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说苏童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在20年前肯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今天再说这样的话,可能就像在诉说一个古旧的童话。不过,中国人总是喜新厌旧,顽强的健忘症也容易使人们对曾经有过的经验变得淡漠。今天,苏童似乎稍逊风骚,那是与他自己相比。文坛正是有一批一批人前赴后继,

  • 标签: 《罂粟之家》 苏童 历史感 美学 创作 喜新厌旧
  • 简介: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多为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课堂灌输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的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等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其具有教材多为宏大叙事,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等缺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这种模式通过分析学生现有历史知识与生活经验,寻找历史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从而发掘历史史实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建构、体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人文素养,体现历史学科的应用性,达到提高学习效果。

  • 标签: 初中历史课堂 生活化教学 路径与实践探究
  • 简介:“三农问题”是乡土中国所有问题的集结点与重心,而这其中,“农民”又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如何认识农民,如何实现农民自身主体的现代性,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化力图解决的中心问题。在新世纪急剧变化的新时代历史文化语境中,梁鸿以其独特的乡村记忆、乡村情感来阐释“中国梁庄”系列非虚构写作的脉络、肌理与内在症结。作为这一问题的“自叙传”式书写,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思想架构与内在的情感逻辑,有助于从情感深处理解今日中国之农民。

  • 标签: 乡土文学 乡土中国 梁鸿 梁庄 农民
  • 简介: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批评家,杨晓帆对批评对象的选择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提起张承志的《心灵史》、路遥的《人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它们是男性的、政治的、社会的,值得被讨论却很难被辨明;提起《棋王》《你别无选择》,

  • 标签: 文学批评 历史难题 《你别无选择》 故事 个人 哥德巴赫猜想
  • 简介:莫言用43天的时间完成了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样的写作速度让许多人惊诧不已。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对那些“历经寒暑,几经增删”的小说致以不加吝惜的敬意,而对那些倚马千言的速成之作,表现出一种轻率的鄙夷。这背后似乎隐藏着这样一种判断,那就是写作的速度和质量成反比。也许这样的结论源自人们对消费文化速食特点的厌恶,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作家会有灵感奔涌、下笔千言的时刻。速度的来临也许只是作家蓄积已久的创作和某种恰如其分的叙述策略突然遇合产生的结果。莫言写作《生死疲劳》便属于这种情况。

  • 标签: 《生死疲劳》 文本策略 莫言 写作速度 历史 轮回
  • 简介:他:很久不见这么美丽的月色了。北京的天空这几年总是灰蒙蒙,不见明月,不见繁星。今晚却极好,微残的月亮挂在天上,亮得透明。它的四周是一片好大好大的泛蓝的天空,像是被月光撑开来的。月亮必是在今晚有过一次爆炸,辐射的月光将浓粥一样的云雾推向远处,开辟出这样一片云淡雾往的天空,将那金亮的月显现出来。还有一颗星,极亮,站在离月不远的地方凝视,守卫着月色,或许它是月的恋人。多美丽的月夜,还有风,轻柔而微凉,一扫沉闷的暑气,让我的心也趋于平静。我刚从摄影棚卸了妆出来,今晚的戏拍得不甚理想,好像大家都不在状态之中,草草地收了工。明天一准要补拍,我想在这难得的月色中散步,调整我的心情。厂区的走道上,树影婆娑,一

  • 标签: 五十年 北影 周恩来 拍摄方案 电影艺术 艺术创作
  • 简介:<正>一、用世界意识审视中国当代文学现象如何评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它今后发展的历史走向,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具有宏观的艺术视野,树立起真正的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意识;只有把历史转型时期的我国当代文学的变革,设置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审视,许多问题的实质便有可能看得清楚些.

  • 标签: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转型时期 文学变革 新时期文学 西方现代小说
  • 简介: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历来就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文学与意识形态的亲和使文学史充满了文学主体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持衡或敌对的种种反映,从而使文学的发展必然与政治史、社会史乃至文化史相交融,文学史成为历史的特殊表现形式;另一……

  • 标签: 文学史 文学主体 新历史主义 颠覆 亲和 疏离
  • 简介:<正>对于庐隐,我们差不多已经有了定论:庐隐写了那个时代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生活和追求,庐隐的悲观主义灰调子浓浓地罩着她和她的作品,显得与民族存亡关头的大背景不相协调地落后.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状呢?我想,单是从庐隐已经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优点上是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的.对历史人物的研究,我想,大致有两种有效的方法:完全地沉入于历史之河中,从历史的遗骸中找寻出研究对象的材料,在历史的巨幅图画背景下刻印出

  • 标签: 爱情 历史人物 庐隐小说 浪漫精神 研究方法 历史环境
  • 简介: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提出的“诗无达诂”,在诗经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力求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辨这一诗学命题,考察董仲舒当代的诗学现状,具体辨析“诂”和“传”的内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董仲舒提出“诗无达诂”的理论命意,并试重估其理论价值。

  • 标签: 《春秋繁露》 董仲舒 历史语境 诗学 文学理论 儒家理想
  • 简介:章士钊与鲁迅之间的历史公案──现代文化史札记金梅从如何评价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关的历史人物,这个角度上说,章含之女士的两篇回忆录:《我与父亲章士钊》、《忆主席》,值得一读。文章收在作者新近出版的《风雨情》一书(上海文艺出版社版),其中披露了毛泽东对二十...

  • 标签: 章士钊 鲁迅 现代文化史 历史公案 毛泽东 三·一八惨案
  • 简介:《耳语》是任白今年推出的以长诗为主的一部诗歌选集。任白是国内能娴熟地运用长诗这种艺术形式为数不多的诗人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诗是需要历史观(价值观)与艺术(审美)观的统一,需要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以及考验诗人对语言驾驭能力这样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形式。任白无疑都做得很好。《耳语》的题献是读解这首长诗的密钥——献给这个最好的和最坏的年代,献给希望的春天和绝望的冬天,

  • 标签: 历史观 长诗 言说 艺术形式 驾驭能力 价值观
  • 简介:<正>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最早把戚其章先生称为"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的竟是两位日本学者。首先是日本的学者龟谷隆行。戚先生从未与他谋过面,对龟谷先生一无所知。龟谷先生的《甲午战争史研究的新进展》一文刊载在日本《东方》杂志1991年11月出版的第128号上。文中写道:"关于甲午战争专论史的最新著作,则有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史》。众所周知,戚其章先生是甲午战争史研究之第一人。……戚其章先生的成果可以说不仅提高了甲午战争史研究的水平,而且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方面奠定了一个基础。"第二位称道戚先生的是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的中塚明教

  • 标签: 戚其章 丁汝昌 北洋海军 刘步蟾 甲午海战 日本奈良
  • 简介: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了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总督府的传说》,该小说是一篇文学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思考,反映了霍桑本人独到的文学历史观。

  • 标签: 新历史主义 纳撒尼尔·霍桑 文学历史观
  • 简介:后现代小说常给人以荒诞的印象,似乎与历史的求实态度相去甚远。然而,后现代大师们却常常利用后现代小说的独特写作技巧,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方式,真实地向人们展现历史。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 标签: 后现代小说 历史 真实性
  • 简介:辉煌多采的新时期电影图景中,最瞩目的一个历史现象是一批中青年电影导演群体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应运而生,脱颖而出,并立即成为新时期前十年电影创作舞台上的主角。(这里的“中青年”概念,约定俗成的说法,即指“第四代”与“第五代”导演)我总觉得,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关系,也由于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之突然,转移了注意力,而遮掩了第四代导演群体的历史形象,所以便产生了对第五代评价过头,而对第四代评价不足的历史偏颇现象。把这两代创作实绩及其艺术创新贡献置于中国电影史的长河中来考察,就会看得更加清楚。第四代导演群体在新时期所开辟的电影创新之路,有人称之为“中国电影的转折”,有人称之为“中国电影的复兴”;我则认为这

  • 标签: 第四代导演 电影导演 电影语言 电影艺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
  • 简介:<正>对我国读者来说,毛泽东诗词有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魅力.原因之一,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思想博大精深,知识面宽,人们因此对体现其思想、精神与情感的诗词,总怀有崇敬的心清与探奇的欲望.原因之二,现在人所共知的50首毛泽东诗词,解放后不是一次问世,而是前后分7次发表,时间长达29年.第1次是1957年,《诗刊》创刊号以《旧体诗词十八首》为总题,率先发表了《长沙》、《黄鹤楼》等18首;第2次是

  • 标签: 毛泽东诗词研究 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诗词 臧克家 代表作 插图
  • 简介:每个人总难免以其当下的立场与态度去理解问题,这种倾向在今天似乎变得尤为明显:曾经被认同的价值或许正遭受质疑,曾经不可理解的事物或许早已得到宽容。时间有时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一切都在路上”、“永远历史化”、“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常常被人援引的说法,如果能加上认知主体所处的时代性和自身的主体性,也许真的可以全面而立体地描述曾经的历史

  • 标签: 历史评估 文人心态 人文精神 价值 理解问题 认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