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残胃再发癌系指因胃癌行胃切除术后,残胃内再度出现癌灶,包括残胃的局部复发癌和残胃内新生癌[1]。1990~1999年我们对24例残胃再发癌患者行残胃,临床疗效满意。现从手术角度探讨残胃再发癌行残胃的意义。

  • 标签: 残胃再发癌 残胃全切术 治疗 胃癌 外科手术
  • 简介:先天性小耳、无耳畸形或由于外伤感染所致的耳廓缺损畸形.大多数是青年患者,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卑感,对容貌以及美感都有较高的要求。对恢复美丽的面容.有着强烈的愿望.对整形手术的效果尤为关注。我科自1985年12月2002年lO月进行17例耳一次再造手术,疗效显著,效果满意。

  • 标签: 全耳 再造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7例上腹斜切口经腹膜后途径肾癌根治。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术前经IVU、B超、CT检查明确部位及肾功能情况,持硬麻醉15例,持硬+全身麻醉12例,平卧位,患侧垫高45°,切口自十肋软骨处斜向下内至脐平面,分离腹外侧肌群,必要时切断,向对侧推移侧腹膜显露后腹腔,首先处理肾动静脉并清扫淋巴及脂肪组织连同肾周脂肪囊整块切除,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状发生。全部病例术后使用镇痛泵,未作任何辅助治疗。随访27例,12例于术后24-37个月,死于癌肿复发和转移,15例无瘤存活至今。3年生存率55.55%,5年生存率18.51%,效果良好。我们体会上腹斜切口经腹膜后途径肾癌根治,麻醉要求不高,仅持硬即可,必要时加用全身麻醉,便于术后镇痛;首先处理肾血管并清扫淋巴及脂肪组织,连同肾周脂肪整块切除,充分体现了手术无瘤原则,具有出血少、创伤小、胸腹腔干扰小、恢复快的优点,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腹膜后腔途径 整块切除 无瘤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镜男性乳腺增生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通过掌握乳镜相关设备、器械功能,术前与患者有效沟通、中与手术者密切配合,进行26例乳镜男性乳腺增生切除并回顾总结。结果顺利完成26例乳镜下男性乳腺增生切除。结论通过术前、中的配合以及良好的设备保障,可以有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展开。

  • 标签: 乳腔镜 男性乳腺增生 乳腺切除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介绍镜甲状腺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镜下经胸部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疾病15例.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中出血量约20~50ml,手术时间平均140(60~180)min.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4~5d出院.结论镜甲状腺切除不仅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而且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颈部活动恢复快,有显著的美容效果.

  • 标签: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内镜术 并发症 手术 临床资料
  • 简介:管压迫止血是临床上救治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随着生长抑素善得定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配合三管压迫止血,其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实施三管压迫止血过程中由于病人对有关知识的缺乏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之三管造成的恐惧、不适、术后不配合等,严重影响了三管止血的效果。

  • 标签: 三腔管压迫止血术 护理干预 行为干预 情绪干预 护理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75%;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坏死组织、胆同醇碎片、钙化成分等)。结论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中;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以适应更多部位的血管内支架成形

  • 标签: 椎动脉 狭窄 颈动脉 术中 并发症 支架置人术
  • 简介:动脉夹层分离是病变严重,表现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虽发病率低,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3年3月至2000年9月我院收治了6例,现将本病患者行主动脉造影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造影术 分离患者
  • 简介: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经验。方法对41例(45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治疗。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及溃疡均全部消失而无并发症出现。随访5~30个月共41条患肢,痊愈者37条,占90.24%,病情好转者2条,占4.88%。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CAS)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16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其中84例为CEA组;82例为CAS组。初级终点设定为术后30d内发生卒中、死亡或心血管意外,或随访6个月内的同侧卒中或死亡;次级终点为与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6个月内的重度再狭窄。结果CAS组有8例达到初级终点,累积发生率为9.8%;18例达到次级终点,发生率为22.0%。CEA组有10例达到初级终点,发生率为11.9%;16例达到次级终点,发生率为19.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S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CEA是相同的。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血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在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中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修复同时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患者11例12指,缺损面积0.5cm×2.0cm~2.0cm×4.5cm,中行静脉动脉化皮瓣10指,静脉动脉化皮瓣2指。结果除1例合并真菌感染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所有患者获得2~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皮质接近正常,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指,良7指,中2指,差1指,优良率为75%,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是修复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皮瓣 动脉化 手外伤
  • 简介:1996-03~1998-03,我院对10例急性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了溶栓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35~60y。双下肢者2例,中央型血栓4例,外周型血栓4例,混合型血栓2例。10例均为急性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3.5~8.5h。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下肢动脉血栓3例。10例都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有外伤骨折史者7例,有手术史者7例,在其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病者2例(肺癌1例、动脉粥样硬化1例)。深静脉血栓均有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皮肤颜色青紫、淤血,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患肢髌上10cm处较健侧增粗6~8cm,髌下10cm处较健侧增粗4~5cm。动脉血栓患者有皮温低,足背动脉动减弱或消失,患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动脉 溶栓治疗 患肢疼痛 尿激酶 肺栓塞
  • 简介:为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在犬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降压效果及验证其作用机制。将21只犬随机分为三组,烟雾吸入后,对照组(n=8),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n=9)吸氧(FiO2,0.45)+0.0045%(45ppm)NO,连续监测12h血循环动力学变化;正常组(n=4)不致伤,用于建立组织学对照。结果:吸入NO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主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TPR)无明显影响(P>0.05)。动脉血和肺组织环磷酸乌苷(cGMP)明显升高(P<0.01)。表明吸入NO可降低吸入性损伤肺动脉高压,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的机理为提高平滑肌细胞内cGMP水平。

  • 标签: 一氧化氛 吸入性损伤 高血压 环磷酸乌苷
  • 简介: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病人门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行门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动脉血中AⅡ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前血中的AⅡ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分流术后的AⅡ明显低于分流前(P<0.05),仍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结论分流术后AⅡ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术后腹水消失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门腔静脉分流术 血管紧张素Ⅱ 放射免疫分析
  • 简介:静脉阻塞综合征(SVCOS)是指各种原因的导致上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肺癌是SVCOS的最常见病因,病情来势凶,护理难度大,患者心理负担重。我科自1994年7月至今共收治12例肺癌所致上静脉阻塞综合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护理体会 综合症 肺癌 综合治疗 血液回流障碍
  • 简介:目的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方法 应用带涤纶环的双留置导管,为6例患者行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插入导管。结果 共行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插入6例,成功5例,失败1例。成功5例X光摄片证实,导管前端位于第二肋间,最高血流量可达350ml以上。测定瘘管再循环量为4.1%~19.7%,平均9.3%。结论 应用带涤纶环双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血流量高,并发症少。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血液透析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血流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时间长、刺激小、使用方便等优点,是急救危重病人、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建立有效通路的重要途径。颈外静脉置管固定较困难。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且限制了患者下肢活动,只适用于短期置管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易固定,监测中心静脉压准,但易形成气胸、心律失常并发症,具有一定风险。因此,需从多方面、多环节分析选择穿刺部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时间长、容易护理等优点。

  • 标签: 中心静脉 置管 观察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