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患者女,4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6小时。加重伴发热2小时收入院。入院前病人曾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量中等,无咖啡样物,无腹泻及粘液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体查:神志清,急性痛苦病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无减弱,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以麦氏点为重,未扪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细胞癌 阑尾类癌 外科病理学 嗜银 阑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TA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PHCC)的价值。方法将96例P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热化疗灌注与TAE联合治疗,B组采用常温下化疗灌注与TAE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天及30天肝、肾功能变化,治疗前、治疗后7天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30天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依据RECIST标准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每间隔30天重复治疗1次,第3次介入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总生存期。结果治疗后3天A、B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B组高于A组(P〈0.01),但治疗后30天较治疗前无变化,而A、B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近期疗效评价A组临床有效率75.00%(36/48),B组39.58%(19/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提高,而B组治疗后下降。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P〈0.01)。结论热化疗灌注联合TAE是治疗PHCC的有效方法,且对肝功能影响仅为一过性的。

  • 标签: 肝肿瘤 灌注 化学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正>背景:分子靶向治疗(TMTs)已经展示了其通过降低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大小治疗肾细胞(RCC)的肿瘤学活性。目的:评估TMTs对下腔静脉瘤栓的减瘤作用。实验设计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TMT治疗RCC的多机构患者数据。通过影像学手段测量瘤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肾细胞癌 下腔静脉 瘤栓 肾癌 研究对象
  • 简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是目前治疗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的主要方法之一[1]。但膀胱具有高复发率,其术后需要定期门诊随访来巩固治疗。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本院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患者门诊随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今后加强对这类患者的门诊随访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门诊随访 相关因素分析 癌患者 表浅性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简介:摘要 随着高通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快速发展,癌症标志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越发广泛。肝细胞是第三大死亡原因的全球癌症,在中国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将101例早期肝细胞患者蛋白质组学数据作为发现数据集,根据不同的预后特征将患者分成术后预后较好/较差的Ⅰ型/Ⅱ型。对发现集运用数据预处理、筛选差异蛋白、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特征等方法,获得多蛋白标志物组合。在159例肝癌患者组成的独立验证集上,基于这些标志物组合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通过一致性聚类方法确定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肝细胞(HCC)介入治疗中对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82例介入治疗的HCC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低机械指数超声谐波造影、常规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增强CT和(或)MRI检查,记录病灶数目、大小,观察病灶内血供.结果82例患者介入治疗前二维超声及CDFI共检出病灶119个,超声造影共检出病灶142个;治疗前后超声造影显示病灶范围均较二维超声所示增大;病灶内血流信号检测以超声造影最准确.结论超声造影能较好地评估HCC介入治疗的疗效.

  • 标签: 造影剂 肝细胞癌 超声检查
  • 简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s)家族的一员。通过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表面。GPC3突变导致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症(SGBS)。GPC3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细胞及血清中表达,包括肝细胞(HCC)、黑色素瘤和卵巢透明细胞。GPC3是H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GPC3与WNT形成复合体,激活经典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抗GPC3的单克隆抗体GC33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评估。人源化的hGC33单独用药或者与索拉菲尼联合治疗晚期或转移期肝癌患者,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 标签: GPC3 HCC 肿瘤标志物 免疫治疗 WN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及其前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宫颈及其前病变筛查,细胞学报告采用TBS分级系统,ASC-US以上的病变为细胞学异常。对异常病例随访宫颈活检结果,验证细胞学检测的准确性。并统计2004年传统宫颈涂片的结果,与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异常病例检出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008年共进行3064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学异常139例(占4.54%),其中ASC-US50例、SC-H25例、LSIL24例、LSIL-H4例、HSIL30例、SCC3例、AGC3例。2004年共有1430例传统巴氏涂片,异常病例15例(占1.05%),其中巴氏级8例、巴氏级5例、巴氏级2例,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传统涂片异常病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与活检结果总体符合率为89.7%。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筛查中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涂片,临床效果满意,与组织学对照准确性高。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 传统巴氏涂片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患者多层螺旋CT及MRI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2020年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患者80例,研究分析所有参与研究的原发性肝细胞患者的CT及MRI临床影像资料。结果:单发病变组织的有65例,平均病变组织直径(4.12±0.43); CT检查结果中60例患者病变组织出现动脉期轻度强化;MRI检查结果显示 T1WI扫描出现低信号的有23例;MRI增强扫描主动脉期出现轻度强化的是22例;门静脉期明显强化的有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MRI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疾病的临床诊断非常具有价值,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值得推荐。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多层螺旋CT MRI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临床诊断时,将MRI以及CT检查应用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患者61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给予患者CT以及MRI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以及MRI均是临床上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疑应用价值,虽然各自具有优缺点,但相较于CT诊断来说,MRI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CT检查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临床诊断 利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龄膀胱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1年12月,该时间段内从我医院泌尿科抽选出206例膀胱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次新鲜中段尿检出膀胱阳性率为68.45%(141/206),第二次新鲜中段尿检出膀胱阳性率为76.21%(157/206),差异比较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膀胱诊断中,第一次新鲜中段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诊断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高龄患者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肤基底细胞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2.10-2023.10期间我院收治皮肤基底细胞患者46例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等平均纳入对照组、联合组,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对比组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疗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免疫功能指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皮肤基底细胞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可实现对免疫功能的调节,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手术治疗 皮肤基底细胞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子宫根治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磷状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子宫颈磷状细胞患者88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子宫根治术,研究组患者术前使用新辅助化疗后在进行子宫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放疗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1.25±5.21)min,术中出血量(214.15±10.21)ml,平均淋巴结切除数量(20.11±1.01)个,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11.21±6.75)min,术中出血量(284.21±15.25)ml,平均淋巴结切除数量(20.01±1.22)个,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6.81为%,术后放疗率为29.5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1.81%,术后放疗率为65.90%,P<0.05。结论对早期子宫颈磷状细胞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结合子宫根治术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和放疗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子宫癌根治术 子宫颈磷状细胞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球蚴病是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也叫包虫病。骨桥蛋白(oste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最早在骨基质中被发现,参与骨基质的矿化和中吸收。OPN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从其所受调节的复杂多样性到其参与的各种病变过程中的复杂性,为各种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靶点和方向。更加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包虫病。

  • 标签: 骨桥蛋白 棘球蚴病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保留突行椎管减压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6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保留突椎管减压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腰腿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腰腿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显著,P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保留棘突 椎管减压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细胞因子检测在子宫内膜治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1-12 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 EC 患者 46 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筛选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女性 10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及研究组患者不同分期 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 protein, CRP) 、肿瘤坏死因子- α (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白介素 -6 ( interleukin -6,IL -6 )和干扰素 γ ( interferon -γ, IFN-γ )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 CRP 、 IL-6 、 IFN-γ 、 TNF-α 指标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C Ⅲ 期、Ⅳ期患者 CRP 、 IL -6 、 IFN-γ 、 TNF-α 指标高于 Ⅰ期、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细胞因子者 CRP 、 IL -6 、 IFN-γ 、 TNF-α 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治疗的预后情况及分期。

  • 标签: 细胞因子 子宫内膜癌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