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间隔肿瘤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69例晚期卵巢进行回顾性分析,先行新辅助化疗,全身化疗3疗程后行间隔肿瘤减灭术,术后继续化疗6疗程,分析3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明显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满意率,3年生存率81.1%,5年生存率55.1%。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间隔减瘤术治疗晚期卵巢可以明显提高晚期卵巢患者手术满意率和生存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替吉奥辅助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64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及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吉奥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患者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28.6%,疾病控制率为46.4%,均低于观察组的58.3%及7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疾病平均进展时间为(8.7±2.4)个月及(6.5±1.7)个月,短于观察组的(12.8±2.2)个月及(10.6±1.4)个月,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类型毒性反应Ⅰ级及Ⅱ级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辅助索拉非尼治疗肝功能Child-PughA级HCC患者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控制病情发展情况,且不会显著增加患者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吉奥 索拉非尼 肝癌 肝功能Child-Pugh A分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细胞的诊断中血浆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细胞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与酒精性肝炎患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检测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PIVKA-Ⅱ阳性率与AF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AFP,PIVKA-Ⅱ也可以用于肝细胞的临床诊断,其临床价值非常显著。

  • 标签: 肝细胞癌 血浆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究免疫组织化学在肺小细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1例疑似肺小细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肺穿刺活检标本或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形态学和TTF1、NapsinA、CK5/6、P63、CD56、Syn、CgA、CD45以及Ki67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在所有61例疑似肺小细胞患者当中,被确诊为肺小细胞的患者为55例,被确诊为肺低分化鳞形细胞的患者为4例,被诊断为非典型类的患者为2例。讨论:将免疫组织化学应用于肺小细胞的临床诊断中,诊断效果较为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肺小细胞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在肝内胆管细胞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肝内胆管细胞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学检测措施。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检测组和病理学检查组,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检测组采取核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理学检查组采取病灶穿刺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检测方式的检测准确度。结果:62例肝内胆管细胞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为96.77%,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内胆管细胞诊断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测准确率高,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病灶及时治疗,有效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可以对肝内胆管细胞结构全面、清晰的显示,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检测;病理学检查;患者 Advances in 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ell carcinoma.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ri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it was divided into mri imaging diagnosis and detection group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group. Mri imaging diagnosis and detection group received mri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scan, whil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group receive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esion puncture.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accuracy of mri in 62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ell carcinoma was 96.77%,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P>0.05,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o diagnos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maging detection accuracy is high, fully meet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early detection can help patients lesions treated, effectively prolong patient life cyc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 can be structure is comprehensive, clear, has good diagnostic accuracy, higher clinical value.It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Key word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and detection;Pathological examination;In patients with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ApoA-1浓度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患者的血清ApoA-1浓度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我院体检中心2009年1月~2009年4月219例正常人群的血清ApoA-1浓度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210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患者组和219例健康组对照组在性别和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ApoA-I浓度在ESCC组的pTNM和临床分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ApoA-1水平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食管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杀伤细胞(CIK)辅助治疗卵巢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妇科选取被确诊为卵巢晚期且均采用CIK辅助治疗方法的患者40例。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经过两个疗程CIK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抗原(CA-125)的水平。CIK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两个疗程CIK治疗后,多数患者有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与治疗前患者血清CA-125水平相比,经过两个疗程CIK治疗后患者血清的CA-125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在输注CIK细胞后2-6小时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在37.5-39.0℃,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一部分患者经过2小时候自动缓解,另一部分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杀伤细胞辅助治疗卵巢的临床疗效显著,但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 标签: 杀伤细胞 卵巢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患者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2例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国际妇产联盟FIGO标准)总结其诊断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12例中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8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随诊一年至两年,11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病例3个月后复发,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后未见转移。结论尽管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但患者复发及转移率很低,子宫全切术可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详尽的病理报告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颈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强 CT和 MRI影像诊断用于肝细胞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2018年 9月 -2019年 11月,收集本院收治的 50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患者进行分析,术后,在随访过程中,应用增强 CT和 MRI影像,观察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对复查结果的准确性做好相应的观察与记录。结果:手术后 4周后开展复查随访,发现术后 4周、 24周, MRI影像诊断符合率高于增强 CT, P< 0.05。结论:在肝细胞介入治疗后,应用增强 CT和 MRI影像诊断,均有一定诊断效果,但后者诊断符合率更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增强 CT MRI影像 肝细胞癌 介入治疗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的CT检查临床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肝右叶11例,肝左叶25例,肝左右叶5例;病灶大小2.5~10.5cm,平均病灶大小(6.1±2.1)cm。等密度5例,低密度36例。肿块周边肝内胆管扩张患者17例,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14例,肝叶萎缩16例,伴肝内胆管结石7例,腹水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据此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CT 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颈前病变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期找到宫颈早期筛查的最佳方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30056例育龄妇女,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30056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3150例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对1296例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的患者行活组织检查。结果TCT标本的不满意率(0.25%)而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假阴性率为高达(61.0%),采用TCT配合活检能及早发现前病变。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配合活检是子宫颈前病变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明显提高了子宫颈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细胞学筛查异常或临床可疑的患者,应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病变起到筛查作用。

  • 标签: 宫颈细胞涂片 液基薄层细胞学 活检 宫颈癌 CIN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脏透明细胞部分CT征象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采用1:1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87对病例一对照,调查藐小吸虫可疑感染因素28个变量,经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影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饮生水、吃螺蛳、饮用水来源和用沟塘水漱口刷牙。

  • 标签: 藐小棘隙吸虫 病例对照研究 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减灭术加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腹膜转移患者行细胞减灭术加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术后腹痛5例,腹胀8例,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7例,发热1例(体温38.2oC)。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护士应掌握热灌注化疗的相关知识、基本原理及治疗进展。提供熟练、专业的护理有利于减轻不良反应、保证疗效。

  • 标签: 腹膜转移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