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骨小梁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颅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4~62岁,平均45.6岁;患者均接受了后路寰枢椎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侧块关节间植入3D打印融合器。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寰齿前间距(ADI)、颈髓角(CMA)、齿状突尖距钱氏线距离(DOCL),并观察侧块关节的融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6.5 min(85~190 min),透视次数平均9.4次(6~21次),出血量平均82.3 mL(50~210 mL)。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梗死等并发症,未出现内置物断裂、移位、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获18~42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JOA评分、ADI、CMA、DOCL由术前的(8.33±0.98)分、(8.66±1.64)mm、119.63°±4.15°和(9.66±2.15)mm分别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14.17±1.03)分、(2.63±0.59)mm、153.76°±7.88°和(2.07±0.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3D打印骨小梁融合器辅助后路内固定在治疗颅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中能够实现满意的复位,维持关节间隙的撑开高度,疗效满意。

  • 标签: 扁颅底 寰枢关节 骨排列不齐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序贯式健康教育为指导的助产干预对产后盆功能及应激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的孕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助产干预,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序贯式健康教育为指导的助产干预。比较两组产后3个月、6个月的盆肌力,干预前后应激情绪变化,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控制效果,产后3个月、6个月性功能变化。结果产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盆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各项性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序贯式健康教育为指导的助产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功能,缓解应激情绪,同时降低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产妇 序贯式健康教育 助产干预 盆底功能 应激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盆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关闭盆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腹膜组(对照组,4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56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裂开分别为2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χ2=6.077,P=0.033)。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疝0例,盆腹膜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分别为7、8、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3;χ2=5.079,P=0.033;χ2=4.085,0.043)。结论LAPR关闭盆腹膜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膜 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
  • 作者: 颜密 李渠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014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常见于需要机械通气和氧疗的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BPD通常长期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基于许多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MSC-EVs)可替代间充质干细胞作为BPD的有效治疗策略,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对MSC-EVs治疗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分子机制,并已取得成果。现对近年来在MSC-EVs治疗BPD的作用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MSC-EVs治疗BPD的价值。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MVD)动物模型中比较SPECT与PET心肌血流定量指标,以明确SPECT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雌雄不拘、体质量(20±5) kg的萨能奶山羊7只,通过微球栓塞建立CMVD动物模型。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第1天行一日法静息+ATP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动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DMPI),并于造模后第2天行一日法静息+ATP负荷13N-氨水PET DMPI。对比造模后SPECT与PET显像的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心肌血流储备(MFR);并将造模后与造模前SPECT定量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7只实验羊中4只显像完全。造模后SPECT和PET测得的实验羊左心室(整体)的RMBF (ml·g-1·min-1)、SMBF(ml·g-1·min-1)与M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2±0.27和1.29±0.20;0.74±0.19和0.99±0.26;0.53±0.16和0.76±0.10;t值:3.121、1.195、1.930,均P>0.05);在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SPECT和PET测定的RMBF、SMBF和MFR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182~2.734,均P>0.05)。Bland-Altman分析示SPECT与PET检测上述定量指标的一致性较好,2种方法测定RMBF最多相差0.63 ml·g-1·min-1,SMBF最多相差0.66 ml·g-1·min-1,所有点均在95%一致性界限以内;MFR最多相差0.56,有14/16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内。造模后与造模前SPECT所测左心室RM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0.27和1.57±0.36;t=0.166,P>0.05),而造模后左心室SMBF和MFR较造模前减低(0.74±0.19和2.34±0.89,0.53±0.16和1.39±0.31;t值:3.836、6.309,均P<0.05);SPECT测定的LAD、LCX及RCA造模前后相关指标比较结果也与上述类似(RMBF t值:0.191、0.235和0.195,均P>0.05;SMBF和MFR t值:0.411~19.911,均P<0.05)。结论SPECT DMPI与PET DMPI测定的CMVD动物模型RMBF、SMBF、MFR一致性好;SPECT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可以评估CMVD的血流灌注情况。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山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会阴盆三维超声检查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结构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产后复查的32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就诊的无生育或流产史的8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产妇产后盆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动作下的盆参数,包括盆膈裂孔面积(HA)、盆膈裂孔左右径(LR)及盆膈裂孔前后径(AP);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缩肛状态下盆参数的变化率,包括盆膈裂孔面积变化率(As)、盆膈裂孔左右径变化率(Rs)和盆膈裂孔前后径变化率(Ps)。结果观察组产后6~8周盆外部结构异常发生率为91.25%(292/320),盆内部结构异常发生率为47.19%(151/320)。观察组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动作下HA、LR、AP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缩肛状态下As、Rs、P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三维超声可评价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结构变化及肛提肌收缩功能变化,对产后盆疾病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会阴 盆底三维超声 阴道分娩 产妇 盆膈裂孔结构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有两次分娩史的经产妇(二孩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对盆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盆功能检查的2 357例二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数据,并进行盆表面肌电评估。依据不同分娩方式组合下两次分娩间隔时间与盆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进行曲线拟合,求得分娩间隔时间-肌力的函数方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最大曲线下面积和相对误差率验证函数方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57例产妇,以两次分娩方式分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共589例;阴道分娩-剖宫产组,共480例;剖宫产-剖宫产组,共1 273例;剖宫产-阴道分娩组,共15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为二次曲线,取Ⅰ类肌纤维肌力>35 μV、Ⅱ类肌纤维肌力>40 μV时适合的分娩间隔时间: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为6~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为5~10年,剖宫产-剖宫产组为1~11年;其中二次曲线达到峰值的年份为: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7~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7~8年,剖宫产-剖宫产组6年。各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曲线的最大曲线下面积均>0.6(P均<0.05),相对误差率平均为4.909%。结论二孩产妇盆功能随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先升高再下降,呈二次曲线形态,出于保护盆功能的角度考虑,二孩产妇的分娩间隔时间取6~8年为宜。

  • 标签: 生育间隔 盆底疾病 危险因素 接生,产科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入路和经额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入路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纵裂入路手术作为经额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入路和经额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入路和经额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入路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纵裂入路手术作为经额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入路和经额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上颌窦提升高度(AH)的不同所对应的容积变化规律,为临床评估上颌窦外提升所需骨移植材料的容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5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束CT(CBCT)影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78(58.3±12.3)岁。利用Mimics 21.0软件重建上颌窦三维模型,通过Materialise 3-matic 9.0 Research软件切割获取上颌窦不同提升高度对应的容积。观察上颌窦提升一定高度(4~12 mm)所对应的容积,并对各提升高度所对应的容积进行侧别间及性别间比较;采用Pearson法对上颌窦提升高度的不同与容积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上颌窦提升容积与提升高度的理论方程。结果当上颌窦提升高度为4~12 mm(间隔1 mm,取整数)所对应的上颌窦的提升容积分别为(0.41±0.12)、(0.62±0.17)、(0.85±0.23)、(1.13±0.31)、(1.43±0.38)、(1.76±0.46)、(2.11±0.55)、(2.11±0.55)、(2.88±0.77) cm3,各提升高度对应的容积左、右侧别间及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颌窦提升高度与提升容积之间呈正相关(r=0.866,P<0.01)。将性别、侧别、提升高度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上颌窦提升容积与提升高度的理论方程:提升容积(cm3)=0.31×提升高度(mm)-0.96,经回归方差分析,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R2=0.750, F=669.258, P<0.01)。结论CBCT可以快速获取上颌窦三维模型,并且可以根据上颌窦提升高度准确预测上颌窦提升容积的量,为临床种植术前评估所需骨移植材料的容积提供指导。

  • 标签: 上颌窦 上颌窦底提升容积 上颌窦底提升高度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移植材料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经历两次停滞与恢复,而对细胞周期停滞与恢复的调控直接影响单倍体卵子的形成。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由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组成的复合物可以激活或抑制下游相关分子,Cyclin B的含量周期性变化可控制卵母细胞维持在该时期或进入下一时期,调控减数分裂的进程。传统观念认为,Cyclin B1是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核心细胞周期蛋白,但近来的多项实验结果证明,Cyclin B2和Cyclin B3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调控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围绕Cyclin B蛋白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B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 简介:摘要病原体在多种宿主间跨种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对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严峻挑战。本文通过介绍传染病生态学理论方法,回顾和总结了通过环境-宿主-传染病动态数学模型研究病原体、宿主以及环境的交互作用,量化环境对疫情趋势、传播媒介以及病原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范式;并以我国姬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为例,介绍了传染病数学模型在疫情实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了新的监测指标与预警方法。

  • 标签: 动物传染病 数学 疾病模型, 动物 环境-宿主-传染病动态模型 传染病生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会阴超声测量3种生理状态下肛直肠角(ARA)的变化与产后女性盆器官脱垂(PO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同期(产后6~8周)检查盆底超声的147例女性,测量并分析其超声数据,按照诊断标准分为POP组与对照组。测量在静息状态下、最大缩肛状态下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ARA,比较3种生理状态下两组间角度变化的差异,分析最大Valsalva动作下ARA变化状态与POP的相关性。结果最大缩肛状态下ARA较静息状态时减小(χ2=42.64,P<0.001),最大Valsalva动作下ARA较静息状态时增大(χ2=38.43,P<0.001)。在3种生理状态下POP组与对照组间ARA及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最大Valsalva动作下ARA较静息状态减小时患有POP的风险增高(OR=2.690,95%CI=1.074~6.739,P<0.05)。结论最大Valsalva动作下ARA减小可能增加POP风险,可将最大Valsalva动作下ARA变化纳入POP的超声观察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盆底器官脱垂 产后期 肛直肠角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侧颅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侧颅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做好早期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加强胃管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瓣血管危象;观察与预防颅术后并发症,预防颈动脉破裂出血;做好多重耐药消毒隔离及终末消毒措施;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早发现早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出现颅脑术后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结论针对侧颅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 标签: 侧颅底 上消化道出血 多重耐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胃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研究组)42例,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有脾大或脾功能亢进,术中常规切除脾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7±41) min比(143±27) min,t=2.81,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食管胃静脉曲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5)。研究组术后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5%、10%,对照组术后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15%、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27、4.31,均P<0.05)。结论食管胃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更彻底、再出血率低,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道出血 吻合术,外科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侧颅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侧颅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做好早期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加强胃管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瓣血管危象;观察与预防颅术后并发症,预防颈动脉破裂出血;做好多重耐药消毒隔离及终末消毒措施;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早发现早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出现颅脑术后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结论针对侧颅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 标签: 侧颅底 上消化道出血 多重耐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参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接诊的419例产后6~8周行盆检查女性,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208例)和剖宫产组(211例)。记录阴道分娩次数。另选择200例未生育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内外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结果阴道分娩组静息、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大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静息、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组静息、Valsalva状态下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静息膀胱颈角度、Valsalva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随阴道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阴道分娩次数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剖宫产均对女性盆功能和结构产生一定影响,阴道分娩影响更为显著,且随阴道分娩次数增加,盆功能和结构损伤加重。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可为女性盆结构和功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分娩 盆底超声 盆底功能 盆底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CK组和PK组在建模后3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2.5 mg/kg,连续注射14 d。建模后第15天行旷场实验,第16天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7天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水平,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下简称树突棘)的变化。结果在旷场实验中,4组小鼠探索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N组比较,PN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降低(P<0.05);与PN组比较,PK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多(P<0.05),海马组织BND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结论PTSD模型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减少有关;氯胺酮可增加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提高树突棘密度,从而缓解PTSD小鼠的焦虑抑郁样症状。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氯胺酮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物补片与直接缝合在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后修复盆缺损的会阴相关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ELAPE术后生物补片和直接缝合修复盆缺损的会阴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限定在2007年1月至2020年8月。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经肠镜病理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进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研究类型:关于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采用生物补片和直接缝合方式修复盆缺损,并对两种盆重建方式进行术后会阴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对照研究;(3)干预措施:试验组直肠癌患者使用生物补片修复ELAPE术后盆缺损,对照组直肠癌患者采用直接缝合方式;(4)结局指标:纳入文献需至少包含以下术后会阴并发症之一:会阴伤口感染、会阴伤口裂开、会阴疝、慢性窦道、慢性会阴疼痛、排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研究;(2)原始数据不完整或错误,以及无法获取原始数据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盆重建方式的会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总体会阴伤口并发症、伤口感染、伤口裂开、会阴疝、慢性窦道及会阴慢性疼痛(术后12个月)等。最后评估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括2项随机对照研究和3项观察性研究,共计纳入650例患者,其中399例采用生物补片重建,251例采用直接缝合。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直接缝合相比,生物补片重建能显著降低术后会阴疝发生率(RR=0.37,95% CI:0.21~0.64,P<0.001);两组间的总体会阴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发生率、慢性窦道发生率以及会阴慢性疼痛(术后12个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直接缝合相比,生物补片重建ELAPE术后盆缺损具有会阴疝发生率较低的优势。

  • 标签: 生物补片 直接缝合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盆底重建 会阴并发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诊断为CTPV且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行TIPS预防再出血的患者6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总结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支架通畅、肝性脑病及生存情况。结果在67例CTPV患者中,56例(83.6%)患者成功行TIPS术。单独通过颈静脉入路15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肝入路33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脾入路8例。TIPS术后平均门-体静脉压力梯度,从(28.09±7.28)mmHg降至(17.53±6.12)mmHg(P<0.01)。平均随访(23.91±12.35)个月,累计无出血率87.0%,支架通畅率81.5%,肝性脑性发生率27.8%,累计生存率88.9%。11例未成功行TIPS术的患者中死亡4例,再次出血4例。结论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