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均使用静脉留置针,所有新生儿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新生儿)、对照组一组(45例新生儿),分别实施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静脉炎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P<0.05)。结论通过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联用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入院的脑梗塞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四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HAMD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在治疗脑梗死患者疾病的基础上避免抑郁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艾司西酞普兰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女性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2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应用司西酞普兰口服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奥氮平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6、8、12周后(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氮平与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可及时减轻患者抑郁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难治性抑郁症 奥氮平 艾司西酞普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与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共164例,ASAⅠ~Ⅱ级。将其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司洛尔0.5mg/kg,为观察组患者则给予1.0mg/kg司洛尔。比较两组静脉麻醉用药的使用剂量,比较两组入睡时间、留观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比较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除T0外其他各时段HR、MAP、SO2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时段指标幅度波动较小;观察组用药后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观察组手术检查时间(18.2±2.9)min较对照组(26.4±3.5)min更短。上述所有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剂量选择上给予1.0mg/kg司洛尔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术中意外情况,从而缩短检查时间。

  • 标签: 艾司洛尔 无痛胃肠镜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铝碳酸镁、司奥美拉唑对改善胃溃疡患者的黏膜愈合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51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铝碳酸镁、司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司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21/2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能显著提高胃黏膜愈合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适于广泛推广。

  • 标签: 胃溃疡 艾司奥美拉唑 铝碳酸镁 联合治疗 溃疡愈合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莫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将患者的25(OH)D3指标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N-MID、T-P1NP、β-CTX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炎 类风湿 艾拉莫德 骨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抑郁症伴发焦虑症中使用草酸司西酞普兰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草酸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焦虑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症伴发焦虑症患者中使用草酸司西酞普兰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焦虑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肝素合剂封管在血液透析双腔导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 58例利用右颈静脉双腔中心导管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合剂封管者为观察组。采用肝素钠溶液封管者对照组。观察两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和静脉压情况,及管腔阻塞、置管部位出血例次。观察时间为 8周。 结果 观察组血流量高于对照组 (P< 0.05),静脉压低于对照组 (P<0.05),导管发生堵塞次数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置管部位及其他部位出血无差异 (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肝素合剂用于双腔透析导管封管液中,能显著改善导管的功能,保障透析过程中的充足血流量,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双腔透析导管 尿激酶 肝素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导管系统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分别使用微导管和普通导管对50名肝动脉硬化栓塞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过20天的治疗周期后,对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比对研究,并注意观察治疗结束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近三周的治疗,从效果上来看,采用超微导管进行治疗的患者,治愈率达到了72%,而使用普通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治愈率是56%而不良反应方面,超微导管组对肝脏组织造成的影响和损害也明显低于普通导管治疗的患者。结论通过研究结果现实,利用微导管系统对原发性肝癌进行介入治疗,无论是从治疗效果上还是不良反应上都较之普通导管系统治疗方式更有优势。

  • 标签: 微导管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中我院的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严格按照住院编号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0例)和分析组(30例)。分析总结在进行临床护理时的发现的问题,再给予分析组相对应的护理方案。结果参照组的痰痂形成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且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也高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会出现气管套管脱管、痰痂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 标签: 气管切开 长期留置 护理对策和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PICC导管护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中选取9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率、患者舒适程度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率较低,且患者的舒适程度和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患者舒适程度较高,置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法。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白血病 PICC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替罗非班,观察组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LVEDD低于对照组,LVEF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且使用导管的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因留置导尿管、中心导管、气管插管所引起的感染分别为1.11%、2.22%、4.44%,对照组中因留置导尿管、中心导管、气管插管所引起的感染分别为8.89%、10.00%、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ICU 导管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内镜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共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经诊断均患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症状。对照组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实行标准用药,给予药物普萘洛尔治疗,实验组在给予药物普萘洛尔治疗的同时增加内镜治疗,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再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实验组,2组之间对比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内镜治疗可以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现象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治疗 预防 普奈洛尔 再出血
  • 简介:摘要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又叫超级消毒供应中心,是指那些具备对所在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医院、门诊、诊所、保健机构等)的全部可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功能的消毒供应中心。21世纪初,英国成立的专家小组为减少朊毒体医源性感染发生,实现改进去污染过程,加强灭菌的质量控制,加强培训、管理以及标准的监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修订去污染标准,严格屏障及区分分隔,提出区域性消毒中心的概念。

  • 标签: 区域性消毒 供应中心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就职的42名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21名)与观察组(应用针对性防护措施干预,21名),分别对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率与满意度进行详细比较并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职业危害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7.6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污染物的回收点,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不当则可会接触一些职业危害,因此医院需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害予以重视,不断的强化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细节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细节管理,对比两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对于两组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对照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70%,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9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进行细节管理,能够是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升,有着很好地应用效果和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0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实施手术后,对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对症护理可以有效地解除或缓和疼痛。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经过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各项身体功能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较短。结论开展有效及时的术后护理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术 术后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脑动静脉畸形在大小、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可谓千变万化。典型的AVM在形态学上由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有些是动脉直接与静脉沟通(瘘型),在瘘口处血管异常扩张成瘤样。幕上动静脉畸形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旨在幕上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

  • 标签: 幕上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源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静脉炎是由于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因下肢及远端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损伤血管管壁和内膜,静脉壁受损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导致血液流动及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静脉炎。因感染、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引起的静脉炎等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炎 护理 原因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