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疗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92 例 III 期或 IV 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组合组(ipilimumab 联合 pembrolizumab)和靶向组(lapatinib 联合 trastuzumab),每组 46 例。免疫组合组患者接受 ipilimumab 3 mg/kg 每 3 周一次,pembrolizumab 2 mg/kg 每 3 周一次,共 4 个疗程;靶向组患者接受 lapatinib 1250 mg 口服 BID,trastuzumab 6 mg/kg 静脉注射每 3 周一次,共 3 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免疫组合组与靶向组 D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F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免疫组合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包括皮疹、腹泻、肝酶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发生率为 73.9%;靶向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不良反应(AEs),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脱发等,发生率为 82.6%。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疗法 靶向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录入72名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实验组(n=36)。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单纯应用缬沙坦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质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 缬沙坦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可以减少单一药物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降压效果明显、保护心血管系统、耐受性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 临床治疗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可通过定位于 EGFR 靶点的方式,对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产生抗肿瘤功效。本文从小细胞肺癌的特征入手,结合吉替尼的药理分析,细化阐述分子靶向药物替尼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布地奈德雾化疗法和常规药物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59例),进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IL-18的水平(24.48±3.89)pg/ml高于对照组患儿的(14.44±2.99)pg/ml,而TNF-ɑ的水平(17.74±3.56)pg/ml和TGF-β1的水平(202.44±32.55)pg/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TNF-ɑ的水平(25.85±5.44)pg/ml和TGF-β1的水平(487.78±56.36)pg/ml,并且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2.33±0.89)天、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3.74±0.56)天以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2.44±1.5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4.32±1.99)天、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5.99±1.44)天以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4.78±2.36)天,两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雾化疗法进行疾病的治疗,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雾化疗法 常规药物疗法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术疗法治疗血栓性外痔的疗效。方法将198例不同意手术治疗的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结果中药组疼痛完全缓解时间短,肿块消失快,治疗方法稍麻烦;西药组疼痛完全缓解时间相对稍长,肿块消失稍慢,使用方便。结论两种手术疗法治疗血栓性外痔时均有优缺点,疗效均确切,宜合理选用。

  • 标签: 外痔 血栓性 非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以药物为基础,对于部分患儿,药物治疗可使其心功能进一步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及降低死亡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机械循环支持及心脏移植拓展了儿童心力衰竭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 标签: 心力衰竭 儿童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围产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对母儿均有风险。近年来,随着对孕期和产后妇女心理疾病筛查的增加,新的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模式也在发展。尽管一般人群中的重度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相关研究有所增加,但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相关指南尚未发布。尤其是在缺乏个体化治疗指南的情况下,将患者与合适的治疗方案相匹配更是一项挑战。本文综述了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的证据,包括如何结合患者的个人喜好、新的或正在研究的疗法以及生物标记物在患者与治疗匹配方面的潜在作用。本综述为今后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CI)是痴呆的前驱阶段,也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MCI可由多种病因导致,表现为认知功能的进行性损害,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社会负担。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MCI患者转化为痴呆,因此MCI通常被认为是痴呆早期预防和干预的关键时期。药物干预是MCI防治的重要措施,可减少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训练、侵入性脑刺激、社会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等。本文对MCI药物干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MCI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认知障碍 非药物干预 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痛风发病机制的分析及并发症危害的分析,并结合社区痛风患者的管理情况,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需要长期综合全程管理,其中对患者进行宣教和生活方式干预应该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 标签: 痛风 高尿酸血症 筛查 低嘌呤饮食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耐量减低患者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社区IGT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预防糖尿病的一般注意事项宣教,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系统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体重指数相当,干预一年后,两组患者FBS无变化(P>0.05),对照组2hPG、BMI高于干预前(P<0.01),而干预组却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IGT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IGT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等系统措施,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体重指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 标签: 糖耐量减低 干预 社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分娩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药物镇痛方法,并且提出药物镇痛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产妇不良疼痛体验,继而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分娩 镇痛 方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恶性实体瘤的化学治疗主要依靠细胞毒性药物.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不能区分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因此针对性差,治疗有效性不高,治疗后肿瘤易复发和产生耐药性,而且毒副作用严重,病人的依从性差.目前,恶性实体瘤的化学治疗已达到了一个平台期,需要具有新机制、高效抗肿瘤活性和更好耐受性的药物才能进一步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吉非替尼 细胞毒性药物 恶性实体瘤 口服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阐述手术患儿术前焦虑的药物干预方法,包括父母陪伴下麻醉诱导、多种形式的术前访视、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童趣化护理干预和游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等,旨在为指导医护人员更有效地对手术患儿术前焦虑进行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手术 焦虑 非药物干预 术前访视 音乐疗法 心理护理 游戏 综述文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谵妄属于急性且波动性精神状态性改变,并且伴随注意力涣散与思维紊乱、意识变化等情况。危重疾病患者因为受到心理、环境、疾病与药物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极易诱发谵妄,并且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谵妄会对患者的预后、后期的认知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谵妄进行预防,能够有效降低谵妄的不良影响。本次主要是阐述ICU谵妄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更科学且有效的预防ICU谵妄。

  • 标签: ICU 谵妄 非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4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每月随机抽取20份手术出院患者病历,收集其中1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分析540份病例,共涉及26个科室;抗菌药物共涉及2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等;22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单一用药的病例数最多,占69.33%(156/225),63例为2种药物联合使用,6例为3种药物联合应用。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病原菌检查工作,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防止和延缓临床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非手术患者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