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1月-2022年2月接收88例接受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对比护理质量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Ne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复护理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Neer评分 恢复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本院胸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9例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对参照组29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治疗组30例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干预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治疗优良率相对于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较为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房颤射频消融术 心脏搭桥 心脏瓣膜手术 治疗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202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110例,采用数学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分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功能,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功能和治疗前后心脏指标方面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临床效果的有效率达到了90.91%,优于对照组的74.5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与单髁置换(U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本院6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KA治疗)与观察组(UKA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个60例。常规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比两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中出血显著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对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受患者病情危重、失联等因素影响,对照组配合完成研究55例,观察组配合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55.37±8.67)岁;观察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54.21±7.73)岁。对照组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出院前4 h进行抗凝认知水平测试,出院1个月后进行自我管理水平测试,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4 h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8.9%(45/57)比61.8%(34/55)],出院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5.4%(43/57)比54.5%(30/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抗凝认知水平总优良率、自我管理水平总优良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对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高效护理叠加效应,显著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华法林路径表 回授法 抗凝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统计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重症瓣膜团队同一者收治的20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42例瓣膜术后同瓣位功能障碍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瓣膜成形或置换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者,不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及三尖瓣成形未置入成形环患者。共纳入142例患者,男60例(42.25%),女82例(57.75%),年龄6~83岁,平均59.4岁。结果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原因包括:人工瓣膜瓣周漏、人工生物瓣衰败、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成形术后再次功能障碍;其中常规手术110例,微创全胸腔镜下及胸腔镜辅助手术32例;术后出现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死亡1例,其余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用IABP 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1.41%,2/142)。结论心脏瓣膜术后同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较多且难度较大,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微创术式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 再次手术 同瓣位瓣膜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护理配合及心得。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并总结心得。结果:患者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5.78±1.26)分,中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后,术后6小时疼痛评分为(3.12±1.24)分、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2.78±0.86)分,患者术后6小时、24小时疼痛评分低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为 (67.16±3.54)分,中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为(75.46±3.56)分, 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KSS)明显高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髌股关节置换的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4例(80膝),男9例(12膝)、女55例(68膝);年龄(60.50±8.82)岁(范围27~82岁)。术前膝关节X线片提示髌股关节退变均为Kellgren-Lawrence Ⅳ级,内外侧胫股间室无明显退变。单侧髌股关节置换48例,双侧髌股关节置换16例,其中同期双侧髌股关节置换9例、分次行双侧髌股关节置换7例。对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髌骨轴位X线片上髌骨倾斜角和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髋-膝-踝角;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随访(4.31±1.79)年(范围1.5~8.2年),随访5年以上者25例(32膝)。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及OKS评分分别由术前(5.91±0.82)分、(68.06±6.03)分和(21.22±3.46)分改善至术后1年(0.88±1.01)分、(90.09±3.30)分和(39.06±3.37)分,术后5年(0.41±0.76)分、(94.53±2.99)分和(42.13±3.17)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38,81.47,56.73;P<0.001)。髌骨倾斜角由术前8.21°±3.14°降低至术后5年的3.5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P<0.001);术前髋-膝-踝角为179.01°±1.43°、术后5年为178.77°±1.67°,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96)。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假体松动、假体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而行膝关节翻修的情况。结论髌股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随访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髌股关节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220例骨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舒适护理对骨关节置换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证明,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骨关节置换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因人工股骨头置换76例于本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比组与研究组均在围期给予病人护理干预,对比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病人围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的10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出血量对于观察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2年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期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效果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及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对患者病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可充分保障患者躯体功能、身体正常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等。近年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中应用频率明显提高,使临床治疗水平、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而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必不可少,其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对手术影响等也各不相同,对此为进一步促使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还需及时将相关麻醉方式与髋关节置换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麻醉处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对比2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临床指标。结果:经对比分析,术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中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为稳定,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之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充分避免患者术后风险事件发生,应用意义较为显著,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 处理 特点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工膝关节置换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单髁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的差异和各自的作用和不足,并拓展介绍了目前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导航技术和3D打印技术,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案例,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效果的提升。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实施科学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骨科科室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患者共计70例作为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位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5)。对照组运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及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对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且膝关节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实施科学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提升预后效果。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康复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