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救亡与发展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中国佛教的复兴是一次重新整合的过程,重建中国佛学需融摄梵巴汉藏等全体佛法.能海上师与法尊法师的求学弘法经历表明了,民国佛教不能单以汉传佛教作为支撑,需要显密互补,融通汉藏佛教,方可应世.他们为中国佛教的变革注入了浓厚的藏传佛教密宗气息,并使成都成了汉地著名的藏传佛教密宗道场.能海上师的开创性贡献不仅使得藏传佛教得以在成都立足,而且在丰富成都佛教修行内容的同时为后继藏传佛教觉囊、宁玛等教派寺庙的建立起到了引领和奠基作用.

  • 标签: 民国 藏传佛教 高僧 社会影响
  • 简介:2008年11月,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北京西黄寺举行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此前,经过6天讲经、辩经活动,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古普寺的吉美朗加等11位(格鲁派5人、噶举派6人)优秀考僧顺利通过了全部考试科目,获得“拓然巴”高级学衔。

  • 标签: 藏传佛教 仪式 昌都地区 考试科目 佛学院 格鲁派
  • 简介: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人员的教育状况具有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全面化以及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经人员的全面培养及藏传佛教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健全符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藏传佛教仪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现代教育制度,增进对学经人员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表率作用,突出“以人为本”原则,是藏传佛教学经人员教育革新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新时期 藏传佛教学经人员 教育管理
  • 简介:  藏传佛教是西藏各族群众的主要信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主改革以前,藏传佛教同西藏历史上的世俗政治相结合形成残酷的政教合一制度,是压迫西藏人民的三座大山之一.……

  • 标签: 信仰变迁 信仰理性 浅谈藏传佛教
  • 简介:河西佛教源远流长,唐五代时期,敦煌、甘州、凉州及炳灵寺等地,皆为佛教文化之中心。河西佛教经过唐朝和吐蕃王朝时期的发展,到唐末五代时期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特点,当时河西各民族中佛教极为盛行,正与河西佛教的这种地方特点不无关系。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兴起,就深受河西佛教的影响。

  • 标签: 佛教 河西佛教 藏传佛教 下路弘法
  • 简介:炳灵寺石窟中保存着自西秦以来的佛教壁画有一千多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是藏传佛教兴起后重绘的,占80%以上。佛教壁画是将佛教经典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宣传佛教思想。常见的壁画有:说法图、经变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本生故事、千佛、供

  • 标签: 炳灵寺 石窟壁画 藏传佛教 教派领袖
  • 简介:ThroughoutthepastdynastiesofChina,porcelainhasalwaysbeenusedbyroyaltyintheirpalaces.Ononehandtheywerearticlesforthedailyuseandappraisalofthearistocrac)~andontheotherhand,ritualimplementsusedinceremonieshonouringtheancestorsoftheroyalfamilies.Thehighstatusandprestigeofporcelainwereunrivaled.Becauseofthespecialpropertiesofporcelain,inthePalacetheaestheticperception,tastesandfaithoftheemperorsdirectlyinfluencedandevenrestrictedthedevelopmentofporcelain.

  • 标签: 清朝 宫廷 旧藏藏传佛教风格瓷器 帝王 宗教信仰 历史考证
  • 简介: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区,藏传佛教在这里至今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和深刻影响。文章在研究藏传佛教史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青海在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进而得出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的结论。

  • 标签: 青海 藏传佛教 文化传播 发展源头
  • 简介:1987年9月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北京西黄寺正式宣布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学员开学典礼。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成立,不仅是佛教界一件大喜事,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创举。我国藏传佛教转世活佛的教育将由经院式教学改变为现代学院式教学;藏传佛教各派青年大德济济一堂,学修显密,充分显示了今天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平等和团结,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这件盛事是十世班禅大师为了整饬藏传佛教,面向未来,为法乳流传,同赵朴老酝酿成立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因由两位大

  • 标签: 藏传佛教 佛学 转世 活佛 中国佛教 酝酿
  • 简介:  摘要:怒江州藏传佛教是怒江多元宗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藏文化特征,又吸收了其它民族信仰的文化元素。怒江州藏传佛教发展相对稳定,信教群众也相对集中。本文对怒江州藏传佛教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怒江藏州传佛教从群众信仰的动机看,以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世俗信仰与以来世为目标的价值信仰并存;从宗教行为及信仰方式看,宗教行为趋于简化,信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现代化发展趋势。

  • 标签:   怒江 藏传佛教 现状 趋势研究
  • 简介:按照国家法规规章的要求.为维护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管理,中国佛教协会制定了《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制定依据《办法》是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

  • 标签: 藏传佛教 佛教寺庙 任职 《宗教事务条例》 中国佛教协会 宗教活动场所
  • 简介:安多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可分为城镇型寺院与乡村型寺院,每类寺院与社区的关系在具体表现上有差异。乡村型寺院在僧人来源和供养方面更加直接依赖社区,依托城镇型寺院发展旅游则可以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寺院对社区的宗教影响依然很大,并能为社区解决民事纠纷及提供传统文化教育。安多藏区现代化进程影响寺院与社区关系,使得寺院与社区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张力。与此同时,寺院与社区关系张力的消解因素也在寺院中出现。因此,藏区现代化进程中寺院与社区关系呈现出复杂性和动态性,神圣与世俗、共生互惠这样的概念难以清晰地呈现寺院与社区关系全貌。

  • 标签: 安多藏区 城镇型寺院 乡村型寺院 社区
  • 简介:根据功能论,宗教社会功能的发挥与变化与社会体系有密切联系。本文即通过讨论现代化背景下藏传佛教尼姑出家原因,对新形势下宗教社会功能变迁进行探讨。

  • 标签: 尼姑 出家原因 社会功能
  • 简介:1月7日,"丝路梵韵——西夏佛教艺术精品展"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展出。展品包括西夏佛教经文、绘画、建筑构件、造像、泥塑等49件(组)文物,全面展示了西夏佛教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反映出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

  • 标签: 西藏文化 藏传佛教 西夏佛教 遗址博物馆 艺术精品 建筑构件
  • 简介: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是要信徒防非止恶,修习善行,完善道德,觉悟人生。藏传佛教"五戒"作为一切戒律的根本,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以佛教"五戒"为根基的佛教戒律在几千年的传播中,对保持佛教庄严性,又应因地、因时而宜,以适应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社会和人生之需要,固对佛教的永存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主要以佛教"五戒"为基础浅谈藏传佛教的戒律对佛教自身的发展以及对提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

  • 标签: 五戒 戒律 佛教
  • 简介:飞来峰矗立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风景区的青山翠谷之中,峰奇石怪、泉清气幽。在峰麓玲珑的山石和奇幻的洞壑间.散布着起自五代吴越国,经历宋、元、明诸朝雕造的佛教石刻造像300余尊,形成了我国石窟雕刻艺术史上最后一处大规模遗存。尤其是元代的造像,雕工精细,具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存百余尊元代雕作.大体可分成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两大类。属藏传佛教性质的有33龛、47尊造像,为我国元代遗留至今规模最大的一处藏传佛教石刻造像真迹。

  • 标签: 造像 飞来峰 佛教石刻 元代 藏传佛教 石窟
  • 简介:2018年12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第三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论坛在拉萨举行。此次论坛是全区宗教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探索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共有79名高僧大德投稿84篇教义阐释论文,论坛表彰了优秀阐释论文、先进集体和个人,9名高僧大德代表在论坛发表阐释演讲。

  • 标签: 佛教教义 藏传佛教 论坛 阐释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11月7日,“2016年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嘉木样活佛等高僧和藏传佛教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藏传佛教与和谐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藏传佛教 佛教教义 阐释 中国佛教协会 全国政协常委 班禅额尔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