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肝炎病人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以住院治疗的重症肝炎病人为主,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为研究对象,共选择62名。为更好地理解这类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效果,采用分组对照法,按住院次序进行电脑随机排序,在研究初期,病人被安排在研究组和参照组中,各组成员数量相同,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包括全面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采用以上方法后,要对病人的临床状况和资料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将其临床效果和副作用率作为研究的重要数据,并将这些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其中21名患者总有效率为84.0%;参考组15名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重型肝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理念是指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通过术前、中和术后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促进功能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快速康复理念不仅适用于临床外科的治疗,同样也适用于临床外科的护理方面。快速康复护理包括了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有效镇痛、导管护理、早期活动、快速恢复、饮食护理和出院随访等方面,通过运用快速康复理念,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出院。

  • 标签: 快速康复 关节置换术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理念是指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通过术前、中和术后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促进功能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快速康复理念不仅适用于临床外科的治疗,同样也适用于临床外科的护理方面。快速康复护理包括了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有效镇痛、导管护理、早期活动、快速恢复、饮食护理和出院随访等方面,通过运用快速康复理念,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出院。

  • 标签: 快速康复 关节置换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在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治疗时应用全膝关节置换(TKA)与单髁置换(UK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KOA患者3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TKA治疗,治疗组实施UKA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护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辨证施护,通过心脏评估、药物调理、营养支持、呼吸锻炼与运动康复、睡眠管理与情志调养、生活起居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结合西医与中医优势,将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缓解机体痛苦,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恢复,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生理与心理方面的负担,进而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增强心脏康复效果。

  • 标签: 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心脏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时段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择取本院在该时段内收治的92例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为主体,通过抽签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案为优质护理措施,分析组间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较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 效果 ICU监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于术后进行5E理念下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5E理念下综合康复护理。结果:心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观察组98.00%,对照组90.00% ,P<0.05;术后护理前2组ADL评分均较低P>0.05,护理后出院前ADL评分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于术后进行5E理念下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并提升自理能力。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置换术 综合康复护理 5E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184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56.21±2.16)岁,男77例,女107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肺部并发症组47例和无肺部并发症组137例,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相关因素。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部并发症组47例中,吸烟史13例(27.66%)、年龄≥60岁12例(25.53%)、男27例(57.45%)、肺动脉高压11例(23.40%)、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 26例(55.3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 28例(59.57%)、机械通气时间≥30 h 33例(70.21%);无肺部并发症组137例中,吸烟史12例(8.76%)、年龄≥60岁10例(7.30%)、男50例(36.50%)、肺动脉高压14例(10.22%)、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 43例(31.39%)、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 53例(38.69%)、机械通气时间≥30 h 66例(48.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7、11.051、6.312、5.182、8.552、6.196、6.838,P<0.001,P=0.001、0.012、0.023、0.003、0.013、0.009)。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354)、男性(OR=2.349)、吸烟史(OR=3.983)、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OR=2.707)、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2.336)、机械通气时间≥30 h(OR=2.536)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与年龄、男性、吸烟史、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 标签: 肺部并发症 心脏瓣膜置换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对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28,95%CI 0.21~0.38,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RR=0.85,95%CI 0.74~0.97,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RR=0.28,95%CI 0.20~0.39,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1.79,95%CI 1.11~2.89,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2.23,95%CI 1.28~3.86,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6,95%CI 0.38~0.56,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RR=1.89,95%CI 1.13~3.17,P=0.02)及再手术率(RR=3.64,95%CI 1.75~7.58,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5,95%CI 0.37~0.55,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单髁置换)和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每组均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更好,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单髁置换用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术后疼痛较轻。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讨论关于围期快速康复理念对于关节置换患者产生的实际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进行临床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约180例,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年龄、性别等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将1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护理,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各项指标、疼痛程度以及心理评分。结果:在采用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心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关节置换术 护理满意度
  • 作者: 范有勤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9-22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的麻醉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74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87例)和对照组(n=8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采用麻醉配合护理。结果:在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方面,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7.70%,对照组总优良率为68.9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麻醉护理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护理中,护理质量得到改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且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参考。

  • 标签: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麻醉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中,就诊并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2018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数字法,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接受综合护理,对两组所得护理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负性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护理前心理负性情绪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调节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临床价值较为明显。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护理 心理负性情绪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护理体会。方法:将本科室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患者纳入常规组与康复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比较其康复指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并发症(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结果:康复组的康复指标优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0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间,从来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试验对象,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并总结临床特点。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其中显效患者占比最大,为80.00%。针对出现的骨质疏松、骨质缺损、骨性融合、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全身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异常等情况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保障手术效果。结论: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只要把握好适应证,掌握风湿性疾病患者行膝关节置换的特点。早期行膝关节置换对于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人工 膝关节 置换术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围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14%)高于对照组(74.29%),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较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更好,术后恢复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