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性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功能障碍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衢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其中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ADP抑制) ≤ 60%为非ADP功能障碍组(74例),ADP抑制>60%为ADP功能障碍组(106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P抑制预测院内病死的阈值。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收缩压、脉搏、入院到血栓弹力图检查时间、格拉斯昏迷评分、创伤严重度评分、简易创伤定级标准及入院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功能障碍组入院后插管和院内病死明显高于非ADP功能障碍组[69.8%(74/106)比37.8%(28/74)和32.1%(34/106)比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DP功能障碍组最大振幅和G值明显低于非ADP功能障碍组[(61 ± 9) mm比(65 ± 6)mm、(9 ± 4) kD/cm2比(11 ± 3) kD/cm2],ADP抑制和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明显高于非ADP功能障碍组[(76 ± 22)%比(45 ± 18)%和(75 ± 28)%比(35 ±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和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P抑制>60%和创伤严重度评分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OR = 6.21和1.13,95% CI 1.21~31.27和1.05~1.22,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DP抑制>60%是预测患者院内病死的阈值(OR = 6.18,95% CI 1.2~33.3)。结论血栓弹力图中的ADP抑制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院内病死有关。

  • 标签: 脑损伤 血栓弹力描记术 腺苷二磷酸 血小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基础研究表明,可溶性CD73(sCD73)可抑制炎症反应,限制持续免疫细胞激活引起的过度组织损伤。芬兰一项前瞻性观察性急性肾损伤(FINNAKI)研究表明,sCD73与脓毒症90 d病死无关。本研究通过对FINNAKI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sCD73水平与脓毒症患者90 d病死的关系在脓毒性休克与非脓毒性休克中是否一致。方法FINNAKI研究是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在芬兰17个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患者的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诊断参照脓毒症1.0(Sepsis-1)诊断标准,收集该研究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并发症及90 d病死等资料。为了评估sCD73与90 d病死的关系在脓毒性休克和非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区别(即交互作用),采用似然比检验,将乘积项(sCD73×脓毒性休克或非脓毒性休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交互检验;采用脓毒症3.0(Sepsis-3)诊断标准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对脓毒性休克和非脓毒性休克患者中sCD73与90 d病死关系的交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588例连续入院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90 d死亡164例,90 d病死为27.89%。基于Sepsis-1诊断标准,非脓毒性休克患者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429例。与非脓毒性休克患者比较,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Lac)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1 d液体平衡及机械通气、12 h急性肾损伤(AKI)、肾脏替代治疗(RRT)、术后入ICU比例均明显升高,急诊入ICU比例明显降低。基于Sepsis-3诊断标准,非脓毒性休克患者3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05例;两组间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基于Sepsis-1的分析结果类似。基于Sepsis-1,非脓毒性休克与脓毒性休克患者90 d病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0%(38/159)比29.37%(126/429),P>0.05〕;但基于Sepsis-3,脓毒性休克患者90 d病死明显高于非脓毒性休克患者〔37.56%(77/205)比22.72%(87/38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交互检验显示,无论使用Sepsis-1还是Sepsis-3,在非脓毒性休克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调整了所有混杂因素后(除外合并症数量),sCD73与90 d病死的关系显著不同,即存在交互作用,Sepsis-1和Sepsis-3的交互检验P值分别为0.046、0.027。在非脓毒性休克患者中,sCD73与90 d病死呈正向关联〔Sepsis-1:优势比(OR)=1.46,95%可信区间(95%CI)为0.99~2.13,P=0.053;Sepsis-3:OR=1.34,95%CI为1.02~1.74,P=0.034〕。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sCD73与90 d病死有负向关联趋势(Sepsis-1:OR=0.91,95%CI为0.69~1.20,P=0.494;Sepsis-3:OR=0.80,95%CI为0.55~1.17,P=0.249)。GAM模型验证结果与Logistic回归方程交互检验结果一致。结论在非脓毒性休克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sCD73与90 d病死的关系显著不同,即存在交互作用。在非脓毒性休克患者中,sCD73与90 d病死呈正向关联;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sCD73与90 d病死有负向关联趋势。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可溶性CD73 FINNAKI研究 交互作用
  • 简介: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质量和效益是摆在每个蚕种场面前的关键问题,只有保证蚕种的质量,种场才能有生存的希望,才能有效益,有了效益才能有发展.当前随着农村原蚕点规模的扩大,家蚕病死蛹时有发生,后期死蛹的增加,势必降低公斤茧制种量,严重影响了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已成为目前蚕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原蚕点工作经常碰到饲养水平较低和饲养条件较差的一些原蚕户,饲养的原蚕后期死蛹都比较高,甚至是整批种茧质量不合格,不能制种,而且往往发病严重的又是饲养张数较多的农户,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此,结合本人20多年来在蚕种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一下防治家蚕病死蛹的一些方法.

  • 标签: 家蚕 制种 防病消毒 贮桑室卫生 种茧运输 饲养管理
  • 简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传染病曾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1].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卫生服务条件的改善、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加强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传染病死亡呈大幅度下降趋势[2,3].为进一步了解近十几年来上海市普陀区传染病死亡情况,控制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普陀区1988~2003年法定传染病死亡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上海市 法定传染病 死亡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居民2002—2016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03—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利用2002—2016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数据计算标化死亡,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标化死亡的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2—2016年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呈下降趋势(AAPC=-3.6%,P<0.001),其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标化死亡下降(AAPC=-6.4%,P<0.001),肺癌标化死亡上升(AAPC=1.6%,P=0.001),肺炎和尘肺标化死亡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PCC=1.0%,P=0.242;APCC=-0.2%,P=0.905)。城市和农村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AAPC=-2.9%,P=0.001;AAPC=-4.2%,P<0.001),城市与农村肺癌标化死亡及城市肺炎标化死亡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AAPC=0.6%,P=0.022;AAPC=2.1%,P=0.003;AAPC=2.7%,P=0.017)。呼吸系统疾病各年龄段(<35、35~65及≥65岁)标化死亡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AAPC=-3.8%,P=0.001;AAPC=-2.6%,P<0.001;AAPC=-3.9%,P<0.001),35~65岁肺炎标化死亡和≥65岁居民肺癌标化死亡呈上升趋势(分别为AAPC=2.8%,P=0.001;AAPC=2.4%,P<0.001)。男性和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AAPC=-3.1%,P<0.001;AAPC=-4.3%,P<0.001),男性与女性肺癌标化死亡呈上升趋势(分别为AAPC=1.2%,P<0.001;AAPC=2.5%,P<0.001),男性肺炎、尘肺和女性肺炎标化死亡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1.5%,P=0.096;AAPC=-1.6%,P=0.218;AAPC=-0.1%,P=0.872)。结论2002—2016年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标化死亡与主要病种标化死亡的变化存在地区、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 标签: 呼吸系统 疾病 死亡率 Joinpoint模型 监测
  • 作者: 苏展豪 李守军 陈会文 张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北京10003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上海 200127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7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死亡的变化趋势以及和北美地区的差距。方法使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分析中国和北美地区1990—2017年先心病死亡相关指标,包括标化死亡、死亡人数、死亡人群年龄分布及每一出生队列的先心病年龄别死亡;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计算先心病标化死亡及年龄别死亡的年均变化百分比(%/年)、校正时期因素后的年龄别死亡及不同时期(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和不同出生队列(以1970年为参考队列)先心病人群的相对死亡风险。结果2017年,中国和北美地区先心病标化死亡分别为2.63/10万和1.13/10万,较1990年均明显下降(分别降低50.4%和49.4%);中国5岁以下人群占总死亡人群的76.8%,而在北美地区为51.7%。对于40岁以下人群,中国的校正时期因素后的年龄别死亡(0.46~167.94/10万人年)整体高于北美地区(0.68~22.47/10万人年);而对于40岁以上人群,中国(0.13~0.34/10万人年)低于北美地区(0.43~0.72/10万人年)。1990至2017年,中国先心病的标化死亡平均每年下降1.95%;45岁以下人群的死亡平均每年下降1.95%~3.64%,但5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每年呈上升趋势。2015—2019年中国先心病的相对死亡风险下降31%,北美地区下降24%。中国2015年出生队列的相对死亡风险下降了84%,北美地区下降了64%。结论在过去30年间,中国先心病人群的死亡风险降低,和北美地区的差距缩小。然而与北美地区相比,中国低龄患者的死亡仍然较高,老年人群死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死亡率 中国 北美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 简介:人畜共患疫病频频袭击人类,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威胁,而且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有一点不能不让人们警醒和思考,这就是:疫情首先发生在农村,受害的首先是农民。而发生疫情的地区,往往是养殖技术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这就给我们各级政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该把农村的病死畜禽管起来了。

  • 标签: 病死畜禽 农村 人畜共患 国民经济 技术比较 经济发展
  • 简介:在临床实践和生产实际中,病死畜禽尸体不能随意抛弃。为了有效切断传染源,防止引起严重的疫病流行,又能充分利用有价值的可用资源.应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病死畜禽尸体。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 标签: 动物尸体 病死畜禽 临床实践 疫病流行 传染源
  • 简介: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效,有效地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动物的死亡,有力地保障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但养殖过程中动物因病死亡无法完全避免.如不能进行妥善的处理必然对环境、养殖业乃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科学地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动物防疫工作 病死 重大动物疫病 无害化处理 防疫措施 农业增效
  • 简介:在以前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对老、病、死的恐惧并不像现代工业社会里的人那么强烈。当文明越进化,竞争性越来越强,要求的“自我”越来越突出时,人们必须要显示自己的能力,要显示自己比别人更能干、更优越。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焦虑大大增加。怕老、怕病就是其中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因为“老”“病”意味着很多优势的丧失,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 标签: 焦虑 病死 竞争性 意味着
  • 作者: 许晴晴 严永富 陈浩 董文兰 韩丽媛 刘世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北京 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规划研究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宁波 315010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 31501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ASR)呈下降趋势,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2030年仅下降15.94%,其中男性下降18.73%,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癌症下降4.7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0年难以实现SDGs 3.4.1,应采取更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 标签: 慢性病 年龄标化死亡率 贝叶斯分析 可持续发展目标
  • 简介:长期持续性高血压、长期治疗和心血管病死的长期趋势1950~1990,费明翰心脏研究[英]PamelaA.Sytkowski…//Circulation,-1996,93-697~703心血管病(CVD)的发病和死亡归因于高血压的慢性过程。很多...

  • 标签: 高血压 长期治疗 心血管病 全因死亡率 持续性 抗高血压药物
  • 简介:波尔布特是否在丛林中病死了?1998年4月16日,泰柬边境传出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红色高棉前最高领导人波尔布特于4月15日晚11时15分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终年73岁。”紧接着,红色高棉的指挥官通过电话向记者们证实说,波尔布特因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突发...

  • 标签: 高棉 美国政府 冠状动脉心脏病 心脏病突发 丛林 柬埔寨
  • 简介:摘要目前国家对畜牧业的扶持政策逐渐增加,畜牧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蓬勃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投资养殖行业的人逐渐增多。然而每年畜禽因病死亡后,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比例很少。随着全民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滞后于生产发展需要的矛盾更加突出,本文归纳总结病死禽畜物化化处理的常用技术,为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选择。

  • 标签: 病死禽畜 无害化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茶每日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茶摄入量与CVD死亡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体的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21篇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04 978名受试者,其中CVD死亡人数为38 222例,纳入研究质量评分均≥6分。剂量-反应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茶摄入量每天每增加1杯CVD死亡下降约3%(95%CI 0.95~0.98,P<0.05),且存在一种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较,每天喝1~8杯茶的人群的CVD死亡分别降低8%(RR=0.92,95%CI 0.89~0.95),13%(RR=0.87,95%CI 0.84~0.91),15%(RR=0.85,95%CI 0.82~0.89),15%(RR=0.85,95%CI 0.81~0.89),16%(RR=0.84,95%CI 0.80~0.89),16%(RR=0.84,95%CI 0.81~0.88),16%(RR=0.84,95%CI 0.81~0.87),16%(RR=0.84,95%CI 0.80~0.88)。传统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人群CVD死亡可以降低14%(RR=0.86,95%CI 0.81~0.91,I2=73.2%,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男性CVD死亡降低24%,女性降低14%,欧美人群降低12%,亚洲人群降低15%,饮用绿茶的人群降低15%,不吸烟人群降低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饮用红茶的人群降低8%,吸烟人群降低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倚分析结果显示Begg=0.42,Egger=0.62,表明漏斗图两侧分布对称,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除任何一篇文献结局指标效应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结果稳健可信。GRADE评价显示结局指标的证据分级均为低等级别。结论每日饮用茶水能够降低CVD死亡,推荐每天饮用适量茶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剂量-反应 荟萃分析 GRADE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