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改良PPH术式在环状混合痔中临床应用价值,对63例混合痔粘膜改良环切吻合术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满意率96.2%。术后6例患者(9.5%)有轻微疼痛,2例(3.2%)疼痛明显,给口服镇痛药逐渐缓解,5例(7.9%)尿潴留,给术后导尿管导尿,两天后缓解,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平均住院天数7天左右,无1例复发。结果表明,使用改良PPH术式治疗混合痔,具有适应症宽、安全性高、损伤小、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改良PPH 混合痔 平行齿状线 荷包缝合 可扩大治疗范围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传统单侧钢板法实施治疗,观察组选择改良双钢板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优良率为44.3%;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优良率为64.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来说,选择改良双钢板法实施治疗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改良双钢板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推车上层中部改良即将推车上层中部制造一个活动式的排便洞,在推送危重病人,下肢瘫痪病人,以及不能下床的病人时,能方便这些病人就在推车上排便,这对下床困难的病人有很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推车改良有利排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腋臭的优势。方法本组共34例腋臭患者,均采用沿腋窝皱襞皮肤纹理方向的改良小切口,术中肿胀麻醉,翻转皮瓣,直视下剪除大汗腺,术毕加压包扎,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32例痊愈,术后满意,出现并发症2例,1例切口延迟愈合,l例血肿,经对症处理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满意率94.1%。结论小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腋臭,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瘢痕隐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腋臭 肿胀麻醉 小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时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对24例行剖宫产术中发生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应用改良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治了后产后出血停止。避免了切除子宫、无术后并发症、子宫复旧、月经复潮均无异常。结论改良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便、止血迅速可靠、无需特殊器械、成功率高、无术后并发症,是剖宫产术中发生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及有效的止血方法。

  • 标签: 改良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腮腺良性肿瘤(不含腮腺混合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6),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腮腺切除术,治疗组采取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高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及观察对比,改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依从性。方法将15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2.5ml注射器抽药,排气到针头乳头部位,更换为1ml注射器针头,腹壁皮下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每次注射均采用垂直注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观察2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减少了皮下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改良
  • 简介:摘要患儿耳鼻喉手术全麻术后护理不当可引发误吸、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小儿适当卧位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本院耳鼻喉术后患儿共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90°的侧卧位与去枕仰卧,头偏一侧进行比较,对患儿术后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及烦躁情况等进行分析,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改良的体位用于全麻术后患儿是安全的,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

  • 标签: 全麻 耳鼻喉手术 术后改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施行改良之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6例,平均住院日为4-5天。结果306例临床治疗有效、安全,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结论该项技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及经济实用。

  • 标签: 改良腹腔镜术 胆囊切除术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分析内瘘早期失败的原因。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收集了我院肾内科2011.1~2015.12年156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计算术后6~8周累积初级开放率、内瘘失败率,分析内瘘早期失败的原因。结果术后6~8周累积初级开放率98.08%(153/156),内瘘早期失败率为1.92%(3/156),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3例。结论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改良手术方法,开放率高,手术创口小,并且操作简便、易于学习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手术切口 连续缝合 开放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方法回顾自2009年3月~2012年5月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45例髌骨骨折的患者。结果,经6~12个月随访45例骨折愈合,优30例、良10例、可5例。结论改良克氏张力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利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带孔克氏针 张力带 内固定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方法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距离引流管口10cm处,取3M弹力胶布15cm×2.5cm采用“高举平台法”将引流管粘贴于皮肤上,注意调整引流管方向低于引流管出口,去除常规的别针固定;对照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胶布松脱及脱管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管牵拉痛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管改良固定方法明显优于别针固定法,可减少胶布松脱及脱管发生率,减轻引流管牵拉引起的疼痛。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固定法 弹力胶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病例56例,对其分别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进行比较,改良小切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伤口美观等优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传统甲状腺瘤治疗疗效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各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并总结早期宫外孕诊断的经验。方法82例疑似宫外孕患者就诊后常规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β-HCG测定、阴道后穹窿穿刺和尿妊娠试验,记录患者测定阴性、阳性患者例数及比例。结果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β-HCG测定、阴道后穹窿穿刺、尿妊娠等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4.3%、96.3%、97.6%和59.7%。最终有72例确诊为宫外孕。结论β-HCG测定和阴道后穹窿穿刺阳性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其次,尿妊娠阳性率最低。临床应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综合诊断宫外孕。

  • 标签: 宫外孕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腹腔镜、血β-HCG、孕酮测定、阴道超声等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率得到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尽管当前诊断异位妊娠有多种方法,但最佳诊断方法还是早期血HCG检测、孕酮检测结合早期阴道B超检查。

  • 标签: 异位妊娠 激素测定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早期的釉质龋主要表现为牙面出现白垩色病损,其主要病理表现为釉质表层相对完整而表层下脱矿严重1。在正常釉质中存在一个矿化程度高的表层结构,该结构厚度约为30μm,釉柱少但排列更加紧密,同时较下层釉质具有更强的抗酸性。在早期釉质龋发生时,相对完整的表层也并非真的完整。釉质表层上出现直径约0.1~0.5μm的微小孔隙,这些孔隙直达釉质深层,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系统,为酸的扩散、矿化物的进出提供了通道。

  • 标签: 龋病 早期釉质龋 侵入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在肺结核咳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肺结核咳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预警评估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咳血的停止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咳血量也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抢救率高于对照组,窒息率和再咳血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能够促进病人有效止血,减少咳血量,同时降低窒息和再咳血的发生率,提高抢救率。

  • 标签: 风险预警评估 肺结核 咳血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