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动态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4例DV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1、15天D-二聚的含量。结果发病时间(t)在t<3、3≤t<7、7≤t<11、11≤t<15、t≥15范围内的DVT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5.71%、96.88%、91.67%、75.00%、60.00%。患者在溶栓治疗第1天时D-二聚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治疗后第1、3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随后D-二聚水平呈下降趋势,第7天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11、15天D-二聚含量继续下降,与溶栓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动态监测对于急性DVT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并无明显特异性,在DVT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指导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及溶栓疗效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动态测定
  •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人工全髋关节对于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间采用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假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3例患者进行随访,Harri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状态,通过SF-36健康量表了解生活质量,通过骨盆X线观察假周围骨溶解状况.结果有效随访38例患者共49髋,平均随访(52.5±17.3)个月(36~85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的(50.9±11.4)分(10~73分)提升为(92.9±6.6)分(67~100分)(P<0.05),SF-36量表术后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除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股骨假松动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例患者出现非典型性髋关节异响外,其他患者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陶瓷-陶瓷摩擦界面的假可为初次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提供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假中期生存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陶瓷制品 髋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定量CT(QCT)对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查找出发生椎压缩性改变时QCT测量骨密度值范围,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应用西门子CT的骨密度测量软件及模,对60岁以上女性存在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16.9±15.2mg/ml。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27.7±13.3mg/ml。结论骨质疏松是引起椎自发性压缩性改变的主要因素,而体重越大椎越容易发生自发性压缩性改变。所以60岁以上女性,应注重骨密度检查,提早预防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椎压缩性改变和脊柱畸形的形成。

  • 标签: QCT 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 压缩性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的8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治愈,治愈率95.3%,通过疼痛数字分析仪器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p<0.05,术后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四维一”培训管理体系对保健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成效。方法将保健护理人员所需的四个维度,即护理技术、专业理论、政治素养、服务意识,与培训过程(培训-带教-帮扶-独立)有机结合,使得培训过程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收集实施“四维一”培训体系前后3年,新护理人员培训情况、临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情况、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离职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施前后,新护理人员理论、技术操作及病区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急救管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感染监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理论水平、政治素养、服务意识及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维一”培训体系用于保健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实践,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培训效果及临床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确保优质保健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四维一体” 培训管理体系 保健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9例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在矢状位上生理曲度恢复,后凸角平均恢复7.5°,椎从术前的41%提高到术后的80.3%,VAS和ODI在术后3个月与术前和术后3天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早期下地行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微波治疗扁桃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扁桃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患者实施微波治疗,B组患者在微波治疗基础上,辅以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扁桃癌的临床治疗中,同时实施放疗和微波治疗,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热疗-放疗综合疗法是治疗扁桃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扁桃体癌 放射治疗 微波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切割术(PPV)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切割术的83例(95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切割术加眼内光凝术,并根据具体情况加行巩膜外环扎、巩膜外硅胶垫压、C3F8填充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力改善56只眼,其中Ⅳ期11只眼(84.62%),Ⅴ期24只眼(64.86%),Ⅵ期21只眼(46.67%)。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术后视力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8,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继发性高眼压、玻璃体腔再出血、并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切割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尽早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愈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光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儿童腺样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腺样肥大患儿的16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腺样厚度(A)和鼻咽腔宽度(N)。结果所有80例患者CT均可见咽后壁软组织肿块,咽间隙及咽旁间隙变窄,A/N比值增大。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安全准确,可以直观发现儿童腺样肥大,并可了解肥大程度,了解气道阻塞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和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携管出院及居家养老的慢性病携管患者的护理现状,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式合作管理模式在携管患者中的应用,并从其一化管理的角度,总结携管患者后期护理实践成果。为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逐步加强社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携管 医院&mdash &mdash 社区&mdash &mdash 家庭 一体化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接受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期间我院一共有800例患者接受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其中共有820只患眼,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05者795眼(99.4%),≥0.3者760眼(95%),≥0.5者628眼(78.5%)。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角膜水肿92眼(11.5%),术后暂时性高眼压10眼(0.13%),人工晶状未能一期植入者10眼(0.13%),术后散光小,均在0.5D以下,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中白内障患者接受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减轻成人扁桃切除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80例扁桃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程序。所用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alanalogescales)对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5天的疼痛指数进行评估,每天评估2次。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实验组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缓解成人扁桃切除术后疼痛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疼痛 认知行为疗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界值。方法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界值调高到1μ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高龄
  • 简介:目的利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强化术时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对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确诊为OVCF并行椎强化术的45例患者(59个椎)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其注入骨水泥前后不同时间点凝血四项和纤溶组合的值,术中透视及术后行X线和(或)CT检查,将患者分为骨水泥渗漏组与非骨水泥渗漏组,分析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后凝血功能变化的异同.结果在所有时间点,渗漏组及非渗漏组患者的APTF、PT、PT-INR、FIB数值、3P值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各时间点的数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注入骨水泥后,两组的D-Dmier值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渗漏组在骨水泥注入后不同时间点的D-Dmier值均要比注入前的D-Dmier值显著增高(P<0.05),与非渗漏组同一时间点的D-Dmier值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渗漏组中,骨水泥注入后3min的D-Dmier值与注入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骨水泥注入后1h及3h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椎强化术注入骨水泥可引起D-Dmier值升高,骨水泥渗漏可能会加速D-Dmier的升高,并可能加大其升高的幅度,骨水泥渗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血液凝固 经皮椎体强化术 骨水泥渗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腺样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8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2月201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0例,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将采用腺样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单纯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从一般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两组平均年龄无差异,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过程中,研究组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成功率为70.00%。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复发及感染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腺样体切除 鼓膜置管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骨折固定、生物型远端固定加长柄假治疗高龄VancouverB2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假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骨折固定、生物型远端固定加长柄假治疗老年VancouverB2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假周围骨折13例,年龄72~89岁,平均81岁。结果本组随访24~60个月,平均49个月。股骨假固定可靠,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按Harris评分标准,平均为85分(73~92分)。结论采用骨折固定、生物型远端固定加长柄假治疗高龄VancouverB2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假周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高龄 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