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全关节置换术措施,对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术后静脉形成对其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术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高。结论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得到有效预防。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特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自愿来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74例患者,依照患者本人的护理意愿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37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形成,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未实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下肢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7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下肢静脉形成7例,发生率为18.91%;观察组患者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静脉形成1例,发生率为2.70%;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常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F-36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护理期间下肢静脉形成情况,结合临床实际探究切实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51例恢复良好,预后良好率为92.73%,4例发生下肢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7.27%。结论腹部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影响因素诸多,护理人员在围术期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能够切实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腹部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静脉(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n=71,采用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71,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静脉发生率与参照组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护理方案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本院12例接受骨折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患有静脉的几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有静脉的几率为16.67%,对照组患有静脉的几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3.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66.67%,两次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患有静脉的几率,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下肢骨折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静脉的形成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及单纯纤溶酶治疗。在治疗后检测白介素(IL)-1、内皮素(ET-1)、IL-6、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D-D二聚体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介素(IL)—1、内皮素(ET-1)、IL-6、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D-D二聚体等各项指标检测上,两种治疗方法,都取得很大疗效,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纤溶酶治疗的效果,这说明将西药与活血化淤方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开来。

  • 标签: 活血化瘀方 纤溶酶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术后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4例采取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下肢症状(疼痛、肿胀、皮肤温度)评分、住院时间、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少于甲组,但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症状,预防患者下肢静脉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针对性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术,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及肺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期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静脉形成率,促进了患者恢复,使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消化道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患者术后下肢静脉预防过程中采用抗血栓泵,分析临床作用。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4年1月-2017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20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预防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预防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抗血栓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术后下肢静脉概率显著性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利用抗血栓泵有利于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下肢静脉概率。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下肢静脉患者10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于我院非下肢静脉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下肢各静脉内径及血流信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流速度均较观察组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可以通过观察静脉内径的改变及局部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对其进行诊断,诊断效果显著,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管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下肢静脉超声的临床诊断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诊治下肢静脉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其是否有血栓;然后观察其血管的内径,血栓的位置,大小以及回声,管腔里面的血流情况;治疗之后随访超声血管的再通情况。结果84例下肢静脉患者中有35例病变累及单只血管,在出院的时候,痊愈的患者有31例,其管腔完全再通,剩余的4例通过后期随访再通。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有53例,他们在出院之前进行超声复查,发现其血管变细,管腔只有部分再通,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出院一年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并发对侧下肢静脉的有4例,病情反复出现的有8例,剩下患者的症状都有良好的好转现象。结论通过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具有直观,准确,无创,可重复等特点,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患者的病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在已经成为了临床中诊断下肢静脉中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与临床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临床诊断 临床方法
  • 简介:(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600)摘要目的评价下肢静脉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及特点。方法对本院2011年前11月88例超声提示下肢静脉形成的病例,以灰阶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程度。结果左下肢血栓64例,右下肢血栓22例,双下肢血栓2例。完全性栓塞126部位,不完全性栓塞45部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无创、准确、高度敏感,在患病部位,左侧较右侧高发。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栓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64-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双腿存在静脉情况的病人实施彩色doppler设备诊查的具体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6例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接受doppler设备扫检诊查临床资料,对病人的扫检档案进行查阅,归纳诊查的结果并以此对doplper的诊查作用进行判定。结果56例病人的血栓情况皆在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中得到证明,利用doppler设备扫检后,确定40例周围型血栓,8例中央型血栓,8例混合型血栓。doppler设备的诊查报告基本和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大体一致P>0.05,本组只有1例初次诊查时漏诊,随后经第二次扫检确定为混合型血栓,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准确比率是100%,dopper仪器扫检的准确比率是98.21%。结论由于彩色doppler设备可以在扫描之下取得血管系统的成片,且成片质量很高能够直接观察到血栓出现的位置以及阻塞的详情,能够显著提高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诊查结果的准确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doppler设备 腿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下肢静脉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观察组超声检查结果;并对比两组下肢静脉管径测量结果。结果47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均为下肢静脉,检出率为100.00%,其中下肢静脉分布部位分别为股总静脉(25.53%)、股浅静脉(21.28%)、腘静脉(23.40%)、胫后静脉(19.15%)、腓肠肌静脉丛(10.64%);观察组下肢静脉管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检测有利于提高下肢静脉检出率,并可通过声像学表现对病情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栓塞症管理组的临床应用对预防VTE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成立了VTE管理组,通过建立规范的VTE管理和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预防护理流程和质量标准并对全院护士开展知识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VTE的认知水平,规范对VTE预防护理的管理。并于2015年7月建立网络信息上报平台,以对全院VTE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积极探索建立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骨科为VTE的高发科室,选择2016年及2017年入住我院骨科的患者,统计其VTE发生率及有症状血栓发生率。结果通过VTE管理组的规范化管理,临床护士进行早期评估、预防和积极有效的干预来预防、减少VTE的发生。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VTE发生率为3.23%,2017年降至3.20%,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7.55%,2017年降至为2.79%(P<0.05)。其中关节外科2017年上半年发生了34例静脉,下半年仅发生了2例静脉。结论VTE管理组承担着院内VTE护理的全过程管理,对临床起到了支持、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规范院内VTE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VTE护理,从而减少了VTE的发生,同时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借助科学的管理工具,VTE管理组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临床VTE预防护理水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科护理 小组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护理运用于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20例下肢静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护理运用于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