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这是一项伦敦的13年单中心研究,比较患与未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病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及有创通气时间的差异。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为期13年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纳入247例CHD早产儿,494例未患CHD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HD患儿在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OR值7.39,95%CI:4.37~12.5;P<0.001)。CHD早产儿患NEC(OR值2.42,95%CI:1.32~4.45;P=0.005),败血症(OR值1.68,95%CI:1.23~2.28;P=0.001)及有创通气时间≥28天(OR值2.34,95%CI:1.19~4.58; P=0.017)风险较高,而IVH风险较低(OR值0.22,95%CI:0.11~0.42;P=0.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HD早产儿有着较高的院内病死,NEC、败血症发病风险增加及有创通气时间延长,但IVH发生较低。患CHD的中晚期早产儿院内病死仍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对病死的影响。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和病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病死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的院内病死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湖州市菱湖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高龄THR术后患者130例,对其院内病死进行统计,将死亡者纳入死亡组,生存者纳入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疾病类型、合并症、心血管病史、手术严重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康复训练)的差异,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影响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9例,病死为6.92%。死亡组9例,生存组121例,两组年龄、吸烟、合并症、手术严重度评分、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χ²=5.48,χ²=4.09,t=2.86,χ²=4.03,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85岁)、吸烟(是)、合并症(≥ 3种)、手术严重度评分(≥ 15分)是影响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术后骨质疏松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患者THR术后的院内病死高,年龄 ≥ 85岁、吸烟、合并症 ≥ 3种、手术严重度评分 ≥ 15分是其危险因素,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80以上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心血管疾病 吸烟 合并症 手术严重度 骨质疏松 康复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地区3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MH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地区行MHD患者315例,根据其死亡的情况分为死亡组(65例)和非死亡组(250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该模型对MHD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315例MHD患者的病死为20.6%(65/315),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多见,分别占35.4%(23/65)、24.6%(16/65)、16.9%(11/6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血红蛋白、血磷、白蛋白低于非死亡组,而首次透析年龄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透析年龄大(OR=2.240,95%CI:1.638~5.237)、合并心脑血管疾病(OR=4.225,95%CI:3.106~9.805)、合并感染性疾病(OR=3.106,95%CI:2.115~7.284)、血红蛋白<90 g/L(OR=2.703,95%CI:1.924~7.283)、血磷<1.10 mmol/L(OR=1.692,95%CI:1.205~3.882)、白蛋白<30 g/L(OR=3.928,95%CI:2.406~8.738)及C反应蛋白>10 mg/L(OR=2.417,95%CI:1.835~6.783)是影响MH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HD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58~0.975,P<0.05)。结论MHD患者的病死仍较高,影响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

  • 标签: 肾透析 海南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给予艾滋病者持续管理对疾病防治作用及患者病死影响。方法:2020年3月30日至2021年3月1日,艾滋病者共选入90例,抽签划分组别,常规管理干预对照组,持续管理干预研究组,比较管理效果。结果:组别间比对,研究组用药依从性略高、病死较低(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评估得分,实施持续管理后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持续管理方式干预艾滋病患者,经由干预后,疾病能够得到有效防治,阻止患者病情进展,维护其生命安全,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持续管理 艾滋病 防治效果 病死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把患者分组,入院后48-96小时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入院后48小时以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ICU转科、30天病死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6.6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26.67%,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讲,在入院后48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但是对病死没有较大影响。

  • 标签: 手术时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把患者分组,入院后48-96小时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入院后48小时以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ICU转科、30天病死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6.6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为26.67%,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讲,在入院后48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但是对病死没有较大影响。

  • 标签: 手术时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急诊急性心力衰竭单元在国内逐渐开展,分析急诊急性心衰单元对于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出院后6个月内的病死和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收治的AHF病例,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慢性肾脏疾病分期4~5期、自动出院及病史资料不全的患者,从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病情、辅助检查等方面收集资料,患者出院后通过临床数据中心门诊就诊病历或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出院口服药物、再入院及死亡信息。根据患者治疗地点不同分为接受急诊急性心衰单元治疗的(急诊AHFU组)、接受急诊常规诊疗的(急诊AHFU外组)和接受心内科治疗的心内科组。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选238例AHF患者,院内死亡28例,随访出院患者共210例。排除随访过程中发生恶性肿瘤患者4例,失访6例。纳入急诊AHFU组40例,急诊AHFU外组67例,心内科组93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3例,预后良好组145例。入院时急诊AHFU组与急诊AHFU外组患者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心功能基本一致,治疗时AHFU组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比例更高(52.5% vs. 32.8%,P<0.05);出院后急诊AHFU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口服药物使用率更高;患者的随诊也更规律(95.0% vs. 79.1%,P<0.05);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15.0% vs. 40.3%,P<0.05),急诊AHFU组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和病死复合结果(17.5% vs. 43.3%,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急诊AHFU诊疗组较急诊AHFU外组治疗后患者的再入院减低(OR=2.882, 95%CI:1.267~6.611, P=0.12)。AHFU组与心内科相比收缩压更高、心率更快、NT-proBNP水平、心功能NYHA Ⅳ级、Killip Ⅲ级的比例也更高(均P<0.05);治疗上急诊AHFU组无创机械通气的比例高于心内科治疗组(52.5% vs. 30.1%,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个月的再入院和病死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急诊AHFU组与心内科组治疗对患者的再入院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AHF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诊AHFU外组、高龄、女性、患冠心病、BUN峰值。结论急诊急性心衰单元是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以降低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以及再入院和病死复合结果。高龄、女性、患冠心病、BUN峰值升高均是影响A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识别并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心衰单元 再入院率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1 268例CPB辅助下心血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74(60.19%)例,女512例;年龄31~64岁,平均(47.92±16.55)岁。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法(ROC)定量分析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和非结合胆红素(UCB)的预测效度。通过计算优化阈值定义与病死密切关联的临床严重型高胆红素血症,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界定导致其发生的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结果显示,CB峰值和峰值持续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TB和UCB(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术后结合胆红素>150.3 μmol/L(1.7 mg/dl)并持续出现3天以上,且阈值出现在术后第3天及以后可显著增加术后病死,定义为临床严重型高胆红素血症,其高危因素包括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前肝病模型评分>12.6、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房颤、非计划性二次开胸探查、手术方式、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体外膜肺氧合。总之,心血管CPB术后增高的结合胆红素能有效预测住院病死,其阈值、持续和出现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辨别围手术期临床严重型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术后住院病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死及神经系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至2021年1月,获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及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3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3篇研究,共计116 500例患者,其中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组)46 933例患者,对照组69 56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BI患者的病死(OR=0.82,95%CI:0.74~0.92,P<0.01),可明显改善TBI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预后(OR=0.19,95%CI:0.13~0.26,P<0.01),可降低TBI后炎性指标TNF-α、IL-1β的水平(TNF-α:OR=0.16,95%CI:0.07~0.34,P<0.01;IL-1β:OR=0.08,95%CI:0.04~0.1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BI患者的病死,并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其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可能是潜在的治疗基础,但仍需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脑损伤,创伤性 他汀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围产期危险因素与极早产儿病死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至2019年间瑞典出生胎龄为22~31周的所有活产儿,不包括严重畸形儿和因预后不佳未进行复苏的婴儿。分析27项围产期危险因素及住院期间病死。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来评估单个危险因素与病死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其判别效能。结果8 296例婴儿中共638例(7.6%)死亡。分析表明13个危险因素与病死相关,其中5分钟和10分钟Apgar评分、胎龄和出生体重最为重要。在胎龄小于28周早产儿(n=2 939,病死:16.9%)中,产前激素治疗与病死较低显著相关。纳入所有危险因素、采用内部和外部两种验证方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86。结论与其他围产期因素相比,Apgar评分、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极早产儿病死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 标签:
  • 作者: 许晴晴 严永富 陈浩 董文兰 韩丽媛 刘世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北京 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规划研究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宁波 315010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 31501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ASR)呈下降趋势,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2030年仅下降15.94%,其中男性下降18.73%,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癌症下降4.7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0年难以实现SDGs 3.4.1,应采取更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 标签: 慢性病 年龄标化死亡率 贝叶斯分析 可持续发展目标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结核病诊疗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病兼具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析结核病死亡风险因素对结核病的防控有一定指导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结核病死亡方面的研究,男性、老年、吸烟、饮酒、社会经济水平低下、营养不良、耐药性、合并艾滋病及糖尿病等因素会加大结核病的死亡风险,期望临床工作者能通过干预这些危险因素,降低结核病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阶段,畜禽产品频频出现安全问题,并且大幅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还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很多原因造成了此种局面,其中以病死畜禽处理为很关键的一大因素。一般就是养殖户淡薄的无害化处理意识十分普遍,并且没有根据国家规定来对各种病死畜禽展开无害化处理。为此,本文分析了无害化处理各种病死畜禽的意义,并针对当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 标签: []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 现状及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成为趋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三农”政策,养殖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企业越来越多。现代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病死动物,同时,由于管理水平、饲养技术等比较粗放,以及养殖企业对环境污染认识不足,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甚至出售病死动物现象时有发生,病死动物处理不当,将会成为疾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传染源,不仅给养殖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会给畜产品公共安全带来重大隐患,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分析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长效监管机制,促进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监管机制工作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 标签: 病死动物 无害化处理 问题 对策
  • 作者: 程鹏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28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22年第4期
  • 机构: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1406
  • 简介:摘要:随着今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环境建设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养殖业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质量可靠并且品种丰富的动物食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和病死动物处理不当的事件频发,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而威胁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我国禽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分析病死禽畜无害化的处理方式以及现状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提供帮助与参考。

  • 标签: 病死禽畜 无害化处理 研究分析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