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母乳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婴儿可以在母乳中摄取最佳营养成分,以确保其智力及机体各功能稳定发育。但产妇乳汁分泌功能与体内多方面内分泌功能相关,早期母乳喂养与产妇自身身心及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本次研究中对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的进展作综述,以期为临床上促进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早期母乳喂养 乳汁分泌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早期妊娠妇女进行血液叶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早期妊娠妇女82例,共分成服用叶酸组、未服用叶酸组,对所有妇女进行血清叶酸检测,对两组的血清叶酸(SFA)、红细胞叶酸(RBC)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服用叶酸组患者的SFA与RBC水平明显高于未服用叶酸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期妊娠妇女进行叶酸的增补,可有效提高妇女的血液叶酸水平,所以值得予以使用。

  • 标签: 早期妊娠 血液叶酸检测 叶酸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腔内超声25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像图表现。结果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病例中,单纯孕囊型12例,混合回声包块型8例,部分位于宫腔型3例,超声诊断率92.0%;误诊2例,误诊率为8.0%。结论超声是检查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下段切口处 妊娠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急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但之后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中易出现并发症,影响到预后。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对ICU患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改善预后。本文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概括及ICU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出发,对当前ICU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ICU患者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溶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腔内手术治疗的疗效及IPSS评分。方法随机将6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腔内手术治疗。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IPSS评分、剩余尿量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内手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手术创伤比较轻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危 前列腺增生 腔内手术 疗效 IP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辅助溶栓护理干预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溶栓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NIHSS)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后24h、7d及14d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及14d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6.53±1.50)分VS(22.14±2.41)分;(11.73±1.84)分VS(15.70±1.24)分;(8.39±1.44分VS(11.70±0.99)分(P<0.01)。结论施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溶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评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用于焦虑症患者对其SAS评分的实际影响,探讨该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23)及对照组(n=23),其中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SAS评分改善状况、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周后SAS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结束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用于焦虑症的临床护理,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是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症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效果。方法本文实验对象均选自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参考组44例患者实行保守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实行手术治疗,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本文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相差无几(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且治疗组与参考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存在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效果明显比保守治疗显著,不仅能降低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够大大提升患者腕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预后转归,在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疼痛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对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100例在本院生产的孕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剖宫产的生产方式,对照组采用顺产的生产方式,各50例;比较两组产妇生产出血状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组生产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0分、1分、5分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顺产作为一种生理过程,其产后出血量小于剖宫产,但两种生产方式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

  • 标签: 产妇 顺产 剖宫产 出血 新生儿 Apga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VAS评分。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针灸 推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复性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术产妇9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术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改良式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见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的82例血液内科的护理专科生进行分组,41例实验组专科生采用改良式PBL教学法,41例对照组专科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组人员实践考核以及理论考核的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实践考核成绩以及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见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血液系统中的知识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式PBL教学法 血液内科 临床护理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改良Semont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采用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评价本组患者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4例患者治疗1周后,治愈26例,占59.09%;有效15例,占34.09%;无效3例,占6.82%;总有效率为93.18%(41/44)。本组44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22例,占50.00%;有效15例,占34.09%;无效5例,占11.36%;总有效率为88.64%(39/44)。结论改良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半规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标准乳腺癌根治术临床效果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标准乳腺癌根治术,而观察组则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类似,观察组生存率为90%而对照组的生存率为9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8%)远远小于对照组(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标准乳腺癌根治术在乳腺癌治疗效果相似,但能有效减轻治疗的负面作用,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标准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骶管阻滞辅助静脉麻醉在特殊体型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芬太尼+丙泊酚,观察组进行改良骶管阻滞辅助静脉麻醉。比较两组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产后出血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骶管阻滞辅助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提高麻醉效果,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 标签: 改良骶管阻滞辅助静脉麻醉 特殊体型患者 宫腔镜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为讨论的对象,入选的患者共38例,所有患者将实施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进行改善治疗,并关注最终的止血情况。结果实施讨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的患者出血情况均得到了控制,在进一步的随访中尚未出现并发症和其他意外情况,月经在2-5个月后恢复正常,产妇治疗满意度高。具体而言,在手术后将根据产妇的失血情况进行补液、输血,并在术后观察产妇子宫是否能够恢复红润,且阴道无明显的流血问题,所有产妇在手术治疗后都保留了子宫。从术后24小时流血上看,均<50ml/h,控制情况较好。结论采用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手术方式简单易操作,从止血效果上看也得到了产妇的认可,可以推广使用,控制产后出血。

  • 标签: 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性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以探索更好的剖宫产术。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术产妇97例,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术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警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8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40例,普通护理)与预警组(40例,普通护理+预警性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昏迷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有所提升(P<0.05),且预警组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预警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预警性护理,可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预警性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当前全身麻醉的技术在腹部手术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手术之后的康复问题也备受关注,这些年以来,普外科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临床研究和观察,将以往全麻的腹部手术,常规去枕平卧六小时法进行了改变,采取了以后的办法让手术之后的患者康复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本文具体分析腹部全麻术之后早期卧位情况,以供参考。

  • 标签: 腹部全麻 术后 早期卧位 现状 护理难点 提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