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式及临床预后。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8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区段切除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手术操作性指标、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区段切除组乳腺良性肿块切口美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区段切除组手术操作性指标、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区段切除组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区段切除组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式效果确切,预后好,可提升患者社交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角色功能,提高切口美观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区段切除 乳腺良性肿块 手术方式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锥光束乳腺CT(CBBCT)影像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致密类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8月接受CBBCT增强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106例致密类乳腺肿块患者(130个肿块)资料,作为训练集;自2020年8月起,前瞻性连续收集符合相同标准的49例患者(54个肿块)资料并作为验证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训练集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训练集中2组CBBCT影像特征差异,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整体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诊断效能及模型中各个特征的诊断效能,并确定强化程度(ΔCT)的截断点。采用H-L法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绘制决策曲线(DCA)以验证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恶性组的乳腺实质背景强化(BPE)、形状、边缘、分叶、毛刺、密度、钙化形态、ΔCT值、强化方式、伴有非肿块样强化、血管不对称增加(IIV)及周围血管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中,BPE、边缘、ΔCT值、IIV共4个特征进入logistic模型,构建的回归方程为:Logit(P′)=-8.510+0.830×BPE+0.822×边缘+1.919×ΔCT值+1.896×IIV。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诊断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P<0.001)、0.851(P=0.001)。训练集中BPE、边缘、ΔCT值、IIV 4个特征诊断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711、0.712、0.775(P均<0.05);ΔCT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最佳截断值为50.38 HU。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好(P=0.776)。DCA曲线示危险度阈值在0.05~0.97时,净获益率>0,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论以CBBCT影像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致密类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鉴别 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给予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乳腺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形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较少,患者对形体满意度得到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乳腺区段切除术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内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6例,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36.5±9.8)min;对照组为(28.3±10.2)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5.8±10.6)ml;对照组为(76.5±11.7)ml。研究组VAS分值为(7.62±1.03)分;对照组为(8.47±1.25)分。研究组出现并发症共1例;对照组共7例。结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用于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中更对患者有利,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 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 50例,随机分 2组:微创组( 25例)行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开放组( 2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 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美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示微创组均显著优于开放组( P< 0.05)。比较两组的术后 VAS评分示微创组显著低于开放组( P< 0.05)。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示微创组显著早于开放组( P< 0.05)。比较两组的美观满意度示微创组显著高于开放组( P< 0.05)。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示微创组显著低于开放组( P< 0.05)。结论:对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的综合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多发性肿块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 1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腺肿块切除,微创组采用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总住院天数、切口完全愈合的天数、视觉模拟分数、疤痕长度均小于对照组( P< 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 2.00%低于对照组 24.00%( P< 0.05)。结论: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法便捷精准,术后患者康复迅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治疗 乳腺良性肿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侧乳房肿块组织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21例患者为乳腺囊性增生,14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3例为乳腺纤维瘤,6例为乳腺脂肪瘤,5例为乳腺脓肿。切口愈合良好,乳房美体观察优良率94.9%(56/59)。随访1年内无复发现象。59例患者中出现血肿1例,乳房积液3例,感染1例,发生率8.5%,血肿和乳房积液患者予以引流及理疗后痊愈,感染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拆线。结论乳腺良性肿块采用腺区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完全切除肿块,术后1年几乎无复发现象,远期疗效显著,术后乳房美体效果良好。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腺区段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分析乳腺超声影像评分系统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100例有乳腺良恶肿块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给予乳腺超声影像检查,进行乳腺超声影像评分。对照组给予金标准X线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率,从而讨论及分析乳腺超声影像评分系统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应用。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诊断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从而可见乳腺超声影像对于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结论乳腺超声影像评分系统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

  • 标签: 乳腺超声 影像评分 乳腺 良恶性肿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疤痕长度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多发性肿块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72例纳入研究,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36例)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6例)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乳腺多发性肿块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2023.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腺病组)和42例乳腺癌(乳腺癌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结果:乳腺癌组K 、Vp值高于腺病组(P<0.05),两组Ve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肿块样腺病 动态增强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2023.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腺病组)和42例乳腺癌(乳腺癌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结果:乳腺癌组K 、Vp值高于腺病组(P<0.05),两组Ve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肿块样腺病 动态增强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应用于良性乳腺肿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收入的所有良性乳腺肿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抽签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纳入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方案开展治疗。手术完成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其良性乳腺肿块均得到治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应用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旋切 良性乳腺肿块 手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检技术在诊断乳腺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高度怀疑乳腺癌病例的乳房肿块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结果52例患者中,乳腺癌45例(86.5%),良性病变7例(13.5%);诊断准确率为96.2%(50/52),假阴性率3.8%(2/52),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100%(43/43),无假阳性0%(0/43)。结论空芯针穿刺活检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可明确一些常规检查无法确诊的乳腺病变,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肿块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块,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进行对比,评估其诊断效果。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情况良性组中40例被诊断为良性肿瘤,7例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恶性组中超声诊断为恶性30例,3例被误诊为良性。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0.91%(30/33)、特异度为85.11%(40/47)、准确率为87.5%(70/8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图像清晰,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且诊断结果客观可靠,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高频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程序用于乳腺肿块手术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中,选取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术后的睡眠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乳腺肿块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供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预后效果,改善患者康复能力,对保证患者情绪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乳腺肿块手术 护理效果 依从性
  • 作者: 崔艳苓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14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14期
  • 机构:大城县中医医院超声科 河北 大城 0659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当中,超声诊断的具体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1—11 月份收治的 41 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41 名女性为参照组,两组对象都需要接受超声诊断,对其微钙化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研究组对象的微钙化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方式选择中,让其接受超声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实施。

  • 标签: 超声诊断 微钙化 乳腺肿块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乳房疼痛以及乳房肿块患者,观察选择高频彩色多普勒乳腺超声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乳房疼痛以及乳房肿块患者82例,临床选择高频彩色多普勒乳腺超声对患者实施诊断,对临床诊断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患有乳腺小叶增生症的患者42例(51.22%),患有单纯囊肿的患者10例(12.20%),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7例(8.54%),患有乳腺脂肪瘤的患者3例(3.66%),患有乳腺癌的患者1例(1.22%),患有错构瘤的患者1例(1.22%),乳腺结构表现正常的患者18例。良性患者彩色血流检出率以及恶性病变彩色血流检出率分别为52.38%(33/63)以及100%(1/1)。结论针对乳房疼痛以及乳房肿块患者,临床选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实施诊断,并且对患者肿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最终针对乳腺癌疾病表现出显著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乳腺超声 乳房疼痛 乳房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高频彩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乳腺肿块患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高频彩超检查,并对比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98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78例,超声对恶性肿瘤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5.00%,对良性肿瘤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7.44%。结论采取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肿块进行诊断的临床准确性较高,在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彩超 乳腺肿块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