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形成是血管类疾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作为诊断静脉的首选检查方法,常规超声无法精确判断其形成时间,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最新弹性成像技术可提供较常规超声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本文就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静脉形成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急性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静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浅静脉近端方式给药,对照组给予静脉局部穿刺方式给药,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给予急性下肢静脉患者浅静脉近端给药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给药途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NICU病人下肢静脉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并穿弹力袜、肢体气压治疗、康复训练等专科护理。结果通过穿弹力袜、肢体气压治疗、康复训练专科护理有效的预防了下肢静脉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

  • 标签: 神经外科NICU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产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性护理,对比两组剖宫产妇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干预组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骨伤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静脉形成的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分别护理后,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并发静脉,观察组组中只有1例,两组静脉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23.3%和3.3%,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临床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明显预防下肢静脉形成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下肢骨折 并发深静脉血栓 预防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中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预防性术中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将同一时期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纳入参照组,予以常规术中护理。就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开展分析对比。结果下肢静脉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术中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手术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静脉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股浅静脉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ICU患者存在较多发生下肢静脉的高危因素,对其预后有严重不良影响,故必须做预防工作。为此,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ICU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静脉(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妇科肿瘤手术后DVT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后DVT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DVT的发生率低(X2=1.049,p﹤0.05)。结论及时、系统、正确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骨科下肢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等预防双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静脉、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流速度。结果观察患者术后,2例发生静脉形成,其中1例于术后2天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立即进行彩超检查发现股、浅静脉均出现栓子,经进行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好转。5例出现下肢肿胀。对照组5例出现下肢静脉,9例出现下肢肿胀,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静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2组股、腘静脉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出院前)观察组股、腘静脉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稳定其情绪,增强对手术的治疗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显著减少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下肢静脉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下肢静脉的形态、部位、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67例患者共72条患肢存在下肢静脉,其中单侧发病62例,双侧5例,左下肢静脉48例(66.67%),右下肢静脉24例(33.33%),其中完全栓塞42例(62.69%),部分性栓塞25例(37.3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可重复、实时等优点,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血栓形成,是临床诊断下肢静脉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下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下肢静脉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对策以及护理后的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下肢静脉形成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51例的干预组、51例的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护理对策。观察结束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以及患者的恢复效果等。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常规组的缩短(P<0.05)。结论护理对策在下肢静脉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仅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影响显著,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溶栓治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und,CD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56例疑似为DVT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患者均采取CDUS检查(设为A组)和静脉造影(DAS)检查(设为B组),并比较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取得的结果。结果A组检出53例静脉,检出率为94.64%;B组检出56例静脉,检出率为100.00%。若将DAS检查作为金标准,A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2.86%,诊断灵敏性为96.08%,特异度为60.00%。结论CDUS用于DVT诊断中的实用性强,灵敏性高,能为DVT的诊断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干预,探讨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的方法。方法通过对78例手术中,5例下肢静脉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并对预防措施落实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静脉发生率由6%下降至0。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落实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静脉(DVT)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64例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宣教、早期功能锻炼等预防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回访3~6个月。结果164例下肢骨折患者无一例发生DVT。结论采用宣教、早期行主、被动活动、密确观察患者肿胀情况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DVT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治疗对下肢静脉并发肺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中并发下肢静脉合并肺栓塞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综合综合治疗,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同时采取抗凝与溶栓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本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3.33%(28例),其中治愈率为80%(24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治疗下肢静脉并发肺栓塞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患者呼吸、心率等基本体征与血气指标,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脊柱骨折治疗的60例患者,术后均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有显著效果,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术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采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措施进行骨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进行骨科手术的围术期合理护理,能够有效的减低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