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体检结果的分析,了解其2年体检的尿常规隐血的检出率并探讨尿隐血发生的原因。方法健康体检者收集清晨新鲜尿液尽快测试。结果2009年体检人数5252例,尿bld阳性1373例,占26.1%。2011年体检人数4147例,尿bld阳性1530例,占36.9%。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体检中尿bld阳性检出率高,很大程度上与钢铁厂周围的生活环境和铁厂的工作环境有关。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理。

  • 标签: 职工体检 尿隐血 阳性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的生理盐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三氧化的生理盐水口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48例。结果治疗两周后返酸、嗳气、腹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缓解率为100%;胃镜复查48例糜烂性胃炎糜烂全部愈合,愈合率为100%;HP根除率在90%以上。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三氧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愈合迅速,症状消失快。

  • 标签: 糜烂性胃炎奥美拉唑三氧疗法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对应用抗结核药物的HBVDNA阳性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2HRZE/4HR治疗的HBVDNA阳性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初始合并使用拉米夫定(LAM),对照组初始未合并使用LAM。对两组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发生率、停药率、肝衰竭发生率、HBVDNA载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未初始合并使用LAM组肝损害发生率为77.42%,停药率为58.06%,肝衰竭发生率为9.68%,而初始合并使用LAM组肝损害发生率为10.64%,停药率为6.38%,肝衰竭发生率为0.00%,两组肝损率及停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HBVDNA高载量是肝损害、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BVDNA阳性病人抗结核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肝损害,初始合并使用LAM抗病毒可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有助于病人顺利地渡过整个抗结核治疗过程。

  • 标签: 抗病毒 抗结核 乙肝病毒DNA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ICU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状况和相关因素,以控制其感染率。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5月我院NICU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中,其中74.1%为早产儿。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道,肠道,其次为败血症。早产儿、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治疗为新生儿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意识,重视手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减少侵入性的操作,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NICU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康复新液治疗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18例,年龄1个月—15天,其中男10例,女8例,应用康复新液在皮疹黏膜破溃处外擦治疗。结果应用康复新液治疗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本组18例患者用药2-4天体温趋于正常,4-6天后,全部糜烂面干燥,脱屑,10-14天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应用康复新液治疗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缩短病程,加快溃疡愈合,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康复新液 新生儿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预后情况及特殊群体儿童与普通儿童MRS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irby-Baner)法。患儿分组根据其来源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结果该儿童医院2010年收治病史完整的MRSA感染病例66例,其中30例为来自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护理院)的救治弃婴。社区感染组以新生儿及接触感染者为主;护理院感染组相关因素包括重度营养不良、术后切口感染、先前住院史、长期卧床/局部压迫等;医院感染组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长期经鼻留置胃管、近期手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关。平均住院天数为40d。预后:社区感染组全部好转,治愈出院;护理院感染组有2例死亡,病死率6.67%;医院感染组6例中有3例死亡,占50%。结论来自护理院的患儿与来自社区的普通患儿MRSA感染情况有显著差异,在综合性儿童医院中对此类特殊患者设立独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是有效减少社区获得性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的交叉感染,降低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福利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站ELISA法筛查HIV抗体阳性标本与免疫印迹法确认的结果。方法对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ELISA法与免疫印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5.4%。S/CO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6,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25.0%;大于或等于4而小于10,阳性符合率为73.7%;S/CO值大于或等于10,阳性符合率为92.3%。结论筛查试验存在一定假阳性结果,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由于ELISA初筛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报告必须以WB结果为准。

  • 标签: HIV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印迹 血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1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不可少的环节。

  • 标签: 脑膜炎隐 球菌性 两性霉素B 鞘内注射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2月从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188株。方法药敏试验依据2009年制定的CLSI标准,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结果本组188株MRSA在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在脓液及分泌物中第2。MRSA对抗菌药物的高耐药率。结论应加强对患者医院感染好发科室的监测与护理,提高临床微生物室对MRSA检出率。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4月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2.5g静脉滴注,每月1次,每位患者于肺部感染控制出院前注射肺炎球菌疫苗1次,并于我国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相应的灭活流感疫苗。两组患者均观察1年,对肺炎例数及住院次数、天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住院次数与天数(分别为10人次、15d)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0人次、28d),与对照组比较肺炎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联合丙种球蛋白能提高支气管扩张特异及非特异性性免疫功能,明显减少支气管扩张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肺炎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以引起临床重视,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细胞检查确诊的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就该现象可能的成因及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1例副伤寒乙1160,1例副伤寒丙1320,另1例副伤寒甲、乙均为1320,副伤寒丙1160;3例均有骨关节疼痛,反复发热2例,1例无发热;3例均有肝脾肿大;1例大便培养有G-杆菌生长,另2例血及大便培养阴性;并均曾误诊为副伤寒,后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大多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而副伤寒亦可因形成骨关节微脓肿而表现出类似的症状,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有合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现象存在,故对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且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均应常规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以排除白血病。并需引起重视,以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密切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儿童 淋巴细胞 白血病 肥达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脲类和咪唑类药物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管炎(ANC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方法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共120例,男性25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36.65岁。排除能引起ANCA阳性的其他疾病。按用药情况分四组一组为初发未治组,共15例。一组为服用硫脲类(丙基硫氧嘧啶PTU)组,共40例,一组为服用咪唑类(他巴唑即甲巯咪唑MMI)组,共40例,一组为混合用药组(指曾先后使用过PTU和MMI),共25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患者血清,对ANCA和抗核抗体(ANA)IIF检测为阳性的患者,进一步应用ELISA法检测7种ANCA靶抗原,即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结果未治疗组IIF阳性者占0%;PTU组IIF阳性者占13%,均为IIF-ANCA阳性,其中2例MPO阳性;MMI组中IIF阳性者占3%,为IIF-ANCA阳性,无MPO阳性;混合组中IIF阳性者占16%,均为IIF-ANCA阳性,其中2例MPO阳性。所有患者ANA、PR3均阴性。P-ANCA比较情况PTU组和初发未治组比,Χ2=4.314,P=0.038,有统计学差异。MMI组和初发未治组比,Χ2=0.466,P=0.495,无统计学差异。混合组和初发未治组比,Χ2=5.402,P=0.020,有统计学差异。PTU组和MMI组比,Χ2=6.355,P=0.012,有统计学差异。10例ANCA阳性患者其中5例有临床症状,且均较轻。这5例患者胸片肾功能均正常。余5例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和化验异常。当ANCA结果出来后停用PTU,改用MMI替代。10例患者中有8例随访l年,7例ANCA转阴,1例仍阳性。3例血尿消失,1例关节痛、肌痛、听力下降好转。根据诊断标准,这3例可确诊为PTU致ANCA相关性血管炎。结论PTU与甲亢患者出现ANCA阳性相关,并导致其中的一部分患者出现血管炎临床表现。MMI一般不会导致ANCA阳性,故对于因服用PTU出现ANCA以相关性血管炎的患者可用MMI替代。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辽源市中小学生HB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本市39544名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调查;结果该人群HBsAg阳性率为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高中组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初中组,初中组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小学组,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病的效果。方法对51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利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结果本疗法对溃疡的总有效率为92.16%,Hp根除率为88.24%。结论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具有药物剂量小、Hp根除率、溃疡愈合迅速、疗程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兰索拉唑 克拉霉素 甲硝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