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Ki-67表达情况下,乳腺癌术后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及辅助化疗后接受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69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接受蒽环类或蒽环类序贯紫杉类方案化疗;再选取其中ER阳性且绝经的261例患者,均接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内分泌治疗。对Ki-67不同表达情况下,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及辅助化疗后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与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527例Ki-67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37.0个月和38.0个月,其中蒽环类方案组和序贯紫杉类方案组的中位DFS分别为36.5个月和38.0个月(P=0.046),OS分别为38.0个月和39.0个月(P=0.045);167例Ki-67阴性患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49.4个月和51.5个月,蒽环类方案组和序贯紫杉类方案组的中位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Ki-67和ER表达的4种组合中,仅Ki-67+ER-表达组蒽环类方案与序贯紫杉类方案的中位DFS(30.5个月们.35.9个月,P=0.030)和中位OS(39.2个月伽.42.1个月,P=0.16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1例ER阳性且绝经的患者中,200例Ki.67阳性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38.0个月和39.0个月,另外61例Ki-67阴性患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52.0个月和53.3个月;无论Ki-67阳性或阴性表达,接受SERM或AI治疗患者的DFS和OS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Ki-67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蒽环类序贯紫杉类方案疗效优于蒽环类方案。在ER阳性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患者中,SERM和AI在不同Ki石7表达者中的疗效相当。

  • 标签: 乳腺癌 KI-67 生物标志物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治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4例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患者耐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第一季度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患者病历从病原学检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总体分析评价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感染中已普遍存在,PDRA(泛耐药菌株)的增长趋势也逐年增高,临床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及PDRA(泛耐药菌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的31位定点突变,以获得抑瘤效果增强的肠毒素。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SEC2中31位的His用Asn替代,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CM弱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蛋白,并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其进行鉴定,通过MTS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构建了突变体蛋白SEC2(H31N),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体外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SEC2(H31N)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野生型SEC2,尤其在低浓度下此现象更为明显。对于5个受试细胞株,SEC2(H31N)的IC50均低于SEC2;SEC2(H31N)浓度分别为0.01~10、0.01和0.1ng/mL时,对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A549的生长抑制率与SEC2相比均显著提高。结论:同野生型SEC2相比,突变体蛋白SEC2(H31N)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得到了提高。

  • 标签: 葡糖球菌肠毒素C2 超抗原 突变体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更好的控制感染。方法2010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MRSA100例,将MRSA分离培养,并对其药物敏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MRSA的耐药情况及分布特点。结果MRSA菌株对苯唑青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极强,MRSA感染多发生在外科系统。结论更好的最好医护人员和医院环境的卫生工作,并利用好相关药物辅助治疗,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大治愈的痊愈度。

  • 标签: 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1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不可少的环节。

  • 标签: 脑膜炎隐 球菌性 两性霉素B 鞘内注射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2月从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188株。方法药敏试验依据2009年制定的CLSI标准,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结果本组188株MRSA在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在脓液及分泌物中第2。MRSA对抗菌药物的高耐药率。结论应加强对患者医院感染好发科室的监测与护理,提高临床微生物室对MRSA检出率。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4月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2.5g静脉滴注,每月1次,每位患者于肺部感染控制出院前注射肺炎球菌疫苗1次,并于我国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相应的灭活流感疫苗。两组患者均观察1年,对肺炎例数及住院次数、天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住院次数与天数(分别为10人次、15d)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0人次、28d),与对照组比较肺炎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联合丙种球蛋白能提高支气管扩张特异及非特异性性免疫功能,明显减少支气管扩张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肺炎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 丙种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析粪肠球菌的检出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需要进行根尖外科手术的单根管患牙42颗,记录症状和体征,采集根尖生物膜样本,各样本均采用生化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方法检测粪肠球菌。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对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差异及其与患者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化鉴定和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发现在疼痛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无疼痛组(P〈0.05)。结论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检出率较高,且粪肠球菌的检出与疼痛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难治性根尖周炎 根尖生物膜 粪肠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DU)治疗效果。方法115例Hp阳性的活动期D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B组两组分别服用不同治疗药物。治疗前和疗程结束的8周及1年各做1次电子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做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是否感染Hp。结果A、B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9.66%、87.72%;DU总有效率为96.55%、94.74%;DU治愈率为87.93%、85.96%。结论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Hp相关性DU是一种短程、安全、高效的方案。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以引起临床重视,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细胞检查确诊的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就该现象可能的成因及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1例副伤寒乙1160,1例副伤寒丙1320,另1例副伤寒甲、乙均为1320,副伤寒丙1160;3例均有骨关节疼痛,反复发热2例,1例无发热;3例均有肝脾肿大;1例大便培养有G-杆菌生长,另2例血及大便培养阴性;并均曾误诊为副伤寒,后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大多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而副伤寒亦可因形成骨关节微脓肿而表现出类似的症状,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有合并肥达氏反应阳性现象存在,故对有反复发热及骨关节疼痛且肥达氏反应阳性的病例均应常规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以排除白血病。并需引起重视,以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密切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儿童 淋巴细胞 白血病 肥达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因目前有狂犬疫苗生产厂家在狂犬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推荐使用两种免疫程序,本文通过大量门诊接种狂犬疫苗者的血清学检查结果,探讨两种接种程序的优劣,方便动物咬伤者选择何种接种程序。方法在免疫接种门诊接诊的所有动物抓咬伤者中,有两种不同接种程序选择者,接种完全程狂犬疫苗后十四天,采静脉血检测狂犬疫苗抗体,通过狂犬疫苗抗体阳性率判定方法优劣。结果五针免疫程序抗体阳性率高于2-1-1免疫程序的阳性率。结论五针免疫程序阳性率为优,2-1-1接种程序总体阳性率尚可接收。

  • 标签: 狂犬疫苗 接种程序 抗体阳性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阳春市3~6岁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阳春市5个镇(街道)的5所幼儿园和10个村委会,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学前、大、中、小班各1个,被抽中班级的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另外在每个村委会抽取30名3~6岁学龄前散居儿童亦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728名3~6岁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为0.14%,抗-HBs阳性率为70.94%。有加强免疫史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为92.90%(157/169),明显高于只完成基础免疫儿童的64.93%(348/536)(P<0.05);高年龄段(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41.18%(21/51)明显低于低年龄段(3~4岁)儿童73.10%(250/342)(P<0.05),而在有加强免疫的儿童中该差异则不明显(P>0.05);男、女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8.54%(292/426)和73.84%(223/302),有免疫史的农村、城镇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8.12%(282/414)和74.68%(233/312),有免疫史的托幼、散居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1.96%(272/378)和69.83%(243/3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阳春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抗-HBs阳性率还有待提高。抗-HBs阴性的儿童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 标签: 儿童 学龄前 肝炎病毒 乙型 疫苗
  • 简介:目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而切除的淋巴结数目(1ymphnodesnumber,LNN)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数目。故探讨评价LNN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LNN不同,将行全乳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449例分为:A组(LNN〈10)123例,B组(LNN≥10)326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survival,DF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组的pNl、高淋巴结阳性比例和辅助放疗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平均随访:A组43.59个月,B组41.34个月,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HER-2、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在A组中,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的DFS明显优于不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不进行辅助放疗的DFS,而2种辅助治疗方案对B组的DFS无明显影响。结论LNN的减少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选择。LNN是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DFS的一个经济、有效因子。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可弥补LNN不足对DFS的不良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阳性 淋巴结数目 无病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2组,对比48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血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e抗原血清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e抗原阴性患者治疗至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51.4%、67.6%、67.6%、75.7%,e抗原阳性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20.6%、52.4%、42.9%和55.6%,两组比较,在治疗12周和36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e抗原阴性患者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5.9%、67.6%、75.7%和75.7%;e抗原阳性患者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0.2%、38.1%、39.7%和42.9%,两组患者比较,在24周、36周和48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在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分别为分别为19.0%、27.0%、28.6%和38.1%,e抗原阳性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分别为12.7%、22.2%、22.2%和31.7%。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尤其是用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70岁。双手背,双耳廓反复起红斑、结节,溃疡6年。皮损初起为红色斑丘疹、结节,逐渐中央破溃形成溃疡,伴轻度疼痛。皮损渐发展至双足背及颜面部。耳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选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胃镜和Hp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治疗组溃疡治愈率(90%)和总有效率(9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选用。

  • 标签: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泌尿科100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中的病原菌进行培养检测。PCR方法检测UU、CT、MH、MG和HSV。结果UU的检出率为25%,CT的检出率为20%,MG的检出率为5%,CT+UU的检出率为17%,CT+MG的检出率为6%,HSV+UU的检出率为3%,HSG+CT的检出率为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CT和UU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与男性慢性前列腺炎,女性子宫颈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临床分析