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型伤口支架在泌尿外科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 100例尿道狭窄术后康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改良型伤口支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时间、疼痛程度、舒适度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时间、疼痛评分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3)。结论:使用改良型伤口支架能有效保持会阴部伤口干燥,减轻患者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利于导管固定和引流,保障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术后 改良型伤口支架 术后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静脉置管换药方法经改进后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行深静脉置管换药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8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取常规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感染率、置管所用时间、管道脱落等各项数据。结果:B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3例(32.50%),Ⅱ级的有4例(10.00%),Ⅲ级0例,A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5例(37.50%),Ⅱ级的有6例(15.00%),Ⅲ级的有2例(5.00%),差异较大,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7.50%(3/40)明显小于A组30.00%(12/40),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行深静脉置管换药的患者采取经过改良后的置管方法,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在置管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幅度提升置管的稳定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的推行。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改良方法 临床效果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型鸭嘴夹在微量泵使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68例需用微量泵输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在护理输液时,用常规方法使用微量泵,观察组使用微量泵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改良型鸭嘴夹。比较两组预计与完成输液的时间、输液执行单的丢失率、治疗期间的舒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际输液结束时间(52.32±4.31)小于对照组的(60.3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型鸭嘴夹 微量泵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会阴缝合中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2月间,本院内产后需会阴缝合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分娩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分对照组(单号日期分娩,250例)、观察组(双号日期分娩,2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间断缝合技术,观察组应用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比较两组产后会阴疼痛评分、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会阴伤口线结反应、产后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会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甲级率、会阴伤口线结0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性生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会阴缝合中,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可有效减少会阴线结反应,减轻产后会阴疼痛感,促进会阴伤口愈合,还可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缝合 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 会阴疼痛 伤口愈合 伤口线结反应 产后性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方法择选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管理,观察组采用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观察对比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跌倒率,跌倒损伤率分别为2.94%、0%,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坠床率,坠床损伤率分别为2.94%、0%,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可降低跌倒/坠床率,防止跌倒/坠床所致的损伤。

  • 标签: 跌倒/坠床 持续预警管理 儿科病房
  •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随着行业发展数据信息数量的增加,为了从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并由此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有效依据,需要结合大数据环境构建更为完善的缺陷监测和预警模型。本文在了解国内外医疗缺陷监测和预警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分析如何构建医疗缺陷监测和预警模型。

  • 标签: 大数据 医疗缺陷 预警模型 数据发掘 医保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方法: 择选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管理,观察组采用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观察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跌倒率,跌倒损伤率分别为2.94%、0%,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坠床率,坠床损伤率分别为2.94%、0%,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可降低跌倒/坠床率,防止跌倒/坠床所致的损伤。

  • 标签: 跌倒/坠床 持续预警管理 儿科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警护理在急性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接受预警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各种症状的缓解时间。结果: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警护理手段应用于急性肺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获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预警护理 急性肺炎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治疗中,实施安全预警护理方案,对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差异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由20例患者组成。对于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安全预警护理,对护理效果与安全性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参照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干预方面,可应用安全预警护理方案,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护理干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预警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急诊室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7d和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17日-2013年8月14日在医院急诊室首诊的年龄≥18岁的NSTE-ACS患者.计算患者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NSTE-ACS);并随访6个月,记录7d、6个月的MACE情况,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评分对患者短期和中期MACE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105例NSTE-ACS患者.BANACH评分与TIMI评分相比,BANACH评分对患者7dMACE的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948,95%CI(0.887-0.982)vsAUC=0.646,95%CI(0.547-0.737)],AUC差别为0.302,95%CI(0.004-0.599),P〈0.05;两种评分均能良好地预测患者6个月MACE的发生[AUC=0.847,95%CI(0.763-0.910)vsAUC=0.689,95%CI(0.592-0.776)],AUC差别为0.157,95%CI(-0.0847-0.399),P〉0.05.结论BANACH评分对NSTE-ACS患者7dMACE的预测价值高于TIMI评分.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NSTE-ACS患者6个月内MACE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BANACH评分 TIMI评分 预测价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分层护理管理期间应用重症护理评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10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重症护理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分层护理管理期间应用重症护理评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护理评分 重症监护病房 分层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