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良性肿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单发囊性肿瘤手术效果理想,但位于脑干、脊髓等重要部位大型、实质性、多发性HB疗效仍欠佳。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中枢神经系统HB临床特征,并对手术治疗时机,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下调或过表达FOXR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影响。方法以正常脑组织标本为模板,PCR克隆FOXR2基因,并构建FOXR2过表达质粒;Westernblot检测FOXR2在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水平。用慢病毒系统构建稳定下调及过表达FOXR2脑胶质瘤细胞株;CCK8实验检测下调或过表达FOXR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速率影响。结果成功克隆FOXR2基因;WB检测结果显示稳定下调FOXR2U251细胞株及过表达FOXR2U87细胞株构建成功。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96h后下调FOXR2胶质瘤细胞增殖速率减少45.13%;相反,过表达FOXR2后,胶质瘤细胞增殖速率可增加43.98%。结论转录因子FOXR2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 标签: 脑胶质瘤 FOXR2 增殖
  • 简介:目的制备再程序化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再程序化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再程序化干细胞。体内实验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对照(A)组、单纯ADSCs移植(B)组Ngn2-ADSCs移植(C)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改变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实验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gn2-ADSCs移植组在运动功能评分、胶质瘢痕形成、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VEGF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Ngn2-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VEGF表达,最终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 简介:排尿障碍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后排尿障碍影像学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其影像学特征学习,从而对卒中后排尿障碍有更深刻理解。

  • 标签: 卒中 排尿障碍 影像学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探讨贝伐单抗(Avastin)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移植瘤瘤体血管生成影响。方法免疫缺陷RAG-KO小鼠,接种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胶质母细胞瘤U373-luc细胞7d后将合格载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PBS),低剂量贝伐单抗组,常规剂量贝伐单抗组,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每隔3d记录各组小鼠重量,荧光成像系统每周2次测量颅内肿瘤体积随贝伐单抗治疗进程改变。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取材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小鼠处死前一天抽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体血浆内VEGF水平显著下降,常规剂量高剂量治疗组前两周肿瘤体积明显减少,血管密度减低,但3周起肿瘤体积反弹。常规剂量与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贝伐单抗对人胶质母细胞移植瘤瘤体血管生成早期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血管密度,但随着治疗延长,肿瘤生长反弹。接受高剂量常规剂量贝伐单抗注射载瘤小鼠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单抗 血管生成萤光素酶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3~15分)临床资料。患者伤后1周内给予头部CT、MRI及SWI检查,结合CT及相位图排除气体、血管颅底伪影后,SWI图上低信号为脑内挫伤出血灶。分别记录MRI常规序列SWI探查到病灶数目、发生部位,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SWI对脑外伤微小挫伤出血灶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T及MRI普通序列扫描,特别是在伤后出现晕厥昏迷史或持续性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中更为明显。结论SWI比常规CT及MRI对MTBI患者脑内微小挫伤及出血灶检出有更高准确性客观诊断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
  • 简介:目的分析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接受伽玛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与只接受伽玛刀治疗患者近期肿瘤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患者生存率差别。方法总结2012-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收治83例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伽玛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40例(联合组),接受伽玛刀治疗43例(伽玛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比较近期疾病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及生存率差别。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42个月,随访率100%,联合组伽玛刀组治疗中患者6个月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74.4%(P〈0.05)、74.2%32.1%(P〈0.05)、56.4%12.4%(P〈0.05)。结论伽玛刀联合小剂量贝伐单抗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后近期肿瘤控制、生存质量提高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伽玛刀 贝伐单抗 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一种常见以阵发性、不自主面肌抽搐为特点功能性颅神经病变,在紧张、激动时易诱发,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其主要病因被认为面神经出脑干段(rootexitzone,REZ)受到责任血管压迫[1]。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angle,CPA)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也可导致HFS发生。面神经根部蛛网膜增厚、粘连导致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也被认为该病主要诱因[2]。针对该疾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针灸、神经阻滞等,但都无法做到完全根治。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因其对神经及血管功能能够完全保护,已成为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症状不缓解、颅神经并发症、脑损伤并发症甚至围手术期死亡等仍无法避免。影响手术效果因素多种多样,现就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影响因素 疗效 面神经根部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方法对临床初诊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后,取尿激酶50万IU稀释在50ml生理盐水中,先在1min内推注10万IU,再按1万IU/min泵入,每10min造影一次。50min泵完尿激酶,对再通者,停止溶栓;不全开通者再追加20万IU尿激酶;若血管还未开通或开通不理想,改用微导丝对血栓或栓子进行机械碎栓。结果采用选择性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相结合治疗方法,12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例溶栓后再闭塞。2例血管完全开通后合并出血。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出现脑梗死灶。结论对于基层医院,采取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碎栓结合方法救治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满意。

  • 标签: 急性 大脑中动脉 闭塞 动脉溶栓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以往认为本病及其罕见,发病率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3%,在NHL中不足1%。随着HIV流行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功能不全人群PCNSL增多,而且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发病率也快速上升,尤以男性为著。近30年来本病发病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脑胶质瘤,其增长速度无论在任何年龄组都居颅内各肿瘤之首,甚至超过NHL总体发病率。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特征 影像学 大剂量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总结外生型突入桥小脑角区胶质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外生型突入桥小脑角区胶质瘤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5例病理结果均为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3例,高级别胶质瘤(WHOⅣ级)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2~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结论突入桥小脑角区胶质瘤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以进行正确术前定性诊断;预后较颅内其他部位胶质瘤差,可能与后组颅神经并发症有关。

  • 标签: 胶质瘤 桥小脑角区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互动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来自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所属社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进行互动干预模式健康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干预后除遵医嘱服药维度外,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互动干预模式进行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一种行之有效管理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互动模式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不同分期压疮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蚕食”清创联合多种湿性愈合法治疗16例不同分期压疮,并加强基础护理,辅以营养支持、配合使用护理辅助用具、严格交接班等措施,观察压疮治疗效果。结果:16例压疮患者除2例因病情重、年龄较大死亡外均治愈,且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新压疮。结论:治疗压疮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全身营养状况、压疮局部伤口情况等灵活选择合理有效治疗及护理方法,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减轻护士压力及工作量。

  • 标签: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压疮 护理
  • 简介: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人出现步态失调和姿势不稳(posturalinstabilityandgaitdifficulty,PIGD)等轴性症状,并常因此摔倒致残,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目前左旋多巴类药物等内科治疗不能有效改善PIGD,而外科治疗中能够很好改善PD常见症状(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僵直)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

  • 标签: 脚桥核 帕金森病 目标核团 深部脑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患者,分析病因与术后转归相关性,着重分析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间歇期放电、发作起始及术后EEG特征。结果8例患者以获得性病因为主。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多表现为慢波增多,患侧显著;发作间歇期双侧半球呈现多脑区放电特征;发作起始EEG改变多为弥漫性改变;术后复查EEG,1个月内以双侧放电居多,半年以上复查以患侧放电居多。结论头皮EE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检查手段,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癫痫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 脑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基于信息化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6-12月期间,首先采取焦点小组访谈法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表,之后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并形成有效上报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正式上线使用。结果: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应用可明显提高我院护理人员血栓防治管理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正确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可提高临床对血栓防治管理水平,降低患者痛苦;同时为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措施制度提供数据依据。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信息系统 上报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局部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桡动脉穿刺中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按照介入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前准备,皮肤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观察组术前10min给予干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涂抹,面积大小为4cm×5cm,作用10min后皮肤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两组患者均于穿刺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用中心监护仪记录患者穿刺前后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疼痛及穿刺前后心率。结果:观察组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穿刺后,对照组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局部涂抹经济、简便,可明显减轻患者桡动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性,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奥布卡因凝胶 桡动脉 穿刺 视觉模拟评分 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疗效分析治疗相关风险评估。方法统计2010-2015年收治以脑出血为表现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4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高压氧组21例常压氧组20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等量表对发病后90d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相关风险。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因素。结果高压氧组发病90d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压氧治疗次数高压氧组疗效影响因素(OR0.790,95%CI0.681~0.903,P=0.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有效且安全,治疗次数影响高压氧疗效因素。

  • 标签: 高压氧 成人 出血型烟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变化与手术预测之间关系。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55例轻中度TB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需要开颅手术分为手术组(8例)非手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之间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低于非手术组,其中APTT、FDPD二聚体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0.01);两组血小板计数、INR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中度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异常纤维蛋白原溶解与手术预测相关;临床应将其用于预测TBI患者手术需要及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