脱或渗液的有53份静脉留置针,滑脱或渗液占比34.19%;对引起滑脱或渗液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哪些因素对滑脱或渗液产生了显著影响。在针对上述四个高危因素进行医学护理干预后,161位患儿的静脉留置针采集静脉留置针中发生滑脱或渗液的有30份静脉留置针,滑脱或渗液占比18.63%。与进行干预之前的结果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即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采用静脉留置针取得留置针时引起滑脱或渗液现象的显著相关因素,并采取医学护理干预,从而显著降低控制患儿静脉留置针滑脱或渗液率,增加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留置针 滑脱或渗液 静脉留置针 医学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导尿管综合护理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对血管刺激小、用药方便等优势,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当前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儿科患儿存在自制力差、血管纤细、年纪小等特点,应用留置针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对患儿血管损伤,减少液体外渗,有效保护静脉。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液和输血提供方便。为进一步明确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收治患儿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价值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的过程中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选入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且治疗中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者5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排序1至50,任意选取其中的25例患者,在治疗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中则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展开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参与研究患儿共计90例,时间择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根据应用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后续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低(6.67%),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5.56%,相较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差距P<0.05实验价值显现。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的应用中,具有一定可实施价值,可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医患和谐发展,故可借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操作方法。方法:谨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进入到本医院接受儿科护理工作的共计100名患者,将100名患者统一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不同的疾病研究模式以及护理方法,由专业医护工作人员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环节之中的主要护理方式与注意事项。结果:观察组儿科患者输液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绝大多数观察组患者家属比较认可静脉留置针操作模式。结论:适当调整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以及操作模式,可以逐步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减少反复针刺对儿童患者皮肤以及血管的破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童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28例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护理效果均良好。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在儿科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