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敏性休克是多种器官不同程度受损后引发的过敏反应,其发病过程突然,若治疗延误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可死亡。其在血容积明显不足,无法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前提下,还伴有气管痉挛、喉头肿胀或肺泡出血等症状,会引发其他系统病变。临床中多使用肾上腺素治疗该病,并应辅以呼吸系统等对症治疗,给予充足的供氧治疗。疫苗是一种抗原物质,其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病原因之一。目前,幼儿或青少年的疫苗接种类型与数量较多,使得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升高。而该病作为AEFI的常见反应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将从AEFI情况下过敏性休克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症状与表现、诊断与救治、有效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降低其发病率。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预防接种 研究进展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有心源性休克患者的 IABP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 2014年 5月至 2017 年 5月期间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有心源性休克且进行 IABP治疗的所有病患中随机选择 100个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正常护理,而实验组则需要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以及血压水平明显要低于实验组 ( P< 0.05);至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促进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且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满足病人对于护理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推广是有价值的。

  • 标签: IABP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当中选取5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随后对所选50例患者进行清创缝合以及骨折部位固定等治疗,在手术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抗感染护理,最后从患者术后的张口度与口腔咬合功能的恢复状况等方面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选5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张口度、面部矫正情况以及口腔咬合功能的恢复情况均较为良好。结论对于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依据患者的不同患处部位选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做好抗感染工作,从而保证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各项口腔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在 2013年 1月到 2018年 5月期间开展本次关于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治研究,期间总共选取 3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根据胰腺损伤情况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术后出现假性胰腺囊肿患者 2例, 3个月后实行囊肿空肠 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胰瘘患者 2例,通过引流与保守治疗后治愈。 1例患者出现腹腔脓肿, 1例出现肺部感染, 2例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治愈。 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会直接决定整体疗效,诊断需借助外伤史、CT与腹腔穿刺液淀粉酶检查为主,并以腹部探查作为确诊方式,治疗方案需根据损伤程度抉择,并以引流、止血、清创以及保护胰腺功能为治疗原则。

  • 标签: 外伤性 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性回顾在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当中选取17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所选170例患者中,共有98例患者被治愈,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共有6例患者医治无效,本次治疗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治疗率分别为58.13%、38.37%、3.48%以及96.51%。结论早期清理、杜绝漏诊。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选择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能够很好地保证口腔颌面外伤的治疗效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 标签: 口腔颌面外伤 处理技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护理腹部开放性外伤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6月,共计选择患者人数为56人。所有实验患者均采用急性创伤护理方式,经过处理后,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与感染情况。结果患者在住院后,第一时间采取急性创伤护理,大部分患者外伤均以痊愈,并且发生感染患者人数较少。讨论针对开放性腹部创伤患者,检查患者内脏是否受到损伤,继而对创伤进行积极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开展手术,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全面护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创伤 腹部开放性外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前牙外伤断冠再接修复的护理配合。方法提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前牙外伤患儿的30颗牙,对其前牙外伤断冠再接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其心理特点给予鼓励和疏导。结果患儿30颗牙的牙冠表面及基本功能都得到较好的恢复。讨论在给予患儿前牙外伤断冠再接的修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四手操作,护士与患儿之间的配合良好,有良好的诊疗效果且患儿对其效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 标签: 儿童 前牙外伤 断冠再接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中,胰腺挫伤11例(27.50%),胰腺完全性断裂6例(15.00%),胰腺不完全性断裂12例(30.00%),胰腺出血11例(27.50%)。胰腺内出血、水肿,胰腺增粗是胰腺挫伤的直接征象;胰腺外形不连续、平扫或增强时垂直胰腺长轴的低密度、线条状影是胰腺断裂的直接征象。结论上腹部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较大,CT增强比平扫更能明确胰腺的断裂,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利于对患者的治疗。

  • 标签: 闭合性腹部外伤 胰腺损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数字随机法的方式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其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等。结果治疗后的BUN、Cr、K+水平较治疗前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TNF-α、IL-6、CRP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下降,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讨论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8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治疗分析的方法探究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结合具体情况尝试采取治疗措施。结果由于产妇在待产或者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凝血功能性障碍、子宫收缩困难,生殖道出现损伤,子宫胎盘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直接影响产妇实际出血量,当产妇实际出血量持续升高时就容易导致出血性休克。80例患者中经抢救有2例子宫次切除,1例子宫全切除,2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经抢救和治疗均脱离生命危险。结论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具体原因采取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措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育能力。

  • 标签: 产科出血性休克 临床原因 治疗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入住期间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ICU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入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制度,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制度 重症颅脑外伤 院内感染 入住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不典型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有外伤史超声显示有血流信号的睾丸扭转病例资料。结果患儿因左阴囊红肿2天就诊,查B超示左睾丸回声不均,可见血流信号,保守治疗1天后复查B超示左侧睾丸内可见散在无回声暗区,左侧附睾增大,回声不均,精索扭转增粗,遂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见睾丸附睾肿胀明显,色发黑,精索血管逆时针扭转720°,复位后温盐水湿敷后睾丸颜色改善不明显,出血试验阴性,诊断为左侧睾丸扭转,行左侧坏死睾丸切除术。结论对于怀疑睾丸扭转的病人,特别是对于阴囊红肿明显或B超示睾丸内未见血流信号或睾丸及附睾回声不均者,应积极手术探查。

  • 标签: 睾丸扭转,诊治,血流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特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单位处理的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伤者资料共28例,总结分析致伤原因、临床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法医学临床鉴定。结果临床法医学鉴定结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9例、7例、7例、5例,经过治疗,有3例因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5例痊愈出院。25例出院患者损伤程度鉴定,轻伤一级、轻伤二级、重伤二级各10例、8例、7例。结论法医在进行脾破裂鉴定时,要严格依据伤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同时紧密结合伤者的外伤史,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外伤 延迟性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最佳手术干预手段,旨在为临床干预治疗外伤性肠穿孔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外伤性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按照手术干预手段的差异性将入选患者分成参照组及干预组,入组例数均为34例,为参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术干预,干预组则选择腹腔镜干预,观察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运用价值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8%(3/3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3.5%(8/34),数据差异性大(p<0.05);且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上去取得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干预对于外伤性肠穿孔患者来讲,是更加理想的手术干预手段,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及运用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肠穿孔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治疗中,早期颅骨修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的脑外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外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颅骨修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对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治疗后,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效果,具体表现为重度残疾、重度残疾以及表现良好三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神经功能的评分机会没有差别,两组间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分流管堵塞、头晕头痛以及感染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优与参考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探讨脑外伤患者治疗中,进行颅骨修补手术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低,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 脑外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18例眼外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外伤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眼外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治疗观察,为今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临床治疗经验和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7年6月前来我院接受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的11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10名患者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人数为55名。研究1组患者根据患者病症选择择机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研究2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实施时间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研究1组的治疗实施时间为(11.56±2.68)d,研究2组的治疗实施时间为(18.56±3.62)d,两组患者的治疗实施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7.27%,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73%,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研究1组,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分析发现,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具有显著效果,且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患者情况良好,值得在重症胸部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手术 治疗 重症胸部创伤性休克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需要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2mg/kg,观察组给予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结果两组术后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癫痫发作期、能量抑制指数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头痛、肌肉痛比较,差异明显。HR麻醉后,观察组电刺激前后与诱导前对比明显下降,MAP麻醉后,电刺激前后与诱导前对比明显下降;电刺激后HR、MAP增加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可以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 无抽搐电休克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