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改良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方法,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单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囊放气,双日采用改良方法放气。结果改良组患者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定时气囊放气过程中,适当调整抽气速度和容量,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气囊放气 不良反应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神经肌肉电针刺激疗法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效果逐渐得到认可。但该法需要电极与病人皮肤接触,病人需要裸露皮肤,在寒冷的冬季穿脱衣裤容易使病人着凉。为方便病人穿脱衣,预防受凉、感冒等,我们在传统衣裤基础上,改进了一套便于治疗的衣裤,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后遗症 衣裤 应用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传统置入法存在失败率高、易导致并发症等问题;鼻胃管插入后,对其位置的确认是胃管置入术的重要环节,其置入深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后期的营养、给药能否成功,误入气管则会导致其他并发症。本文对改良胃管置入法、胃管位置的确认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管置入术 位置确认 改良法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静脉套管针改良硅油注入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6月行玻璃体手术需要注入硅油的患者316例,非盲法按随机号分成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150例,手推硅油组166例。改良套管针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管道注入硅油,手推硅油组采用穿刺针手推注入硅油。结果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用油量(6.4±4.2)ml,手推硅油组用油量(6.8±3.9)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次数及眼压平稳维持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优于手推硅油组。结论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系统在硅油注入术中应用使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较手推硅油方法明显减少,在维持术中眼压平稳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硅油 套管针
  • 简介: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灌肠是解除病人便秘的有效治疗措施,也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为提高其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我们对灌肠器进行了改良,用吸痰管连接输液器代替一次性灌肠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一次性灌肠器 有效治疗 便秘 改良 临床应用 排便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术患者治疗中,探究改良侧卧手术体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探究治疗改善措施。方法:分析结果在对比上具备有效性,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人数为86位,这86位患者收治时间在2018.01月~2020.12月之间,根据手术体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侧卧手术体位),观察组(改良侧卧手术体位)。对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呼吸情况进行对比,探究改良侧卧手术体位的优势。结果:对比分析整理后发现,采用观察组的摆放时间明显缩短,可以减少患者皮肤受压程度,对患者造成的神经损伤更少,p<0.05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采用改良侧卧手术体位,可以使医务人员更方便的进行各种操作,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手术体验。

  • 标签: 改良侧卧手术体位 患者舒适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冲吸式口护牙刷在经口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良Beck口腔评分、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及口腔护理操作时间。结果:实施口腔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d首次口腔护理前,干预组改良Beck口腔评分及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均有随口腔护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实施口腔护理后第3、5d改良Beck口腔评分及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口腔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口腔护理可改善口腔卫生,减少病原菌的定植并降低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口腔护理 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护理时,选择随访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间接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应用传统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随访护理配合的患者为实验组,每组75例研究样本。护理结束以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恢复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另外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完成后,由医务人员记录患者的手术质量,并评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康复护理相关差错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实施后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随访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状况和心理状态。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治疗 放疗 化疗 随访护理 护理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3例,在其静脉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期间,采用预警护理管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也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静脉治疗 预警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全面评估预警体系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00例实行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全面评估预警体系护理风险管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差别较大(P<0.05)。 实验组中有31例患者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对照组中有 51例患者出现护理安全事件,比较差别较大 (P<0.05)。实验组中有 5例患者出现护理纠纷投诉,对照组中有 12例患者出现护理纠纷投诉,差别较大( P<0.05)。 结论: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使用全面评估预警体系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面评估 预警体系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三级预警系统预防产后出血的实践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前收治的45例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预防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后开展三级预警系统的5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以及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平均次数;对两个时间段各随机抽取1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问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以及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平均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三级预警系统 产后出血 预防价值 实践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 作者: 刘海珊 李晓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8-10
  • 出处:《国际护理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
  • 机构: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 简介:目的: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繁重且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ICU患者分层护理中通过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对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力资源分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120例,将其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ICNSS评分系统进行分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ICU治疗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死亡率为1.67%,参照组死亡率为11.67%,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ICU治疗时间为(3.27±1.12)天,参照组ICU治疗时间为(4.16±1.35)天,实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起,参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起,实验组护理风险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护理纠纷事件1起,参照组发生护理纠纷事件8起,实验组护理纠纷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67%,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分层护理中应用ICNSS评分系统,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护理结局。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治疗痛苦,还为患者节省了更多的治疗费用。通过ICNSS评分系统合理配置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的工作分配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明显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获得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U患者;分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所发挥的干预指导作用,以提高小儿护理质量与水平。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小儿危重病患者 50例,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结合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分析入院不用时间段患儿护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患儿入院治疗和护理时间越长,危重病护理评分分数往往越高,这也说明小儿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显效患者共 例,有效患者 例,无效患者 例,总有效率为 。结论:针对小儿危重病实施护理评分法,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客观、深入、合理的评价,这样也有助于采取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对症护理,其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儿护理水平,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更好的帮助患儿恢复健康,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危重病 护理评分法 小儿护理 干预指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 9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5月间,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两组各有患者 45例,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产后抑郁评分上看,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7.78%,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84.44%,从护理满意度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其产后抑郁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剖宫产 产妇 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