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缝合肾部分切除术(SFPN)中不同功率单极电凝对猪肾的病理损伤程度。方法2018年4—7月,选取贵州小型猪9头,平均年龄3岁,平均体重48 kg。9头猪均行开放式SFPN,根据术中单极电凝止血功率不同分为60W、80W、100W 3组,每组各3头。手术取左侧与腰骶肌平行切口,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于左肾中极切除约2 cm×2 cm×2 cm肾组织,分别采用60W、80W、100W单极电凝止血,然后松开动脉夹观察创面出血情况,如有出血继续夹闭动脉夹后电凝止血,直至松开动脉夹后肾脏创面无出血,肾动脉夹闭总体阻断时间均控制在20 min。术中应用多路测温仪探针于距离单极电凝钩2 mm、5 mm、10 mm处和远离操作区域的肾上极垂直肾脏切面插入正常肾组织,测量温度。记录手术时间、肾脏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和上述测温部位的温度。术后第7天取术肾行病理检查,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9头猪手术均顺利完成,60W、80W、100W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1.2±5.5)min、(35.1±3.7)min、(31.3±2.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出血量分别为(35.3±4.1)ml、(21.4±4.7)ml、(15.3±4.1)ml,100W组和80W组出血量少于60W组(P<0.05),100W组出血量少于80W组(P<0.05);止血时间分别为(15.2±1.9)min、(10.1±1.4)min、(6.4±0.8)min,100W组和80W组止血时间少于60W组(P<0.05),100W组止血时间少于80W组(P<0.05)。3组距离电凝钩2 mm、5 mm、10 mm处的温度均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电凝钩10 mm处60W、80W、100W组的温度分别为(33.1±1.1)℃、(34.0±1.0)℃、(34.3±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各自肾上极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离电凝钩5mm和2mm处,100W组[(41.7±1.3)℃、(61.4±6.4)℃]和80W组[(38.6±2.4)℃、(50.3±6.0)℃]的温度高于60W组[(36.9±4.1)℃、(42.0±4.7)℃],且100W组温度高于80W组(P<0.05)。病理检查60W、80W、100W组创面病理损伤总深度分别为(7 323±50)μm、(8 119±100)μm、(8 896±40)μm,100W组和80W组深于60W组(P<0.05),100W组深于80W组(P<0.05)。结论在SFPN中,使用60W、80W、100W功率单极电凝对创面止血的效果均较满意。随着电凝功率的增加,止血速度更快,但是周围正常猪肾组织的温度更高,病理损伤总深度更深。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免缝合 电凝 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应用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对提高其急救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了急诊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在2018年7月~2020年4月期间入院,按照病案号分组,一组常规干预,一组采取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急救成功率、急诊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是93.33%(28例),急诊时间(10.09±2.32)min,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3.33%)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73.33%)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应用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缩短急诊时间,取得患者满意,建议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 急救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采取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时 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1 月 ~ 2020 年 2 月,纳入 75 例 创伤性休克患者, 其中 38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另将剩余的 37 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以常规方式护理。护理结束后 比较患者 抢救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率。 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的 抢救成功率分别 为 100 %、 86.48 %。 数据有差异, P< 0.05。对比两组患者 家属 满意率,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 97.14 %、 82.35% ,数据有差异, P<0.05 。 结论:在采取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时,对于 创伤性休克患者而言,可提高 抢救成功率和 家属 满意率, 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院前急诊护理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采取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时 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1 月 ~ 2020 年 2 月,纳入 75 例 创伤性休克患者, 其中 38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另将剩余的 37 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以常规方式护理。护理结束后 比较患者 抢救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率。 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的 抢救成功率分别 为 100 %、 86.48 %。 数据有差异, P< 0.05。对比两组患者 家属 满意率,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 97.14 %、 82.35% ,数据有差异, P<0.05 。 结论:在采取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时,对于 创伤性休克患者而言,可提高 抢救成功率和 家属 满意率, 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院前急诊护理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7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当作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分组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7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7例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比较2组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静脉输液 依从性 穿刺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b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2加权成像(T2WI)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靶点穿刺、临床病理学确诊并于穿刺前后1个月内行前列腺MRI检查的PCa患者41例,年龄49~89岁,中位年龄69岁。所有患者均行3.0T超高b(分别为2000、3000 s/mm2)的D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MRI成像。以前列腺靶点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对PC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各方法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结果41例患者中,PCa患者26例(通过临床结合穿刺点位置确诊为外周带PCa),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0.962(25/26)、0.962(25/26)、0.962(25/26)、0.923(24/26)、0.923(24/26),特异度分别为0.400(6/15)、0.667(10/15)、0.876(13/15)、0.800(12/15)、1.000(15/15),准确率分别为0.756(31/41)、0.854(35/41)、0.926(38/41)、0.878(36/41)、0.951(3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814、0.914、0.872、0.972(P=0.056、0.001、<0.001、<0.001、<0.001)。结论T2WI+DWI(b=3000 s/mm2)序列图像诊断PCa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在预测矽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中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4月,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14例矽肺患者(分为RRTI组105例和非RRTI组509例)为研究对象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Immuknon技术检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ATP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T淋巴细胞ATP在预测矽肺患者发生RRTI中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RTI的危险因素。结果矽肺患者RRTI发生率为17.10%(105/614);RRTI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ATP[(260.42±90.36)mg/L]明显低于非RRTI组[(413.66±138.7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9,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截断为284 mg/L,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8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T淋巴细胞ATP≤284 mg/L、通气功能损伤、血白蛋白<40 g/L和糖尿病是矽肺患者发生RRTI的危险因素(OR=2.126、1.217、1.164、1.125,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ATP低是矽肺患者RRTI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矽肺患者发生RRTI的风险。

  • 标签: 矽肺 三磷酸腺苷 反复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以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所接受的肠道病毒分界标准为基础,通过客观地比较全基因组/多聚蛋白两两相似,试图寻找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来对新的肠道病毒进行的分类。方法分析960株肠道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两两比对相似(pairwise identity scores,PIS)的频率分布图,观察在不同肠道病毒型别、不同种及不同属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分类界限,结合病毒聚类和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寻找能够区分肠道病毒不同种/属的标准。结果肠道病毒不同种间及与相近病毒属之间在全基因水平上存在比较好的PIS分类界限。多聚蛋白核苷酸PIS为0.657和0.536时可对肠道病毒进行可靠、稳定的种和属的分类。结论肠道病毒多聚蛋白核苷酸序列间PIS在种和属水平上具备明显的遗传边界,并能够简单、可靠地用于肠道病毒监测实验室新种属的初步鉴定。

  • 标签: 肠道病毒 全基因组 多聚蛋白 两两比对 遗传边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计算腹盆CT检查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盆CT检查患者512例。使用基于MATLAB开发的软件自动计算患者每个层面的水等效直径(dw)、体型转换因子(f)和SSDE,并求取其平均值。以双变量相关分析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和BMI与dw的相关性。将前二分之一病例作为模型病例分别建立体重和BMI与dw的回归方程,后二分之一病例作为验证病例,计算基于体重和BMI的SSDE(SSDEweight,SSDEBMI)。以MATLAB软件自动计算SSDE为参照,分别计算SSDEweight和SSDEBMI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结果年龄与dw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与dw呈弱相关(r=0.260,P<0.05);体重和BMI与dw强相关(r=0.879、0.851,P<0.05)。体重和BMI与因变量dw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w=13.808+0.184×weight,dw=11.142+0.618×BMI。验证病例SSDE、SSDEweight和SSDEBMI分别(13.55±1.66)、(13.84±2.03)和(13.83±2.02) mGy。以实际测量的SSDE为对照,所有验证病例SSDEweight和SSDEBMI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7%和1.87%;男性0.38%和2.75%、女性4.58%和0.43%;体重过低0.11%和3.32%、体重正常1.92%和2.06%、超重2.57%和1.57%、肥胖3.28%和-1.36%。所有验证病例SSDEweight和SSDEBMI平均均方根误差同为0.80 mGy;男性为0.65和0.67 mGy、女性0.98和0.59 mGy;体重过低0.73和1.03 mGy、体重正常0.74和0.66 mGy、超重0.85和0.79 mGy、肥胖1.10和1.32 mGy。结论体重和BMI均可作为dw的替代参数,用于计算腹盆CT扫描SSDE,但体重更适合于男性,而女性倾向于选择BMI。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水的不同手术处理方式对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成功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收的 86 例输卵管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3 例患者,一组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远端造口术加近端结扎术设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单一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远端造口术设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结果 研究组积水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下远端造口术加近端结扎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卵管积水 手术处理方式 复发率 妊娠成功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保护联合健康宣教干预对急诊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皮肤压痕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接受留置针管的急诊患儿3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9例。干预组予以静脉保护联合健康宣教,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皮肤压痕情况。结果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75.4%,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留置时间为(2.5±0.3)d,对照组为(1.4±0.2)d,干预组平均留置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皮肤压痕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9.0%,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中9例患者穿刺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2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输液渗漏、导管堵塞、脱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保护联合健康宣教干预应用于急诊患儿留置针穿刺中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及减少肤压痕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患儿 静脉保护 健康宣教干预 留置时间 皮肤压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急救时间、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计选取 78例,并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9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全程护理的 39例设为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从救治成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看,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重症 急救时间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治疗淤积性皮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2016年6—8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皮肤美容科接受治疗的淤积性皮炎患者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22~65(38.23±4.02)岁;病程2~24(10.38±2.05)个月。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LE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3组的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经皮氧分压、生活质量的差异。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0%,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色素沉着、瘙痒、渗出和脱屑等症状较康复新液组和LED组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P<0.05);除肢体疼痛外,联合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总健康得分均高于康复新液组及LED组。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未发生明显异常。康复新液联合LED红光对淤积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淤积性皮炎 康复新液 红光 氧分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护理干预对无痰肺结核患者引痰成功率及痰菌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无痰 肺结核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 。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引痰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 康复率及满意度影响,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4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7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不一致,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的抢救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的康复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75.71%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86%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康复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满意度 急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标记指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有诊断意义的临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9年间诊断的311例PTC和1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Cyclin D1、Claudin-1、CD56和Ki-67表达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PTC和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中Cyclin D1标记指数平均值为39.2%±29.5%(范围1%~95%)。Mann Whitney U检验显示,Cyclin D1在PTC和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标记指数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2%±22.5%对3.4%±4.2%, 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显示,诊断PTC的最佳临界为19.0%,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9.2%;诊断甲状腺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为5.5%,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87.5%,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89,95%CI 0.982~0.995, P<0.01)。以Cyclin D1标记指数≥20.0%(临界19.0%)为阳性表达,联合Claudin-1和(或)CD56在诊断PTC时灵敏度为83.0%~95.2%,特异度为100.0%。Cyclin D1标记指数数值和癌结节直径、结节数量、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Ki-67增殖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 D1标记指数≥20.0%是诊断PTC的可靠指标,<5%提示可能甲状腺良性病变;Cyclin D1联合Claudin-1和(或)CD56可作为诊断PTC的重要辅助指标;Cyclin D1标记指数数值与PTC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癌,乳头状 诊断,鉴别 临界值 Cyclin D1指数 Claudin-1 CD56 Ki-67增殖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使用“现状 -背景 -评估 -建议”(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1]在血糖汇报中的依从性。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护士在血糖汇报中应用 SBAR沟通模式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成果,进行讨论。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标准化沟通模式使用率提升至 78.6%,明显高于管理前的 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应用 SBAR沟通模式汇报血糖的依从性效果显著。

  • 标签: 品管圈 SBAR沟通模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H、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含量和离心条件对PEG4000粉末用于去除人C1酯酶抑制剂(C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羧甲基(carboxymethyl,CM)离子交换层析中洗脱盐离子浓度的筛选,分离活性与非活性C1-INH。方法向不同pH的C1-INH制备原料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PEG4000,于不同条件下离心后,用特定蛋白检测仪对离心后上清液中IgM和C1-INH含量进行检测,确定PEG沉淀法纯化C1-INH的最佳条件。将离心后上清液调节pH后作为CM离子交换层析上样样品,使用不同盐离子浓度的洗脱液对活性C1-INH进行分离,确定最佳的盐离子浓度。结果在弱酸性pH(6.8)下,当PEG4000质量分数为12%,离心条件15 000×g、25 ℃、20 min时,IgM去除率>99%,且C1-INH的回收率>80%;在盐离子浓度为200 mmol/L时,产物中C1-INH的比活性最大(4.43 IU/mg),且绝大多数杂质蛋白得以去除。结论优化条件下,PEG4000能有效去除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且能保持较高的C1-INH回收率;CM离子交换层析能对活性与非活性C1-INH进行有效分离,并去除大多数杂质蛋白。

  • 标签: 聚乙烯二醇类 pH值 离心法 色谱法,离子交换 羧甲基纤维素钠 人C1酯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量化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根据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恢复率≥60%]49例和不良组(JOA恢复率<60%)53例,观察DTI量、术后JOA评分,分析DTI量化与JOA的关系。结果良好组存在T2WI高信号比例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χ2=17.21,P<0.01)。良好组术后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高于不良组,术后ADC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3.59、6.38,P<0.001)。两组术后λ∥、λ⊥比较无显著差异(t=0.592、1.321,P=0.554、0.189)。良好组术后JOA评分与JOA恢复率明显高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7.22、15.1,P<0.001)。经相关性分析得到,术后FA与术后JOA评分呈正相关(r=0.53,P<0.001),术后ADC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42,P<0.001),术后λ⊥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39,P=0.03)。结论DTI量化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关,DTI量化与术后JOA评分有关,DTI量化能够体现脊髓病理状态,并对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扩散张量成像 量化值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神经功能预后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本医疗机构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与警示,并以此指导本院进行胸部CT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的优化,控制CT受检者所受剂量水平。方法连续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胸部CT扫描的205 511例受检者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将受检者分为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改进前组为2018年度进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共90 507例,改进后组为2019年度进行检查的受检者,共115 004例。设定2018年度胸部CT辐射剂量分布的均值为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指导水平(DRL),第75个百分位数和第2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辐射剂量诊断参考范围(diagnostic reference range,DRR)的上限和下限,第97.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CT辐射剂量警示,超过DRR上限则认为辐射剂量偏高,超过警示则认为辐射剂量超高。根据2018年度胸部CT超高剂量扫描的原因分析结果,对2019年度受检者的胸部CT的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进行改进。统计改进前后行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肺癌筛查低剂量CT的受检者人次、偏高剂量扫描人次、超高剂量扫描人次、单次扫描剂量;统计改进前后因不同原因造成剂量超高的人次、占比。将改进前后两组受检者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改进后本院胸部平扫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8.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P<0.05),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P<0.05);改进后胸部增强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与改进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减少9.18%,其中胸部平扫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分别减少3.66 %、17.15 %,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增强CT受检者比率增加1.7%;改进后辐射剂量超高的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0.55%、1.06%、1.74%;超高剂量扫描的受检者中,改进后剂量可优化的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4.72%、31.49%、19.18%。结论建立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及剂量警示有助于推动剂量优化,降低受检者平均剂量,避免高剂量扫描。

  • 标签: 辐射 剂量 胸部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