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桥接动脉取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桥接动脉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0 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25 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均优于常规组( 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结合动脉内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结合动脉内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 简介:探讨介入联合取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8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留置导管微量泵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联合取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肯定,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血栓 肠系膜上动脉 溶栓介入 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桥接动脉取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桥接动脉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神经介入动脉取与静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本院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90例开展临床治疗研究,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4月。依据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介入动脉取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患者NIHSS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较本组入院及同期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神经介入动脉取栓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急性脑梗塞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一般采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现研究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取与静脉护理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此次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动脉及基底动脉取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按照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进行静脉(发病时间<6 h,静脉组)、动脉(发病时间6~24 h,动脉组)及基底动脉取联合支架植入术(发病时间>24 h,基底动脉取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动脉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组,基底动脉取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动脉组、静脉组(P<0.05)。结论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基底动脉取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基底动脉取栓 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治疗已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的使相关梗死血管再通。我在心血管科工作两年来所收治的数十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80%以上采用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的效果。根据这些病例我体会在前后做好护理工作,对于治疗的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静脉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2017年11月入住我院的并被我院医生确诊为脑梗塞的42例病人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的21例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21例患者则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内心焦虑或其它、并发症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心状态比较平稳,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的方法对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于在临床方面的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尿激酶对脑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75±4.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21.88±9.6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对脑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死亡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 标签: 脑血栓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 目的观察静脉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再通与未通及非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h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7%(37/56),6~12h为50%(5/10)。组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用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也是急诊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本病起病急、症状重,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甚至猝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急性期
  • 简介:标题阿昔单抗(abciximab)改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人)心外膜血流和心肌再灌注:来自TIMI14试验的观察结果。作者DeLemosJA,AntmanEM,CibsonCM,etalfortheTIMI14investigators

  • 标签: TIMI 14 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10例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分层、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症状体征、血压、血气分析、出凝血、影像学)。纳入标准:符合高危、中高危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中低危及低危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依据入院时危险分层、出院时预后分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临床特征、血气分析、出凝血、出血并发症的组间差异,分析后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11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61例,年龄(65±16)岁。高危组12例,中高危组98例,高危组呼吸频率更快,血压、前PO2、SaO2更低(P<0.05)。109例患者予静脉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70例采用50 mg,39例采用100 mg。1例因阴道活动性出血,直接介入局部;另有5例行介入治疗,为后症状缓解不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存活102例,死亡8例(7.3%),其中高危组死亡3例(25.0%),中高危组死亡5例(5.1%);死亡组年龄高于存活组,心率、呼吸更快,前PO2、后PCO2更低。共发生22例相关出血,18例为轻微出血,4例为中重度出血,分别是脑出血、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rtPA 50 mg组出血13例/70例,rtPA100 mg组出血9例/39例,低剂量组出血比例显著较低(P<0.05)。结论治疗是急性高危PE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中高危PE疗效确定,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肺栓塞 急性 危险分层 溶栓
  • 简介: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治疗心肌梗死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自1997年开展以来至2005年7月,共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提取物链激酶 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栓塞病人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在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溶栓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链激酶静脉治疗,对两组患者冠脉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血尿、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再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后的病情进行观察和护理,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制定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20例并进行治疗,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化护理,研究组采取改进后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在病房停留的时间、药物成功进入血管的时间、率和总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较好,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塞中,要改进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溶栓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2周后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2.1±39.2)较治疗前(17.2±21.2)明显改善(P<0.01),愈后良好32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8例。结论静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