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时间及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采用治疗,开通血管61例,开通率为72.6%,其中发病6h内开通率为83.6%(51/61),6-12h开通率为16.4%(10/61),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痊愈74例,痊愈率为88.1%,死亡10例,死亡率为11.9%。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的早期(3~6h内)应用治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6/0.0154)。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尿激酶(UK)疗效好、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溶栓治疗 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 护理 病后 梗死范围
  •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动脉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置管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采用动脉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导管置管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5例患者完成全程治疗,行动脉造影示血栓溶解后拔管。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导管脱出,改用静脉给药治疗。结论通过防止导管移位,保持导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及防止导管脱出等护理可以延长动脉导管留置的时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导管 动脉硬化闭塞 置管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对上述患者施行静脉治疗并进行系统护理,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过静脉治疗完成之后,患者的身体机能有明显改善,语言功能也在逐步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痊愈的为39例,显效的为32例,有效的为21例,无效的为6例。在上述患者中,有11例出现出血并发症(3例轻微牙龈出血,8例皮下瘀斑),5例在静脉治疗后六小时后出现继发性少量颅内出血,通过进行脱水降颅内压和对脑细胞进行处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在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脑的供血,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术前及时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对患者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介入溶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病症,其发生是多因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出现软化或坏死,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可在临床中表现出肢体活动受限、恶心、头晕、语言障碍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超早期治疗是指在急性脑梗塞发病6h内给予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疏通血管,改善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其实施有效护理是极为重要的。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溶栓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治疗的同时,辅以氧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镁剂等药物,可减少梗塞蔓延和再梗的发生,提高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冠脉再灌注 氧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治疗的效果。方法:把2021.2-2023.2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进行研究,通过患者到院先后顺序实施分组,常规组(常规治疗方法)(n=16),研究组(静脉治疗方法)(n=16)。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差异可见明显(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8,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可见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5例(93.75%),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治疗方法具有突出效果,不仅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能够使患者炎性因子有所改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推荐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术联合静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为时间节点,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静脉治疗,观察组40例基于此,联合DSA下神经介入术治疗,就两组血管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7.50%)较对照组(70.00%)高(P<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DSA下神经介入术与静脉相联合的方法来治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静脉溶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溶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置管与外周对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3年05月间3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外周治疗)(17例)和观察组(置管治疗)(18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大腿腿围差、小腿腿围差小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见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外周治疗相比,置管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可促进症状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可推广。

  • 标签: 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外周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患时间窗内和非治疗方案采用阿替普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内到我院神经内科就医的急性脑梗死病患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90 例急性脑梗死病患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病患每组各 45 例,其中对照组病患给予非常规治疗,研究组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患时间窗内 NIHSS 评分数值变化。结果:经临床治疗后,研究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其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82.22%),治疗前, 两组病患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病患 1.5(h)、2.5(h)、3.5(h)NIHSS 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阿替普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