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物诱发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d)发生急性溶血在临床时常发生,涉及诸多科室,更常见于内科和儿科急诊。本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提请临床医师注意药物导致G6PDd溶血的诸多因素,以降低G6PDd溶血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RP4-ab)阳性在成人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总结LRP4-ab阳性MG患者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MG数据库中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入库的成人MG(起病年龄≥18岁)患者共355例,采用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采用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方法检测LRP4-ab。回顾性分析其中LRP4-ab阳性MG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并与同期入库的LRP4-ab阴性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5例成人MG患者中,有13例(3.7%)患者血清LRP4-ab阳性,且均同时AChR-ab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3∶1,平均起病年龄54岁。其中5例行胸腺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胸腺瘤,2例为胸腺增生。LRP4-ab阳性和阴性MG患者在起病症状、AChR-ab滴度、球肌无力、呼吸肌无力、胸腺瘤和病情最重时的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临床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RP4-ab阳性MG患者中MGFA分型为Ⅲ型者(病情最重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13和26.9%(7/26), P=0.08]。13例LRP4-ab阳性患者经治疗后,10例病情缓解,3例临床明显改善,与LRP4-ab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MG患者的LRP4抗体阳性率为3.7%,LRP4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LDL受体相关蛋白质类 受体, 胆碱能
  • 简介:摘要脓毒症3.0的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失控反应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预后较差,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人们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足,导致对脓毒症的治疗缺乏特异性。而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Tim)家族中的Tim-1在脓毒症炎症反应、免疫耐受和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中起关键作用,并且是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估中特异性相对较高的生物指标,为脓毒症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也为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现就Tim-1的发现和Tim-1的结构、分布与其免疫效应,Tim-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期、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以及未来Tim-1在脓毒症中作用的研究空间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4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术后发生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胸腺瘤术后并发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9岁女性,血液学检查示低钠血症、血清抗CASPR2抗体IgG阳性(1∶300)。结合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共6 d冲击,同时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0.4 g·kg-1·d-1,共5 d。停用甲泼尼龙后改为口服泼尼松50 mg/d(每两周减5 mg)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胸腺瘤术后发生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较为罕见,临床医师应重视肿瘤与免疫的关系。

  • 标签: 胸腺瘤 脑炎 抗体,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收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LD一家系共4代人(其中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先证者及部分家系内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先证者及家系内成员的致病基因。结果先证者及家系中其他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过性低血糖及瞳孔散大)、慢性痉挛性截瘫、运动障碍等,神经影像学特征为广泛脑白质、小脑脚、胼胝体及脊髓受累。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核纤层蛋白B1(LMNB1)基因1~11外显子单倍重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先证者及2个妹妹LMNB1基因1、5、11外显子单倍重复。结论 LMNB1基因1~11外显子单倍重复可导致ADLD,诊断该病时应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和遗传学特征。

  • 标签: 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 核纤层蛋白B1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期明确中国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全国多中心共计22家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相关病史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磁共振严重性评分进行打分,并按性别分组,对不同性别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62例,男∶女为1∶1.95,起病年龄(40.35±8.42)岁,主要症状是认知障碍(82.3%,51/62)及运动症状(77.4%,48/62)。全部患者的MMSE评分为(18.79±7.16)分,MoCA评分为(13.96±7.23)分。按性别分组后,男性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2.06±5.31)、(18.08±5.60)分,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5.53±7.41)分,t=2.954,P=0.006;(10.15±6.26)分,t=3.328,P=0.003]。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为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100.0%)。磁共振严重性评分为(27.42±11.40)分,其中女性白质病变评分[(22.94±8.39)分]显著高于男性[(17.62±8.74)分,t=-2.221,P<0.05]。62例患者中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最为常见,17.9%(10/56)的先证者携带该位点。结论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以进行性运动和认知障碍为主,影像上以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为核心特征。该病在表型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认知障碍及影像改变较男性更为严重。本研究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为热点突变。

  • 标签: 脑白质病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受体,集落刺激因子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肝脾CT测量值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ATB-DILI患者作为ATB-DILI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5例,重度16例;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TB-DILI组与健康对照组均行CT诊断,比较两组CT测量值,包括肝CT值、肝与脾差值、肝/脾比值;比较ATB-DILI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CT测量值、肝功能异常率;比较ATB-DILI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肝CT值和肝功能异常率。分析肝脾CT测量值改变和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ATB-DILI组肝CT值、肝/脾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肝与脾差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DILI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肝CT值、肝与脾差值、肝/脾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肝CT值、肝/脾比值低于轻度、中度患者,肝与脾差值高于轻度、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DILI重度患者肝功能异常率为43.75%(7/16),高于轻度、中度ATB-DILI患者的6.25%(2/32)、12.00%(3/25),P<0.05。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肝C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肝CT值和肝功能异常率呈负相关(r=-0.641,P=0.007)。结论ATB-DILI患者CT测量值呈异常表达,肝CT值、肝/脾比值较低,肝与脾差值较高,并与病情程度、肝功能异常率密切相关,且肝CT值和肝功能异常率呈负相关,临床可据此实施疾病诊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CT测量值 肝功能异常率 相关性分析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3.0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87例)和脓毒症组(101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HB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评分(qSOFA)、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患者近期用药史等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P、PCT、CRP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器官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HBP、PCT、CRP、WBC、SOFA评分、qSOFA评分、MEWS均明显升高〔HBP(μg/L):55.46(24.57,78.49)比5.90(5.90,9.01),PCT(μg/L):6.83(1.75,30.64)比0.23(0.12,0.75),CRP(mg/L):67.35(26.23,123.23)比4.45(2.62,47.22),WBC(×109/L):11.84(7.18,16.06)比6.58(5.47,8.99),SOFA评分(分):6(4,8)比0(0,0),qSOFA评分(分):2(1,3)比0(0,1),MEWS(分):4(3,6)比1(0,2)〕,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0(4,17)比0(0,7)〕,病死率明显升高〔29.7%(30/101)比4.6%(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P、PCT、CRP与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33和0.38,均P<0.01),其中以HBP相关性最强、CRP次之、PCT最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均是影响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015、1.094、1.067,95%可信区间(95%CI)为1.007~1.022、1.041~1.150、1.043~1.09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0.87、0.80,95%CI分别为0.88~0.97、0.82~0.92、0.74~0.87,均P<0.01〕,其中以HBP的诊断效能更高;当HBP临界值≥15.11 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4%、89.66%,高于PCT临界值≥1.17 μg/L时的敏感度(81.19%)和特异度(80.46%)。但CRP预测脓毒症的敏感度最高,为94.06%,而特异度较低,为63.22%。结论HBP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的生物指标,是预测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器官衰竭严重程度。

  • 标签: 肝素结合蛋白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SpyTag/SpyCatcher体系共价连接的效率,分析得出优化后的连接条件,为今后相关纳米颗粒疫苗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分别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摸索共价连接的反应时间、温度、缓冲体系和混合比例,采用非还原型凝胶电泳检测共价连接的效率。结果反应时间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22.028,P<0.05),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6 h后连接效率约为50%,偶联蛋白在25 ℃稳定存在至少72 h。反应温度和缓冲体系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蛋白比例为物质的量比1.0∶2.0混合。结论SpyTag/SpyCatcher共价连接体系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且该体系能适用于多种温度和缓冲条件。

  • 标签: SpyTag/SpyCatcher 共价键 共价连接效率
  • 简介: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肺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肺内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肺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肺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右美托咪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HCRP/ALB)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HCRP、ALB数值,计算HCRP/ALB比值。根据院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生化指标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对死亡的预测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入组1 722例ACS患者,其中院内死亡74例。死亡组与存活组基线资料比较显示,除高脂血症病史外,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死亡组心率(HR)更快(次/min:89±19比73±15,P<0.01),HCRP、B型利钠肽(BNP)、HCRP/ALB比值更高〔HCRP(mg/L):23.24(9.79,33.69)比3.57(1.03,14.26),BNP(ng/L):424.0(164.3,1596.1)比79.0(31.0,211.4),HCRP/ALB比值:0.700(0.289,1.017)比0.089(0.026,0.368),均P<0.01〕,ALB水平更低(g/L:35.37±5.16比39.97±6.43,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NP、HCRP、HCRP/ALB比值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AUC(95%CI)〕分别为0.781(0.717~0.845)、0.790(0.724~0.856)、0.803(0.738~0.869)。依据最大约登指数(0.559)对应的HCRP/ALB比值0.246,将患者分为低HCRP/ALB组(HCRP/ALB≤0.246,1 163例)及高HCRP/ALB组(HCRP/ALB>0.246,559例),两组间除性别及既往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外,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HCRP/ALB组患者病死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比例更高(10.4%比1.4%,12.7%比2.7%,均P<0.01),BNP、HCRP、HCRP/ALB比值更高〔BNP(ng/L):253.0(82.8,749.0)比60.0(26.0,145.2),HCRP(mg/L):25.42±17.47比2.62±2.43,HCRP/ALB比值:0.700±0.435比0.066±0.062,均P<0.01〕,而ALB更低(g/L:36.89±4.30比41.17±6.8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加快〔优势比(OR)=1.037,95%CI为1.020~1.055,P=0.000〕及HCRP/ALB比值增高(OR=3.835,95%CI为1.612~9.125,P=0.002)是AC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B增高可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OR=0.884,95%CI为0.818~0.957,P=0.002)。结论ACS患者HCRP/ALB比值越高,发生死亡风险越高;HCRP/ALB比值>0.246时病死率更高;HCRP/ALB可作为预测ACS患者死亡风险的一个有效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死亡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与欧洲和北美洲人群常见的遗传危险因素不同,亚洲人群VTE的主要遗传危险因素是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蛋白C和蛋白S均为维生素K依赖的抗凝蛋白,在调节机体凝血功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遗传性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相关遗传危险因素的鉴定,对亚洲人群VTE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已明确部分亚洲人群中遗传性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常见的PROC和PROS1基因突变,并证实其与VTE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对VTE的诊治水平,笔者拟就亚洲人群中遗传性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的常见遗传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蛋白C 蛋白S 突变 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对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09月30日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IHCA后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IHCA后14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IHC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hs-CRP/Alb)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使用心电监护、复苏时通气方式、首次监测心率人数所占比例、复苏前Alb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源性CA、使用肾上腺素剂量>5 mg占比,CPR持续时间,血乳酸、Alb和hs-CRP浓度,以及hs-CRP/Alb比值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上腺素剂量>5 mg占比,血乳酸浓度、心肺复苏持续时间、hs-CRP/Alb比值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Alb比值、血hs-CRP和Alb浓度对患者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864、0.745,hs-CRP/Alb比值的预测效能优于hs-CRP浓度或Alb浓度。结论hs-CRP/Alb比值对IHCA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且预测效能优于单用血hs-CRP浓度或Alb浓度。

  • 标签: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清白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前清蛋白(PA)水平变化在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颅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80例患者为感染组,根据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33例)、中度感染组(36例)、重度感染组(11例);未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80例患者为非感染组。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术前0 h、术后12 h、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检测HBP、PCT、P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HBP、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PA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的HBP、PCT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随时间呈降低趋势;手术后各时间点的PA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随时间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重度感染组术前HBP水平为35.45 ng/ml(23.61 ng/ml,59.44 ng/ml),高于轻度感染组[12.51 ng/ml(5.11 ng/ml,19.92 ng/ml)]和中度感染组[22.22 ng/ml(16.49 ng/ml,27.55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1.167、19.105,均P<0.05);重度感染组术前PCT水平为1.50 μg/L(1.27 μg/L,2.44 μg/L),高于轻度感染组[0.53 μg/L(0.25 μg/L,0.85 μg/L)]和中度感染组[0.90 μg/L(0.47 μg/L,1.4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167、14.875,均P<0.05);重度感染组术前PA水平[159.22 mg/L(141.61 mg/L,191.79 mg/L)]均低于轻度感染组[215.91 mg/L(195.21 mg/L,239.90 mg/L)]和中度感染组[194.48 mg/L(178.40 mg/L,207.60 mg/L)](Z值分别为35.955、19.567,均P<0.05)。术前HBP、PCT水平和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7、0.485,均P<0.01);术前PA水平和感染程度呈负相关(r=-0.576,P<0.01)。术前单一指标检测时,PA预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08(95% CI 0.741~0.874)];HBP预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特异度最高(96.3%);三者联合检测时预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AUC[0.892(95% CI 0.839~0.944)]大于其他单一指标,且灵敏度最高(86.3%)。术后12 h单一指标检测时,PCT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AUC最大[0.804(95% CI 0.734~0.874)];HBP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特异度最高(98.6%);三者联合检测时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AUC[0.895(95% CI 0.840~0.950)]大于单一指标,且灵敏度最高(85.0%)。结论HBP、PCT、PA水平可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无菌性炎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HBP、PCT、PA联合检测可更好地早期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

  • 标签: 脑肿瘤 感染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前清蛋白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CAR)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行择期手术治疗的3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124例,年龄(61.0±12.9)岁(范围:21~86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AR的最佳截点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CAR与C反应蛋白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28.5%(89/312)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OR=0.977,95% CI:0.957~0.998,P=0.034)、术前C反应蛋白(OR=1.209,95% CI:1.055~1.386,P=0.006)、术后第3天CAR≥0.325(OR=0.033,95% CI:0.016~0.067,P<0.01)是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术后第3天CAR的最佳截点值为0.325,曲线下面积为0.872;术前C反应蛋白的最佳截点值为1.735 g/L,曲线下面积为0.626;术后第3天CAR较术前C反应蛋白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79.9%比55.1%)。结论术后CAR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术后第3天CAR≥0.325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C反应蛋白质 白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GA)、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VC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9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17)和微血管病变组(78)。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GA、HbA1c水平,并进行单纯糖尿病组和微血管病变组GA、HbA1c水平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GA、HbA1c分别为(23.9±10.1)%、(8.6±2.3)%,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4±1.2)%、(5.0±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28、21.636,P均<0.01)。单纯糖尿病组患者GA、HbA1c分别为(22.8±9.7)%、(8.4±2.0)%,微血管病变组分别为(25.4±10.3)%、(9.2±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97、2.869,P值分别为0.047、0.00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A、HbA1c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088(1.030~1.157)、15.251(1.756~131.157),P值分别为0.003、0.014]。结论MVCD的发生与GA、HbA1c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A、HbA1c水平为MVCD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MVCD发生的预测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体素阿尔茨海默病(AD) PET显像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程度与血液生物标志物Aβ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经临床诊断为AD并行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PET显像阳性的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68.5±9.0)岁,病程(40.9±23.3)个月;轻度患者8例,中重度患者15例。收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等临床信息,测量患者血液Aβ42、Aβ40浓度。分析轻度和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及Aβ42/Aβ40的差异。对所有患者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单样本t检验,对轻度和中重度患者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血液生物标志物指标与11C-PIB PET图像的Aβ沉积程度进行基于体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中重度AD患者MMSE评分低于轻度AD患者[(9.67±4.37)与(17.13±2.80)分;t=4.349,P<0.001],病程长于轻度AD患者[(48.8±23.8)与(26.0±13.5)个月;t=-2.489,P<0.05]。AD患者Aβ主要沉积于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及后扣带回(t值:0.44~0.67,均P<0.001)。相对于血液中Aβ42(r值:-0.33~0,均P>0.05)和Aβ40(r值:-0.41~0,均P>0.05),Aβ42/Aβ40(r值:-0.62~-0.41,0.41~0.66,均P<0.05)与Aβ沉积有更加密切联系。结论基于体素的11C-PIB PET显像分析可以更直接、客观地反映脑内Aβ沉积,AD血液生物标志物Aβ42/Aβ40具有预测脑内Aβ沉积的潜力。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噻唑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