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我们需要全面评估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在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的安全与舒适。基于此,以下对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发生 相关影响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侧脑室外引流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方法:研究筛选的案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筛选案例时间点: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从该时段抽取50例,以实际红篮球划分均等两组,对照组开展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侧脑室外引流,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优,可见差值(P<0.05)。GCS评分观察显示差值治疗前无意义(P>0.05)。观察组GCS评分治疗后差值可见统计价值(P<0.05)。有效率观察显示观察组比值更高,可见差值(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控制效果明显,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保证生命安全,临床应用优势明显。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核磁共振影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关节镜检查,80例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中,阳性患者70例,阴性10例,核磁共振影像检查阳性69例,阴性11例,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MR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0例患者中,共160个半月板,损伤半月板共132个,其中I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为22个、30个、55个、25个;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出损伤129个,I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为21个、29个、55个、24个,2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影像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核磁共振影像检查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和FMS联合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10月-2023年9月本科接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n=72)。试验组采取康复护理和FMS联合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自主排尿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排尿时间和残余尿量: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联用康复护理和FMS法,病人的自主排尿时间更短,尿路感染发生率更低,残余尿量也更少。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FM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镇静策略,研究组予以EGDS镇静策略。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氧代谢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镇静72h的RASS评分、APACHE II评分显著更低,GCS评分、BIS指数显著更低(P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病情严重程度 血流动力学 脑氧代谢
  • 简介:摘要:肩袖损伤是老年人常见的肩部疾病,常伴随肩峰撞击征的发生。微创治疗是通过微小的切口或针孔来治疗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征,具有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短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当前微创治疗老年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总结近年来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讨论微创治疗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相关领域的医疗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老年肩袖损伤 肩峰撞击征 微创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肩袖损伤患者联用物理疗法+运动康复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接受物理疗法,实验组则联用物理疗法+运动康复,对比组间治疗优良率和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和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肩袖损伤患者联用物理疗法和运动康复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物理疗法 运动康复 急性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的20例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试验对象,在科学随机原则的指导下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10例。选择开放直视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常规组患者予以治疗,对观察组则采取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方面的数据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予以治疗,能够显著缩小患者切口长度,并有效控制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预后,建议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损伤 椎弓根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实施早期规范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周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前蛋白水平,观察患者营养支持期间腹泻、胃潴留、恶心呕吐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经早期规范化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前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营养支持期间无腹泻、胃潴留、恶心呕吐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   结论:早期规范化营养支持有效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促进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早期规范化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脊柱损伤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予以治疗,按照术前、术后30min以及术后1个月三个不同时间节点,细致观察并记录患者椎体高度、占位情况以及Cobb角数值,并依据Frankel分级统计不同程度患者例数,比较不同时节点数据结果。结果 入选患者在术后椎体的压缩高度以及展位率、Cobb角指标的数据结果较之于术前均显著降低。Frankel分级层面,20例患者在其术后一个月内的A、B、C、D级比例较之于术前显著更低,而E级比例较之于术前则显著更高,且两者间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加以推广。

  • 标签: 短节段 椎弓根固定术 急性脊柱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终结遗留损伤的CT分型与法医临床鉴定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8月份,结束时间为2023年8月份,研究时间为一年。纳入研究患者的数量为40例,对所有患者行终结遗留损伤的CT分型并给予法医临床鉴定分析,明确损伤的情况,结合范围定量相结合CT-VA分型确保伤残等级认定的准确性。结果:通过遗传损伤的CT分析,可能提高伤残等级认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期间,行终会遗留损伤的CT分型,结合法医的临床鉴定,可以明确患者的伤残等级,具有较强的客观和公正性,值得提倡。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终结遗留损伤 CT分型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空肠管营养护理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接诊重症颅脑损伤病人(n=10)。试验组采取鼻空肠管营养护理,对照组行胃管营养护理。对比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关于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40.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用鼻空肠管营养护理,病人的营养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价值 鼻空肠管营养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促醒护理干预的应用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3.9本院收治的4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将其采用乱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早期促醒护理干预模式)和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恢复清醒时间、GCS昏迷指数以及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恢复清醒用时更短,GCS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小(P<0.05)。结论: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早期促醒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清醒的时间,预防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ICU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早期促醒护理 恢复清醒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置管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在picc置管后行胸部X线片定位法,观察组置管中行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置管完成后行胸部X线片定位法(只做验证),对比两组picc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率与异位率。结果 对照组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73.3%,异位率26.7%,观察组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96.7%,异位率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置管中导管异位率最低,管路尖端最佳位置率最高,减少患者接触辐射的风险,节约调管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费用,加快治疗进程,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胸片定位法 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早期引入集束化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院内罹患脊髓损伤且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资料,遴选出50例(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期间就诊)。依托随机性工具完成分组:25例执行基础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另25例患者则收入观察组,执行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依次对比两组膀胱容量、尿残余量、满意度等多项测定值。结果:两组患者膀胱功能较护理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成效更为可观,组内患者平均膀胱容量与康复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相比居更高水平(P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损伤手术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损伤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脑损伤偏瘫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1年6月-202年5月实行,在神经外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脑损伤康复,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项目以护理评价、护理满意程度为主。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各个阶段内护理工作的完成度及相关人员在护理监管中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模式价值的认可度及护理后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强化了患者自主护理意识,脑损伤偏瘫康复程度更高。

  • 标签: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 脑损伤偏瘫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皮肤护理在危重症患儿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危重症患儿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并减少患儿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结构化皮肤护理 小儿 危重症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01-2022.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49例可能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5例,前者采取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式,后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长更短,自身病情改善程度和压力性损伤知识掌握程度均更好。结论:当具有压力性损伤患病风险的患者接受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