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分为A组10例和B组10例,均按照脑瘫跟腱术后康复流程训练,B组训练中增加振动疗法,均在石膏固定期间进行3周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平衡仪统计。结果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P<0.01)。B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早期治疗重要作用。

  • 标签: 痉挛型瘫痪 跟腱延长术 振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我科室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1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2016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按照早期盐酸氨溴索使用剂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早期使用常规剂量,观察组在早期给予加大剂量,统计两组患者的退烧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退烧时间、病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相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达到96.67%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83.02%的有效率比较,高于其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肺炎早期治疗过程中给予加大剂量的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缩短患者的治疗事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效避免患者的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大剂量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产前漏诊47例及产前确诊17例胎盘早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36.17%,漏诊率为73.44%,胎膜早破及催产素使用不当是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主要发病诱因,胎心异常、早产及阴道流血是常见临床表现,胎盘早剥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窘率明显升高。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较高,病情隐匿,发病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轻型胎盘早剥及后壁胎盘早剥B超检出率低是漏诊的主要原因,应提高警惕,反复检查,动态观察,才能降低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母婴病死率,减少孕产妇死亡。

  • 标签: 胎盘早剥 早期观察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急诊手术治疗嵌顿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嵌顿性内痔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都在一次性手术后治愈。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疼痛比较剧烈,3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现象,3例患者还出现了肛缘水肿的现象,2例患者有遗留的肛缘皮赘,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的缓解或者是消失。结论对于患有嵌顿性内痔的患者应该在早期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治疗效果比较良好。

  • 标签: 早期急诊 手术 嵌顿性内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0名,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名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3.47±2.41)、护理满意度评分(96.92±2.2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74.24±2.58)、护理满意度评分(82.42±2.37),(P<0.05)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情感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对比护理结局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提高康复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早期康复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另外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的改善情况,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都明显提高,且B组患者ADL和FMA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进行早期康复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死 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后对于其语言、肢体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救治的脑梗塞患者106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3例。针对常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而针对实验观察组则是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水平均显著比护理干预之前有所提升(P<0.05)。结论临床上在开展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其能够良好的改善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有效的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收治的15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护理,要点包括纠正因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采取了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止感染和中毒;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监护,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全部患者经过4~10d非手术治疗及综合护理,肠梗阻症状缓解。未发生肠坏死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其间规范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炎症性肠梗阻 护理 术后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0-25岁儿童早期发展不同干预方式对促进正常婴幼儿智能与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并自愿参加早期发展指导的0-3月正常足月儿150例为实验组,分为直接干预组、间接干预组、综合干预组三组,每组50人;同期在我院出生并在我科定期体的正常足月儿5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在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前后应用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智能测查,2-25岁时进行儿童行为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实验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在以上4个年龄组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直接干预组与间接干预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低于综合干预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持续存在。2-25岁时行为偏差的发生率在直接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间接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接干预和直接干预均可以促进正常婴幼儿的智能发展,而综合干预的作用更为明显。间接干预或综合干预更有利于降低儿童行为偏差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发展 直接干预 间接干预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早期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收治的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妇4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时间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前明确诊断作为观察组25例,产前未诊断出作为对照组23例,对比两组产妇的资料进行中整理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症状中5例出现腹痛,占20%;阴道出血2例,占8%。对照组产妇临床症状中11例出现腹痛,占47.83%;阴道出血7例,占30.43%,两组产妇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胎盘早剥分级状况以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典型胎盘早剥 早期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中医治疗骨折术后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所收治的骨折术后早期肢体肿胀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125)。结论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取中医(中药烫疗法)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骨折 肢体肿胀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治疗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7年03月我院诊治的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观察组在吸氧、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方法2组在治疗前PaO2和PaCO2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通气功能都有改善,治疗后PaO2均有升高,PaCO2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观察组PaCO2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早期诊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舒适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10月我方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患者在采用舒适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可利用舒适护理的模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以及对护理更加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总分10分的A2DS2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SAP)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连续入组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AIS汉族患者,收集入组人群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检验结果,计算A2DS2评分,统计住院期间SAP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确定A2DS2预测SAP发生的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确定与发生SAP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AIS患者SAP发生率为18.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2DS2评分(OR1.59,95%CI1.42~1.68,P<0.05)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2DS2评分预测SAP最佳截断点为4.5分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和0.844;结论A2DS2评分是一个预测AIS住院患者SAP发生的有效风险评分工具。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相关肺炎 A2DS2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截石位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截石位与改良截石位进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碎石取石成功率(72.73%)低于观察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利于针对上尿路结石疾病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临床疗效的改善,能显著提高碎石取石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尿道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在改良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手术时间40min~70min,平均55min±15min,胸腔闭式引流量150ml~430ml,平均290ml±140ml,术中失血量为10~20ml(15±5)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2d~4d(3±1)d,术后住院时间5~7d(6±1)d,术后1例患者并发全身广泛皮下气肿,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所有患者随访3月~6月,未出现气胸复发。结论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改良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更小,切口数目更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改良术式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 标签: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改良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组给予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眼睑肿胀、睁眼困难等现象,对照组60例均出现上述现象,两组炎症反映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行泪囊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造孔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县级医院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化疗过程中选择的置管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45例,改良组患者应用非超声引导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常规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没有购置PICC置管专用B超机的情况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方法,不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非超声引导下 改良塞丁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