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佛陀传下两种修行制度:出家传承和瑜伽士传承。莲花生大士将佛法传到西藏时,将两种制度一并传入。瑜伽士从小像出家众一样修行,但是不剃度出家,只受圆满居士戒、菩萨戒,受密法的灌顶,并持守密法的戒律。藏传佛教中将这两种修行人都尊称为“喇嘛”,“喇嘛”即是“上师”的意思。依藏传佛教的观点来看,上师可分为小乘上师、大乘上师、金刚乘上师三种。上师并非狭指一位西藏的法师,而指佛教中所有的具德长老都是三宝之一体体现。修学佛法,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引导摄受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僧宝 在家瑜伽士 上师 善知识
  • 简介:藏传佛教是世界佛教中的一种,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且影响较大,尤其它那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的慈悲利他道德观,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塑造人们的求善人格,进而为化解现代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道德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藏传佛教 道德观 现实意义
  • 简介:清代蒙古族地区比较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均设立各种扎仓(即拉省、学部、学院、学塾、僧院),这些扎仓是蒙古族喇嘛们学习经典的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专业机构。通过这些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把印度、西藏和内地的文化传播到蒙古族地区,对于交流各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蒙古族地区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佛教寺庙 喇嘛 藏传 清代 教育 文化科学知识
  • 简介:1987年9月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北京西黄寺正式宣布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学员开学典礼。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成立,不仅是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创举。我国藏传佛教转世活佛的教育将由经院式教学改变为现代学院式教学;藏传佛教各派青年学僧济济一堂,显密兼学,充分显示了今天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平等和团结,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十世班禅大师为了整饬藏传佛教,面向未来,

  • 标签: 藏传佛教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宗教教学 佛教文化 班禅
  • 简介:藏传佛教密宗金刚神舞──兼谈萨迦夏季神舞边多宗金刚神舞,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一种属于密宗方面的舞蹈艺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随着藏传佛教的弘扬和发展,这种宗教舞蹈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面具。独特服饰、独特乐曲、独特舞蹈程式的宗...

  • 标签: 佛教密宗 藏传 桑耶寺 莲花生 羌姆 佛教教派
  • 简介:摘要本调查在对甘南州各县寺庙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当地藏传佛教建筑历史、现状、及数字化保存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发现和挖掘出许多藏传佛教文化中的积极和谐因素,旨在通过理论和教育层面,促进民族宗教地区的稳定和甘南经济的发展。

  • 标签: 佛教建筑 遗产调查 数字化 研究
  • 简介:西藏的政教制度经历了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的发展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主导精神世界的藏传佛教与关怀世俗世界的统治阶级互相倚重和扶持,不仅满足了统治阶级攫取政治利益的野心,而且也使各教派在这一过程中扩大了影响力,从而使二者结成了紧密的联盟。藏传佛教特有的政教合一制度、活佛转世制度以及寺庙僧伽制度也在这一过程中日臻完善,凸显了藏传佛教在群体整合、主权统一、民族融合中的政治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藏传佛教 政教关系 政治功能
  • 简介:藏传佛教认为千手千眼观音是观音法身、报身、化身为一体的身相,极为殊胜而受到信众崇信。千手千眼观音也是佛教造像艺术家的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藏传佛教寺庙存留下了大量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遗存,这些造像各种形质不同和形态各异,加之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多面多手,是佛教造像中属比较复杂的菩萨造像。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其造像样式的了解不多,对图像的识别和图像所蕴含的宗教意义了解不够深入。本文试图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解读藏传佛教千手千千眼观音造像的样式和象征意义。

  • 标签: 千手千眼 造像 图像学
  • 简介:摘要本文参考了其他学者对滕华睿《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的评论,对滕氏“佛教是现代汉藏民族间的桥梁”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最终得出文化共享是国家认同和建构中的重要心理基础。

  • 标签: 民族 宗教共同体 民国 建构
  • 简介: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京举行997年9月1日至2日,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藏传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及参加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十周年校庆...

  • 标签: 汉传佛教 爱国主义教育 佛教协会 活佛转世 工作委员会 藏传
  • 简介:本文从汉藏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名称,教经典及领袖人物的地位,汉地佛教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上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内外调和性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主要特点,内部调和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一大特点。两地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类经典和各派学说的特性都表现的很突出。两地佛教学者对印度佛教理论有了一定的积淀和觉解,打破原教旨的发展顺序和结构体系,从时空维度对印度佛教做了调适与会通的工作。判教也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另一大特点。在这种内外调和的过程中,大乘佛教始终处在两地佛教的主导地位。用特殊的范畴,命题来梳理、重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义理。两地佛教都有系统的修持实践,但修持的方式各有不同。两地佛教都与政治紧密结合,但结合的形式不尽相同,汉地佛教在与世俗政治的关系中处在一种相协调的位置。而藏传佛教则凌驾于世俗政治之上。这也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的区别之一。

  • 标签: 汉地佛教 藏地佛教 比较研究 内外调和
  • 简介:美国学者滕华睿(GrayTuttle)的著作《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已译成中文。其书中的关键论点——佛教是现代汉藏民族间的桥梁已被很多学者反复引用。文章认同这一观点,不过从现代中国史学研究的观点看,藏传佛教徒甚至是汉传佛教徒,在建构现代中国民族国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

  • 标签: 滕华睿 藏传佛教徒 现代中国
  • 简介: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唐景福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而且传播到我国西北的土族和裕固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只就藏传佛教传播到土族、裕固族...

  • 标签: 裕固族人 佛教史 藏传 格鲁派 佛教寺院 萨满教
  • 简介:摘要成都作为汉藏文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有几座在建立、传播格鲁派等藏传佛教佛学思想较为典型的寺庙近慈寺、铁像寺、石经寺、昭觉寺等。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事的更替、道场的迁移、成都本地文化的影响等等使得格鲁派的黄密之风在成都的存在也多半是与当地寺庙的一种结合而已。但这也实质上反映了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

  • 标签: 藏传佛教 成都 传播
  •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拉萨色拉寺管委会副主任、经师扎西坚才,14岁出家为僧。2005年,以第一名的论文答辩和辩经考试成绩,获得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一批“拓然巴”高级学衔,也是第一批获得由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授予的“经师资格”一级经师,享有很高的威望。

  •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藏传佛教 展览馆 发展史 考试成绩 论文答辩
  • 简介:本文依据藏汉文典籍和田野调查,以安多双岔地区藏传佛教羌姆仪轨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对藏传佛教羌姆的仪轨的起源、分类和文化意蕴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剖析,并解读藏传佛教羌姆仪轨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

  • 标签: 羌姆 旺藏寺 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