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拟行侵入性镜检患者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疾病决策参与能力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两者相互关系,旨在提高患者参与意愿和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拟行侵入性镜检的1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信息搜寻行为量表和患者决策参与能力测量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描述并分析拟行侵入性镜检患者健康信息搜寻与决策参与行为现状及相关关系。结果拟行侵入性镜检患者健康信息搜寻态度(24.65 ± 3.31)分,信息需求(61.26 ± 5.21)分,信息来源(47.39 ± 7.97)分,获取信息障碍(25.73 ± 4.77)分;疾病决策参与能力总分(104.55 ± 21.56)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信息搜寻态度、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与疾病决策参与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为0.756~0.947,P<0.001);获取信息障碍与疾病决策参与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值为-0.217~-0.168,P<0.05)。结论拟行侵入性镜检患者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信息需求水平较高,但搜寻途径较为受限,存在一定程度信息获取障碍;患者信息搜寻态度越积极,疾病决策参与能力越强。建议医护工作者基于患者健康信息需求导向,依据其信息搜寻行为特点,对患者掌握资讯的不足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摆脱决策困境,改善健康结局。

  • 标签: 侵入性镜检 信息搜寻行为 疾病决策参与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与研发非计划性拔管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旨在为护士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法构建非计划性拔管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知识库,进行系统功能及界面设计。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3和0.86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58和0.492。最终构建的知识库包括导管评估模块、非计划性拔管评估模块、知识推理规则模块。目前知识库共梳理完成导管评估模块48个一级条目、9个二级条目、72个三级条目,非计划性拔管评估模块5个一级条目、12个二级条目、73个三级条目,40条知识推理规则。结论非计划性拔管临床决策系统改变了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警的实施方式,优化了管理流程,实现了院内系统交互,可以基于个体化进行动态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辅助护士进行临床决策,促进护理管理的安全化。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绪效价对早期生活应激和非早期生活应激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筛选出早期生活应激被试(早期生活应激组,n=30)和非早期生活应激被试(非早期生活应激组,n=30),比较两组在不同效价的情绪状态(积极、消极、中性)下爱荷华博弈任务中的决策表现。用SPSS 23.0软件对各条件下的两组被试决策表现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随后的Sidak或Dunnett T3事后检验。结果(1)早期生活应激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1,58)=4.35,P=0.04,偏η2=0.07],早期生活应激组比非早期生活应激组更倾向于风险规避[(27.20±6.95)次,(23.53±9.18)次];(2)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显著[F(2,116)=3.45,P=0.04,偏η2=0.06)],两组被试在消极情绪下产生了比积极情绪下更强烈的风险偏好[(26.38±9.09)次,(23.88±7.58)次]; (3)早期生活应激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F(2,116)=0.72,P=0.49,偏η2=0.01],情绪对早期生活应激组和非早期生活应激组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早期生活应激和情绪效价均会对个体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情绪效价对决策的影响并不会随着早期生活应激的有无而变化。

  • 标签: 早期生活应激 情绪效价 风险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普通高校的249名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决策困难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和主动性人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平均得分为(58.10 ± 8.98)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与职业认同感、主动性人格均呈正相关(r=0.187、0.581,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接受过职业辅导和主动性人格得分是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共解释38.0%的变异量。结论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情况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可通过增加职业辅导课程、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主动性等方式降低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

  • 标签: 护理硕士研究生 职业决策困难 职业认同感 主动性人格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基本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写作快速康复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患者在整体的护理效果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正确、恰当的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多学科 协同护理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协同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协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协同组患者LVEF、NT-proBNP水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协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其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并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自护能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透析龄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组织中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的差异,以及研究高糖处理对原代HPMCs内SGLT1、SGLT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透析龄将PD患者分为4组:0年组、>0~2年组、>2~4年组和>4年组。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PD患者腹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腹膜HPMCs及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的表达。从腹透液中提取并培养原代HPMCs,高糖、高渗培养液处理HPMCs 0 h、12 h、24 h、48 h、72 h及96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PMCs的SGLT1、SGLT2蛋白含量,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0年组PD患者壁层腹膜光滑连续,可见一层扁平HPMCs;>0~2年组PD患者HPMCs较0年组减少;>2~4年组PD患者HPMCs体积增大,数量减少;>4年组PD患者腹膜明显增厚、纤维化明显,HPMCs几乎不可见。免疫组化显示,随着透析龄增加,HPMCs内SGLT1、SGLT2蛋白表达逐渐下降(P<0.05);腹膜上血管壁增厚,但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60 mmol/L葡萄糖处理原代HPMCs,可以先上调(0 h、12 h、24 h),后下调(24 h、48 h、72 h、96 h)SGLT1的表达(P=0.029);高糖处理对原代HPMCs中SGLT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和透析龄的增加可导致HPMCs数量减少,活力下降,SGLT1、SGLT2表达下降,但对腹膜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质类 钠-葡萄糖转运体1 钠-葡萄糖转运体2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56例,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展开评价,计算护理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造口皮肤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自护能力评价对照组自护概念、自护意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护水平评价平均(127.28±4.76)分,优良率为75.00%,研究组平均(153.67±6.59)分,优良率为89.29%,研究组平均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皮肤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对照组皮肤变色5例(17.86%),侵蚀2例(7.14%),组织增生3例(10.71%),研究组变色2例(7.14%),组织增生1例(3.57%),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后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结直肠癌 结肠造口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行结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6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胃肠外科常规性护理方案,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自护概念、自护责任感及自护技能评分、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结肠造口后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预后,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结肠造口患者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作者: 李幼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多维度协同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选取我院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为了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和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方案,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管是从护理安全,护理态度,护患关系,还是从护理环境来看,都整体表现为研究组患者占有更大的优势,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操作时,优先选择多维度协同护理的方案,可以在提高临床工作质量的情况下,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护理质量
  • 作者: 麦丽开·乌布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疏勒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三科,新疆喀什地区 844200
  • 简介: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36例慢阻肺患者作为厍对象,均为2022年2月-2023年1月间疏勒县人民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协同护理(观察组,n=18),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18),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总结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优势。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AⅡSMSRS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行为、认知、环境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中引入协同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预后,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慢阻肺;自护能力;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职能日益突出,其工作内容、工作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区分,但是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融合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本篇文章也将聚焦于此,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背景,分析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可行性,结合当前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路径,对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领域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 标签: 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 纪检监察 协同监督
  • 作者: 魏丹 张琪 舒晓 杨子敬 周玉兰 陈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41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学院,自贡 643000,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临终医疗决策是终末期患者治疗照护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决策情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前景理论是重要决策理论之一,其认为个人基于参考点位置不同,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从而做出不同的临终治疗选择;而参考点选择因人而异,受个体的特征、认知、经验、心理特质、所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故本文基于前景理论,从个人、心理、社会环境3个方面对终末期患者的临终决策偏好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照护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临终医疗决策 前景理论 终末期 决策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管理应当充分遵循个体化原则,但由于日益增长的患者数量、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医师在临床决策过程中难以做到个性化治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出现为实现糖尿病个性化治疗创造了机会和途径。CDSS理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40年前,近年来,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CDSS结合,促使CDSS的性能不断提升,更智能化的CDSS得以开发并运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文就近几年糖尿病CDSS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临床决策支持 个性化治疗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本期讲座中,付丽教授从乳腺癌的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关系、乳腺及乳腺癌组织的影像学表现与相对应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乳房切面与MRI的对比等几个方面,对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乳头腺管形成为主)、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实性、推挤性生长)、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单细胞、条索状生长为主)和特殊类型乳腺癌的病理诊断,结合实际病例进行了全面讲解,为相关类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决策树建立完全性川崎病(cKD)的辅助诊断模型,并评估其在不完全性川崎病(iKD)中的诊断价值,以利于iKD的早期准确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临床资料,共计200例,分为cKD组(51例)、iKD组(54例)和感染性发热(IF)组(95例)。以cKD和随机半数IF患儿的辅助检查指标构成训练样本数据集;以iKD和剩余半数IF患儿的辅助检查指标构成验证样本数据集,然后进行决策树算法分析,生成cKD的临床诊断决策树,将生成的决策树模型在验证样本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并计算模型的检测效应值。结果本研究中共24项辅助检查指标用于构建决策树诊断模型,对其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后发现,16项指标在cKD和IF组间以及17项指标在iKD和IF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KD与IF训练样本数据集中,构建出以红细胞沉降率>35 mm/h、N末端心房脑钠肽前体≥315 pg/ml、CD3-/CD19+%≥2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8.5×109/L为要素的辅助检查决策树模型;在iKD与IF的数据集中验证发现,该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0.947,特异度为0.96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59。结论基于cKD的辅助检查指标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是iKD与IF有效鉴别方法之一,为iKD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策略支持。

  • 标签: 川崎病 感染性发热 决策树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以浙江省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实践为基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医共体政策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浙江省出台的医共体建设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初始指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两轮修改完善,采用优序图法计算指标权重值。结果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医保支付、人事薪酬、价格改革和财政财务的权重值分别为0.406、0.281、0.141和0.17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能够从政策协同的角度为我国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为相关学者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卫生政策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 政策协同 指标体系 浙江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构建完善的脑卒中康复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来自进行脑卒中康复联动管理的3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列入试验组,将来自其他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列入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70(63.72±3.97)岁,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试验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0(64.21±3.54)岁,接受信息化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认知和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征求患者和照顾者对临床医护及家庭签约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数据分析采用t、t,、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为(80.77±6.76)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70.53±6.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6个月后早期症状和应急处理认识、按时服药、定期康复锻炼评分分别为(27.48±1.28)分、(26.52±1.36)分、(29.07±0.34)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19.50±0.79)分、(20.16±0.88)分、(20.52±0.5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4、21.497、77.420,均P<0.001);出院时两组患者和照顾者对医护人员很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和照顾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9,P=0.012)。结论信息化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模式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连续、系统、全面及全程的康复干预,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信息化医联体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日常生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